人藝立地成佛:67年神魂猶在,流量明星難入廟門

人藝排練廳有一塊匾,藏著它所有的神魂。


- 01 -

2019年1月29日凌晨5點,北京寒風凜冽。

王府井大街上排起一條百米長隊,隊伍中的人們捂著口罩,裹著羽絨服,不少人坐在自帶的板凳上。

他們沒有別的目的,只為買上人藝《茶館》的話劇票。

《茶館》從1958年3月29日首演至今,已經演出了700餘場,但觀眾依然看不夠。

而排長隊的蝴蝶效應,源於達康書記在《人民的名義》中扇動了一下GDP的翅膀

人藝立地成佛:67年神魂猶在,流量明星難入廟門

2017年4月,55歲的吳剛憑藉“達康書記”走紅熒屏,微博粉絲在一個月內漲了110萬,90後觀眾自制表情包為其演技點贊,成為粉圈獨特風景。

2個月後,《茶館》開售,吳剛飾演唐鐵嘴。首都劇場售票中心前,有觀眾凌晨3點就來排隊買票,12場演出的門票在6小時內全部賣光,原本680元的最高票價,出現了3000元的成交價。

人藝立地成佛:67年神魂猶在,流量明星難入廟門

6月12日首演那天,化妝間過道塞滿花籃。

花籃是粉絲特別定製,上面不僅有綠色的“GDP”,還有用康乃馨拼出的大字“吳剛”。

5個月後,綜藝節目《演員的誕生》中,27歲的人藝演員藍盈瑩因表演《最愛》成為節目演技擔當。

沈騰贊其“高級”,顧長衛留言“最愛”。

接受南都專訪時,藍盈瑩坦言,因為害怕給人藝丟臉,拒絕了節目組4次。

這一年,國產影視劇熒屏上出現多部“演技派”作品,迎來無數粉絲蜂擁。人藝也成為媒體聚光燈焦點。

《茶館》之後,話劇《窩頭會館》開創觀眾排隊19個小時搶票的記錄,衚衕擠了上千人,還有人帶來了床具。

官網上一度出現2萬人在線搶票的盛況,有觀眾評價,買人藝的票比搶春運還難。

苛刻的豆瓣用戶也不再吝惜溢美之詞,他們用“中國演員最高演技代表”形容人藝。

知乎網友則劃出下限:北京人藝四個字基本可以保證演技。


- 02 -

人藝迎來久違的熱鬧,位於史家衚衕20號的人藝大院也成為景點。

人藝大院位於衚衕深處,一所平常的三進大四合院,院內種了多棵海棠樹,牆面佈滿爬山虎。

只有灰白的磚牆記錄著歲月痕跡,意欲傾吐67年的時代變遷。

1952年6月12日晚,院子裡擺放數張條桌、木椅,副市長吳晗宣佈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劇院成立,以建立起新中國的劇場藝術。

老舍是御用編劇。一年前,他的話劇《龍鬚溝》在京城連演55場,他被北京市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

參與演出的劇團演員隨即搭成人藝班子,“人民藝術家”成為他們的集體信仰。

為排演《龍鬚溝》,導演焦菊隱下令:全劇組去龍鬚溝體驗2個月,每一個演員無論角色大小,都要寫出自傳。

負責舞臺效果的女演員要去天橋圍觀壯漢打鐵;龍套跟著賣梨老人做了半個月買賣,演出時燈光都打不到;於是之、葉子等人為貼合角色表演,用啞嗓連演了幾十場戲,以致聲帶受損。

人藝因《龍鬚溝》一戰成名,成為國內劇場藝術的先鋒。

北京民間很快流傳出“看老北京的戲,就要去人藝”的說法。

人藝立地成佛:67年神魂猶在,流量明星難入廟門

1954年,人藝將《雷雨》首次送上話劇舞臺。一出場便轟動京城,《雷雨》也成為話劇院考驗演員實力必須要過的一道門檻。

時光沉浮間,龍套跑成了藝術家,四合院裡載滿藝術韻味。

排練廳“戲比天大”的四字牌匾成為這座宮殿最高貴的靈魂。

《雷雨》經歷數次舊貌換新顏,有觀眾在知乎上分享,扮演小少爺的演員,每場會在側臺跑到滿身是汗再上臺,因為出場劇情剛打完網球回來。

為扮演老邁的京劇演員,有演員練嗓2個月,舞臺上一板一眼的唱腔,一招一式的身段收到京劇從業者的點贊。

因為創作人物忘乎所以,老藝術家田衝被熱心的路人懷疑鬧自殺。

而在這座大院裡,每個人都是演員。

食堂裡的大媽登上舞臺,給她們一把扇子,自然能扭起秧歌。

濮存昕、楊立新、何冰在大院裡長大,因為晚上有演出,他們從小就得養成習慣:下午3點後不準哭。

有觀眾打趣人藝演員做派,“遠看是要飯的,近看是北京人藝的”。

因為白天在衚衕逛菜市場遇上的大媽,晚上就可能是人藝舞臺上的主咖。


- 03 -

1993年,英達回國執導情景喜劇《我愛我家》,從主演到龍套,劇組成了人藝俱樂部。

父親英若誠一身花衣客串《我愛我家》,留下老頑童最後的熒幕背影。

觀眾習慣了演員每一場的登場、落幕流程,很難注意舞臺背後早已換了人間。

2007年人藝55週年慶,老藝術家藍天野感慨,15年前還有92個元老,現在老演員剩下10多人。

這一汪江湖,也到了新舊交替的時刻。

吳剛回憶,看先生們演戲,眼睛都不敢眨,生怕漏了什麼。

2005年排演《白鹿原》,演員們前往西安體驗生活,不約而同撿回農民不用的農具,架子車、鐵鍁等,將其用在舞臺上,自帶陝北味道。

濮存昕害怕體驗不夠深,每天堅持在農家門前大樹下坐一會兒,找狀態。因自覺副院長管理不稱職,懲罰自己每年要在劇院演100場戲。

他說,“父親是劇院的老人,咱們小輩兒不能丟臉”。

人藝立地成佛:67年神魂猶在,流量明星難入廟門

2009年重排《龍鬚溝》時,曾經的程瘋子——於是之已經82歲,楊立新接任新的程瘋子。

此時的龍鬚溝早已不復從前,楊立新多次走訪南城、前門大街、龍鬚溝後寫下《“龍鬚溝”並不遙遠》,詳述從元朝至今的龍鬚溝變遷史。

有人在博文下留言,不看名字還以為是地理學家。

有觀眾覺得,人藝變了,又好像什麼都沒變。

2012年6月,人藝走過60歲,22歲的藍盈瑩考入人藝。

參與首個劇目《甲子園》彩排時,她看著90歲的朱玲推著輪椅,82歲的朱旭拄著柺杖上場,眼神裡光芒四射。

此後兩年,她沒有接任何戲,一心紮在話劇裡。

而人藝院外,“流量”成了藝術圈的新名詞。

明星的微博流量數據不斷刷新億級記錄。人藝微博每年發文5、6條,夾雜訃聞,言辭間掩飾著與時代脫軌的落寞。

去年年底,65歲的濮存昕久違現身,鬢角花白。他坦言,自己有話劇一個“廟門”就夠了。

在他身後,人藝已經湧現出一批青年演員,官網上亮相的60多位演員,45歲以下的演員佔據大多數。

很多年前,有前輩和他說,好劇院要出人、出戏、出精品。

前輩頭上有塊匾,匾上有四個字:戲比天大

人藝立地成佛:67年神魂猶在,流量明星難入廟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