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伊琍一句話警醒無數人: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馬伊琍一句話警醒無數人: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最近,網上突然誕生了一批“能讓孩子乖乖聽話”的視頻。

在某短視頻平臺上,一名穿著護士裝的女性,手裡拿著一個注射器,面前放著一大瓶藥。

“護士”一邊推著注射器,一邊說:

“今天沒有好好吃飯的孩子,都給我帶到醫院來。不吃飯就吃藥、打針!要不要好好吃飯?”

這類的“嚇唬”視頻還有很多,除了護士版,還流傳著警察版等版本。

馬伊琍一句話警醒無數人: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更可怕的是,視頻下面還有不少家長的好評:

“很有效,嚇都嚇死了。”

“太管用了,(孩子)默默地把飯吃完了,再不說吃不完了。”

馬伊琍一句話警醒無數人: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不少給孩子看了視頻的家長表示,這類視頻“療效”顯著,藥到“病”除,簡直是專治淘氣孩子的特效藥。

馬伊琍一句話警醒無數人: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很多家長們說這樣嚇唬孩子管用 / 某短視頻APP

1

三種嚇唬式教育

讓多少孩子活在恐懼中

許多中國孩子都是被“嚇大”的。

中國特色的“嚇唬式教育”,總結起來,有三大流派:

第一類:警察醫生護士派

演員馬伊琍曾公開呼籲:請不要再嚇唬孩子。

馬伊琍一句話警醒無數人: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馬伊琍呼籲別嚇唬孩子 / 微博@馬伊琍

被父母妖魔化的“醫生、護士和警察”,是無數人的童年陰影。

“你再不聽話,警察叔叔就把你抓起來了!”

“你要是再這麼不懂事,大夫就來給你打針了!”

父母可能覺得這只是嚇唬嚇唬孩子而已,但年幼無知的孩子可能真的會當真。

有一次,安徽省六安市的警察接到報警,路上有一個兒童,好像和父母走失了。

警察趕到後,上前詢問孩子的情況:“你叫什麼名字呀?在哪裡上幼兒園呀?”

不料,孩子看到警察之後立刻開始嚎啕大哭,怎麼哄都沒用。

警察只好狼狽地解釋:“小朋友,我們是警察叔叔!我們是好人……”

馬伊琍一句話警醒無數人: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孩子崩潰大哭 / 北京時間

每座城市的兒童醫院和疫苗接種站,都是一個個“大型嚎叫現場”。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的一位兒科護士就坦言:現在的小孩,看見穿白大褂的就害怕。

馬伊琍一句話警醒無數人: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護士說孩子看到白大褂就害怕 / 1視頻

長此以往,這些職業在孩子們心中就會被妖魔化。

很多孩子本該向他們求助,卻選擇了放棄。

第二類:拋棄派

不少家長把“拋棄”掛在嘴邊,用擊潰孩子安全感的方式讓孩子聽話。

“你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

“你再鬧,我就把你送人了”

……

家長說出這句話可能只要幾秒鐘,但是孩子可能會記一輩子。

拿愛作為要挾的籌碼,其實是在消耗親子間的信任。

孩子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只有好好聽話,才不會被拋棄。

這種情緒會逐漸演化為習慣性焦慮,即使成年後也無法徹底擺脫這種不健康的心態。

馬伊琍一句話警醒無數人: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父母為了省事,用網上的視頻嚇唬孩子,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 視覺中國

很多中國的孩子都有過“被丟下”的經驗。

恐懼情緒,會直接影響幼兒的大腦。

腦科學研究發現,人類在幼年時,大腦就會建立一個獨一無二隻屬於這個人的腦結構。

若一個孩子常有被丟下的“恐懼”,也會成為這個結構中的一部分。

第三類:死亡威脅派

這是家長的終極大招,也是最簡單粗暴的一種“嚇唬式”教育。

“再不聽話,壞人就會把你抓走。”

“大灰狼來吃掉你嘍。”

……

潛臺詞是:要麼聽話,要麼死。

小S就是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

她說,自己不打小孩,也不吼孩子,而是編故事恐嚇她們。

“例如,不乖就會被車碾過,或是被電死,不然就是被火燒之類的。”

這種方式,很容易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有個朋友,有過類似的經歷。

小時候,她和媽媽坐在一起看一部古裝仙俠劇。

有一集,出現了一個狼頭人身的怪物,模樣特別可怕。

這時媽媽說道:你這麼不聽話,今晚這個怪物就會躲在你的床底下,趁你睡著了吃掉你。

結果,當天晚上她一夜沒睡。她拿著一個手電筒,時不時往床下照照,大氣都不敢出。

她說,直到現在,她都對床底充滿了恐懼,從不敢往床底下看。

教育孩子,有很多種方式,而嚇唬孩子是最負面、最不負責任的一種。

馬伊琍一句話警醒無數人: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馬伊琍一句話警醒無數人: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2

嚇唬式教育

會對孩子造成長期的心理陰影

對孩子進行“嚇唬式教育”,看上去能夠迅速達到“讓孩子聽話”的目的。

但對孩子的成長往往不利。

“虎媽”蔡美兒曾在自己的書《虎媽戰歌》中提到過一件教育女兒的事情:

女兒露露小時候,每天都被自己要求練習鋼琴,但露露並不想練琴。

有一次露露一直持反抗態度,蔡美兒立刻擺出“虎媽”的陣勢,威脅女兒說:

“如果你不肯練琴,我就把你扔到外面去。”

當時外面天氣很冷,露露穿得又少,她以為這樣做女兒一定會服軟聽話。

但沒想到,同樣倔強的露露跟她槓上了:穿著單薄的衣服,徑直走出了門外。

人在非常害怕的時候,會屈服於本能的恐懼

但有時,越是令人窒息的壓迫、威脅,越會激起一個人反抗。

長期處於恐懼中的孩子,在成長中,會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可能出現攻擊性。

在他們接受到的教育中,父母並沒有指出“為什麼要這麼做”,而是“如果你不這麼做,就會怎樣怎樣。”

媽媽的邏輯是:你要是不彈鋼琴,就要出去受凍。

而女兒的邏輯是:我偏要出去受凍。

他們對待“嚇唬式教育”的方法是:以更大的“嚇唬”去反抗“嚇唬”。

馬伊琍一句話警醒無數人: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嚇唬孩子有很多父母想不到的潛在危害 / 視覺中國

在父母的嚇唬式教育下,有的孩子走向叛逆、暴躁,也有的孩子,走向了與叛逆相對的另一個極端——懦弱。

放棄自我意志,乖乖服從命令,成為父母眼裡的“乖孩子”。

但這樣的“乖孩子”真的好嗎?

兒童心理學家Jean·Piaget說過:

“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後普遍心理問題較多。

原因是,他們以滿足他人意願、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失去表達自我的聲音,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內心壓抑,十分痛苦。”

德國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對2到5歲時有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與沒有這種傾向的100名兒童進行追蹤觀察,直到他們的青年時期。

結果發現,前者有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作出決定的能力。

而後者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餘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馬伊琍一句話警醒無數人: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被嚇大的孩子,長大後也不自覺地活在恐懼中 / 視覺中國

外在的懦弱,實則是來自於內心的自卑。

長期生活在恐懼中的孩子,會把所有的心理能量都用在生存上,而不敢盡情地舒展自我。

3

把孩子當獨立的個體

孩子才會有自我認同感

父母總喜歡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和犯錯的孩子講道理。

卻忽略了,孩子沒有成年人的經驗,沒有辦法用成熟的眼光看待問題。

賈靜雯曾帶著兩個女兒——咘咘和波妞,一同參加綜藝《媽媽是超人》。

有一次,賈靜雯發現大女兒咘咘一把推倒了1歲的妹妹波妞。

她沒有嚴厲斥責大女兒,也沒用“下次不能再這樣做”這樣輕描淡寫的話來教育她,而是把她抱到了懷裡。

馬伊琍一句話警醒無數人: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賈靜雯雖然很生氣,但努力剋制自己的情緒,用平靜的語氣問女兒:

“你為什麼要把妹妹推倒?你累了是不是?”

馬伊琍一句話警醒無數人: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咘咘答道:“因為我想抱妹妹,所以我把她推開。”

賈靜雯:“你想抱她,把她推開,這樣是對的嗎?”

咘咘:“不可以。”

通過言語引導,孩子發現了自己犯的錯。

賈靜雯接著又問道:“那如果我想抱你,也這樣把你推開,你覺得是對的嗎?”

賈靜雯學著打女兒的動作,把她推開、放到地上,讓她感受到這個動作給妹妹帶來的傷害。

馬伊琍一句話警醒無數人: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接著說:“你再一次抱妹妹要怎麼抱?你抱給媽媽看看。”

咘咘立馬摟住了賈靜雯的脖子。

等到臨睡前,兩個孩子的情緒都平靜下來時,賈靜雯問起大女兒:“你剛剛是不是有推波妞,那要不要跟波妞說個對不起?”

在咘咘和妹妹道歉後,賈靜雯說:“親波妞一下好不好。”

波波輕輕地親了一下妹妹,賈靜雯誇道:“你是棒姐姐。”

孩子犯錯是讓許多父母頭疼的事,可在賈靜雯這,她不動肝火,不說“不可以”,就讓女兒意識並改正了自己的錯誤。

選擇孩子可以接受的溝通方式,比歇斯底里地吼一萬句“不可以”更有效。

相反,如果父母一直強調“不”,依賴負面情緒恐嚇的方式,對孩子沒有幫助。

恐嚇孩子,暴露了父母沒有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尊重。

他們居高臨下地控制孩子,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讓孩子逐漸喪失對自我價值感的認同。

如果父母能平等地對待孩子,孩子就能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喜愛。

《爸爸去哪兒》中,有人送了黃磊的女兒多多一隻小狗。

陸毅的女兒貝兒看了十分喜歡,問黃磊能不能借來玩。

黃磊沒有直接幫女兒做決定,而是告訴貝兒:“小狗是多多姐姐的,那你要跟多多姐姐商量。”

馬伊琍一句話警醒無數人: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黃磊說:“我從未把她當作孩子,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

她不屬於我,我們之間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她,我們像朋友一樣相處。

對於“嚇唬式教育”,《無條件養育》的作者Alfie·Kohn將它稱為“愛的撤回”。

“這種暫時的情感拋棄,不是體罰,而是比體罰更冰冷的懲罰。”

父母真的愛孩子,就應該給孩子試錯的機會,對孩子多一點耐心,在教育中時時反思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