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里有位广西老人,请别称呼她“慰安妇”,叫她“奶奶”

这几天,一部纪录片在电影院悄然上线,没有浩大的宣传攻势,只有一些明星和部分自媒体的友情推荐,8月14日上映首日虽然票房成绩不怎么样,但是26%的上座率几乎是碾压同期院线的电影。

《二十二》里有位广西老人,请别称呼她“慰安妇”,叫她“奶奶”

而才过了一天,《二十二》票房攀升至第四,上座率达到惊人的33.8%,用某电影自媒体的话说就是:都是“自来水”的功劳啊!

(自来水:即免费水军,取“自发而来的水军”之意,为了区别对应那些为推广而被雇佣的营销水军)

《二十二》里有位广西老人,请别称呼她“慰安妇”,叫她“奶奶”

为什么《二十二》的关注度会这么高?

1945年的8月15日,同盟国宣布接受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接受《波兹坦公告》。

《二十二》里有位广西老人,请别称呼她“慰安妇”,叫她“奶奶”

在日本侵华战争的八年期间,20万中国妇女被迫沦为日军的性奴隶。在影片《二十二》开拍之时,中国内地仅剩22位“慰安妇”幸存者。

《二十二》里有位广西老人,请别称呼她“慰安妇”,叫她“奶奶”

而“慰安妇”幸存者在2012年的时候,还有32位,那时候依旧是这位导演——郭柯,他拍摄了韦绍兰老人的纪录片,当时中国公开身份的慰安妇幸存者只剩32人,于是他将纪录片命名为《三十二》。

2017年,从《三十二》到《二十二》,只过去了五年,十位老人离开了人世。

《二十二》里有位广西老人,请别称呼她“慰安妇”,叫她“奶奶”

“她们在等待日本政府的一个道歉,可日本政府却在等待她们死去。”

在《三十二》和《二十二》中,就是这位名叫韦绍兰的广西老人,也是这22人中的一位,她就居住在桂林荔浦。

《二十二》里有位广西老人,请别称呼她“慰安妇”,叫她“奶奶”

1944年,侵华日军的铁蹄踏进了广西荔浦,并对荔浦县新坪镇桂东村进行了扫荡,当时刚20出头的韦绍兰在逃跑时不慎被日军抓获,随后在慰安所里度过了三个月左右噩梦般的生活。

后来韦绍兰还被迫怀孕生下了有日本血统的儿子罗善学。作为曾经的“三十二分之一”,如今的“二十二分之一”,72年过去了,韦绍兰老人的生活过得怎么样?

《二十二》里有位广西老人,请别称呼她“慰安妇”,叫她“奶奶”

8月15日中午,在桂林市荔浦县新坪镇,韦绍兰的外孙武春华正在领快递。

武春华说,最近他几乎天天要往镇上跑,因为寄给外婆韦绍兰和舅舅罗善学的包裹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很多好心人都不留姓名。

《二十二》里有位广西老人,请别称呼她“慰安妇”,叫她“奶奶”

韦绍兰的外孙 武春华

(这个牛奶谁买的?)我不知道。(这样的包裹经常收得到吗?)收得到,都不知道是谁寄过来的。

在镇上的快递网点都转了一圈后,武春华的摩托车后座上很快堆满了大纸箱,这些箱子里装着的是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给韦绍兰和她的儿子罗善学寄来的各种礼物。

跟着武春华回到家,正在午休的韦绍兰还没起床,在梦乡里的她不会知道,外孙的手机一个中午就收到了好几条慰问她的短信。

“我想每个月都给韦绍兰奶奶打钱,请问她有账户吗?她现在生活有改善了吗?”

《二十二》里有位广西老人,请别称呼她“慰安妇”,叫她“奶奶”

下午一点半钟,韦绍兰老人睡醒了,尽管今年已经97岁,但老人还能自己梳头,走路,看得出身体还比较硬朗。

《二十二》里有位广西老人,请别称呼她“慰安妇”,叫她“奶奶”

不过遗憾的是,由于老人年岁太大,不仅口齿不清,耳朵也不好使了。

韦绍兰老人

(老人家身体好不好?)听不到了。(身体好吗?)不太好。从过年到现在身体都不太好。有时候能多吃点,有时候吃得少点。

而早在几年前,韦绍兰还能通过外孙的帮助和外人沟通诉说自己的遭遇。1944年冬天,当时身上还背着一岁大女儿的她被进村扫荡的日本兵抓住,关进了附近的马岭慰安所。

在那里,她和慰安所里的其他妇女每天都会遭受非人待遇五六次。三个月后的一天凌晨,韦绍兰借故上厕所,背着女儿从后门逃了出来。

《二十二》里有位广西老人,请别称呼她“慰安妇”,叫她“奶奶”

韦绍兰老人

关得久了,他们以为我们不会走的,就放松了点。另外一个房子关的几个人,到处都有人看守,看守得很紧。后来我躲着出来看,往那条路下去,这边望那边望。发现这个地方困不住我,等我哪天就逃走。

(网友整理截图)

《二十二》里有位广西老人,请别称呼她“慰安妇”,叫她“奶奶”

两天后,韦绍兰回到了家,可没过多久,她意外的发现自己怀孕了,而算了时间这个孩子却不是自己丈夫的。

韦绍兰老人

“我受了鬼子的害,受了鬼子的苦,我遭了鬼子好大的罪。”

《二十二》里有位广西老人,请别称呼她“慰安妇”,叫她“奶奶”

1945年8月20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第5天。韦绍兰肚子里的孩子出生了,取名罗善学,72年过去,当年的婴孩已经变成了老人。总是赤着脚,喜欢抽烟,这就是罗善学。

《二十二》里有位广西老人,请别称呼她“慰安妇”,叫她“奶奶”

而正是他使母亲韦绍兰成为了中国唯一带有日本血缘孩子且公开身份的“慰安妇”制度受害者。

多年来因为自己的身世,罗善学在外一直受到排挤,早年间给他介绍的6个对象一听说他是“鬼子”的后人,全都不愿嫁。于是72岁的罗善学,终身未娶。

一个97岁,一个72岁,进入晚年的韦绍兰和儿子罗善学生活很平淡,平时韦绍兰喜欢跟她的鸭子和猫待在一起,而罗善学则养鸡、放牛和看电视。

《二十二》里有位广西老人,请别称呼她“慰安妇”,叫她“奶奶”

一日三餐他们都有家人帮着张罗,吃喝不愁。政府的补贴应有尽有,最近他们家还领了补贴建起了目前村里最漂亮的三层大楼房。

《二十二》里有位广西老人,请别称呼她“慰安妇”,叫她“奶奶”

桂林市荔浦县新坪人民政府党委委员曾祥丽透露,韦绍兰老人个人一个月能领到的补贴大约是300多块钱,低保加上高龄补贴再加上农村养老保险。而罗善学是五保补贴325加上90块钱的新农保就是400多块,所以他们两人加起来就是780多块钱。

韦绍兰的儿子 罗善学

穿的一年公家有两次衣服发,衣服大把穿,国家好关心。住的呢?住的就很好了,比以前的泥巴房好多了。

《二十二》里有位广西老人,请别称呼她“慰安妇”,叫她“奶奶”

《二十二》的火热,让导演一瞬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在接受采访时,导演郭柯就被质问:撕开伤口让她们再痛一次,那还是人吗?

对此,郭柯表示并不愿意称她们为“慰安妇”,“这是日军对她们的称呼,她们其实是一群战争中遭受过严重性暴力的受害者”。

《二十二》里有位广西老人,请别称呼她“慰安妇”,叫她“奶奶”

《二十二》关注度逐步上升,争议也随之而来,有人说导演消费历史。

但导演却说:

“我没有消费,历史需要传承。至于艺术处理,面对受过这样伤害的老人,还谈什么艺术,谈什么结构?大概是我以前拍烂片拍得太多了,所谓的工匠技巧用得太多了,碰上这样的题材就逆反,就是不要剧情,不要煽情,不要编排。”

我们在《二十二》中看不到血腥宏大的战争场面,但是我们依旧能从中感受到战争的残酷,铭记历史是必须的,但铭记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加深仇恨,更不是为了推动暴力,而是为了变得强大,变得更爱好和平。(1945年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片段)

《二十二》里有位广西老人,请别称呼她“慰安妇”,叫她“奶奶”

《二十二》里有位广西老人,请别称呼她“慰安妇”,叫她“奶奶”

别叫她们“慰安妇”,请叫她们“奶奶”。

《二十二》里有位广西老人,请别称呼她“慰安妇”,叫她“奶奶”

《二十二》里有位广西老人,请别称呼她“慰安妇”,叫她“奶奶”

文章来源 |新浪广西、毒舌电影、新浪微博、电影打分小组、广西电视台新闻频道、武汉晚报、网络综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