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当作家”

学习“当作家”

作家都是“天才”,不是一般人可以当的。这个观点与生俱来,刻在脑子里,一直羞于把作家一词和自己联系起来。

最近听了、读了几本书,完全颠覆了这个观点。这些书都是外国人写的,作者大多是“作家培训师”。

学习“当作家”

作家培训兴起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开始只是讲授如何写作,后来学校开设了创意写作课程,并设立了学位MFA(MASTER OF FINE ART),这里的写作内容包括:小说、诗歌、散文、传记、公文还有广告词,不是所有人都当作家,但是美国近代的作家、剧作家都参加过此类学习,可以说是科班出身。

现在如日中天的女作家严歌苓,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只身赴美也是为了创意写作MFA学习。当时严作家已经小有名气,但是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吃了不少苦。她在很多场合描述她在美国的经历,对这段经历对自己作家生涯的帮助直言不讳。

国内的作家都是自学成才,被神化为“天才”,既是天才就不可能“教”出来,也是“学”不来的。

今年五月,在一位朋友的推荐下,我听了喜马拉雅播放的《小说课》(一),书是美国作家兼培训师爱丽斯.马蒂森(ALICE MATTISON)写的,听了两遍,后来我又买来书读了一遍。这本书写得平易近人,全书没有说教,作者以一种拉家常的口气,和你聊着写作那点事,其中很多是她个人的经历,以及写作培训班中的故事。她年轻时喜欢诗歌,因此成了写作培训老师,后来逐渐开始写短篇小说,直到五十岁后才开始长篇小说的创作,她是母亲,现在已经是祖母。

学习“当作家”

随后听了《小说课》(二)、《网文写作课》、《成为作家》等等读本,此间边听边学边写。讲不清楚,这些学习对自己写作到底有多大帮助,但是每每写不下去的时候,我就戴上耳机听一段,每天闲下来就听。

感觉耳朵听没有看书效果好,最近买了几本书,准备认真地读一读。

喜欢舞文龙墨,一直想学习一些写作知识,退休了才找到门路,活到老学到老。也许有人说晚了点,想一想姜淑梅,60岁学习识字,75岁开始写作,现在是名气不小的作家,与这么的榜样比,我们很多人起步都不晚,我们起码不用脱盲。

写作需要一定的天赋,但是绝对不是天才专属。此生因为知识改变了命运的我,学习能力大概是最大的资本,如今没有什么可以骄傲了,那就好好地利用这点资本。 我甚至想自己是否也去读一个MFA?!不是为了成为作家,只是为了一个梦想。

学习“当作家”

《小说课》书摘:

1、 这样的学习即使无法面面俱到地帮助你完成接下来的每一步,但起码让你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如何开始。

2、 我喜欢写小说,因为它能表现出意识层面的微妙变化和道德层面的细小差别。

3、 当作品需要事实来支撑合理性时,就呈现真人真事。当事实无法支撑故事的完成性和丰富性时,就用虚构来补充,进入想象世界——但仍要合情合理为前提,不能忽略真实性。

4、 写作时会释放潜意识,把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剧烈情绪呈现出来。

5、 无论人物是虚构还是原型,只要以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作家都会构思出众多紧密相连的事件支撑故事。

6、 契科夫说过,如果第一幕提及枪,第三幕必须有枪声。

7、 创意写作教师之所以提倡描述而非陈述,是因为与“哈里笨手笨脚”相比,“哈里把啤酒到我汉堡上”更形象。

8、 心理活动的描写无形中拖慢了叙事节奏,阻碍了情节的发展。

学习“当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