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过后,错题千万别放过

期中考试过后,错题千万别放过

时至十一月中旬,各大高中的期中考试陆续结束。成绩公布,那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需要注意的是:成绩好的别骄傲,竞争对手都是机智的兔子,没有缓慢的乌龟;成绩差的也不要气馁,总结原因调节心态,跑到终点输的那个未必还是你。

对待期中考试的错题或者模棱两可凑巧蒙对的题,千万别放过了。课堂上多数老师在做试卷分析的时候,照顾的是大多数同学普遍会陷入的误区以及题目本身,很少会进行深层次分析,这就导致了部分同学对该类题型似懂非懂,似是而非,下次考试换了题目模型,依旧抓瞎。

那么,对待错题我们该怎样做呢?小编给你来支支招~

○从逐题分析到整体分析

从错题分析入手,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能力原因、解题习惯原因等。比如:

1、这道题考察的知识点是什么?

2、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

3、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什么?

4、这道题还有其他的做法吗?

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进行整体分析,拿出一个总体结论了。以理学科为例,丢分原因大体包括三种,即知识不清、问题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

所谓知识不清,就是在考试之前没有把知识学清楚,丢分发生在考试之前,而不仅仅发生在考试的过程之中。

所谓问题情景不清,就是审题不清,没有把问题看明白,或是不能把问题看明白,这是一个审题能力、审题习惯问题。

所谓表述不清,指的是虽然知识具备、审题清楚,问题能够解决,但表述凌乱、词不达意。

上述问题逐步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研究知识不清、问题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所造成的丢分比例,用数字说话,也就能够得到整体结论,找到整体方向了。

○从数字分析到性质分析

(1)以数字回答各个原因的丢分数值。如计算失误失分;审题不清失分;考虑不周失分;公式记错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等。

(2)以数字回答最不该丢的5—10分。“最不该丢的5—10分”是最有希望获得的,找出来很有必要。在后续学习中,努力找回这些分数可望可及。如果真正做到这些,那么不同学科累计在一起,进步也就很可观了。

(3)任何一处丢分,在存在偶然性的同时都存在着必然性。建议会学习的同学能够做到既看到现象更看到本质,能够以自己的分析来回答:丢分的实质是什么?是不是基础没有掌握?

○从口头分析到书面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反思十分必要。所谓反思,就是自己和自己的对话。这样的对话可能是潜意识的,可能表现在口头上,最好是表达在书面上。从潜意识的存在到口头表达是一次进步,从口头表达再到书面表达又是一次进步。书面表达是卷面分析的最高级形式。所以,各位同学可以在考试过后写出书面的试卷分析。这个分析是反观自己的一面镜子,是后来进步的重要阶梯。

○从归因分析到对策分析

现象分析、归因分析与对策分析是逐层递进的分析,现象分析是基础,归因分析是桥梁,对策分析是目的。

现象分析回答了“什么样”,归因分析回答了“为什么”,对策分析回答了“怎么办”。如果能够把这些分析“格式化”(拿出固定样式),把每次的分析都做出相互对比,那么进步与退步的历程就清晰了,学习发展的路径也就明朗了。所以改完的考试卷子发下来后,学生有下面三件事要做:

1、要“马上写”:首先把做错的题,重新抄一遍,然后写出正确的答案(包括过程,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其次把要求写出前一段学习中哪些知识的掌握存在问题或是对老师的教学有什么要求。

2、要“及时析”:这一条最为重要,及时写出试卷自我分析。包含以下要素:

①考试的综合评价,即哪些题目做得比较好,哪些题目存在失误?

②错题纠正,即要写出正确答案,主观性试题还应根据老师讲解的解题思路补全点。

③对错题进行归类,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就错误原因而论,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对教材中的观点、原理理解有误,或理解不广、不深、不透;二是对某些题型的解题思路技巧未能掌握.或不能灵活地加以运用;三是表现在答题时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如遇到复杂些的论述题,便产生恐惧心理等,从而造成失误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的原因,就应针对题目所涉及的有关知识要点及原理内容认真地加以再复习巩固,真正把其弄懂弄通;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的原因,就应该要求自己务必掌握住某一题型的答题要领,无论是哪一类题型,都有其作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但更关键的还在于对某一特定试题具体作答的“个性”和“特殊性”,只有细心体会,才会有所感悟和提高;

如果是第三种情况的原因,就应在平时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良好应试心理素质,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良心态,在答题时做到“从容不迫、沉着冷静”

总之,建议要找准失误的原因,并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地提高应试成绩。

3、要“经常翻”:试卷自我分析写完后,和试卷粘贴在一起,要注意累积保存。积累多了,亦可装订成册。千万不要束之高阁,要经常翻阅复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加强理解、培养能力一、掌握规律的目的。

春夏的耕耘是为了秋天的收获,今天的汗水是为了明天的微笑。几十万大军去争那有限的名额,谁在高三中拼搏了,奋斗了,谁就在高考中胜利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真理。高三,我们将经过地狱般的淬炼,进入梦想中的天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