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教师成功第一步,内容变流量一堂课能收多少钱?

如何将一堂课的受益最大化?


得到的创始人“罗胖子”罗振宇做到了。

我们的群众不是不爱学习,而是传统的机构提供的学习的门槛太高了,内容太老了,要求太复杂了。

得到就成功解决了这个用户痛点。

如果你现在不方便阅读,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身临其境听万老师为你讲课

给大家做一下比较:A老师讲十天的课,一共3600分钟。现在我们把3600分钟拆开,每天十分钟。让所有能够上互联网的人都有机会来每天听十分钟,这个课应该卖多少钱?

听众不管学历高低,只要能掏的出这个钱都可以选择这个课程。

得到APP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它的知识付费的定价也已经很明确了,连续的大课程定价是199元,间断性的普通课程定价是99元,几节的小课程定价是9.9元19.9元区间。

按照9.9元的价格,5000的粉丝量,每人买一份课程,就有49500元的收入,而且这个收入还会不断的增加。

我经常到交大、复旦、浙大等大学去讲课。真正能坐在浙大、北大教室里,在周末花两天时间来听这个课的人都有两个特点:有钱,有空闲。

有钱的人未必空闲,空闲的人未必有钱。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那么矛盾。


网红教师成功第一步,内容变流量一堂课能收多少钱?



所以真正进入高校念书对普通的群众来说门槛很高,门槛越高意味着进入高校学习的人越少。用户进入的门槛太高了也意味着这个课必须卖得很贵才能够维持这些教育机构生存下去。

传统的教育无一例外都是这样。比如交大的EMBA课程收费48万,浙大42万,几个人读得起呀?!

高校的那些高端课程,筛选的不是求知欲而是贫富。

但如果把3600分钟的高端课程切割成十分钟的小片段放在网上,让用户先试听几段,门槛是不是进一步降低了。

门槛进一步降低的导致的结果是筛选的不仅是贫富,还有用户的求知欲。

亚马逊的成功不在于它是电商,也不在于它推出了电子书,亚马逊的成功在于有效地组织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效应——飞轮效应(意思是刚开始推动很难,但是一旦推动停不下来。这个就是非常好的良性循环。)


网红教师成功第一步,内容变流量一堂课能收多少钱?



一位老师能不能做到飞轮效应,能不能做到良性循环?

我实现了这个效应。细心的学生会发现我上课边讲边录音,录音的目的是课后我用专业软件把它切成小于十分钟的精彩片段放在喜马拉雅FM、荔枝FM、蜻蜓FM和公众号上,从而将内容变现。

网络上的听众的评价比学校评优秀老师职称来得更激励人。更不用说通过网络传播,每天线上有几百上千的人在听我的课程,哪怕我今天躺在家里睡觉,也会有人来请我上课。

我说过一句话:同样的内容通过不同的渠道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的价格。这也是基于流量才能产生的效果。

本文经授权转自非常网赢(ID:verynetwin-com);作者:万建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