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究讓母雞隻生小母雞,小公雞去哪了?

在現代化農場中,雄性禽類或牲畜的經濟價值不高,只能宰了吃肉。如果可以使禽類或牲畜只生雌性後代,則可以避免生育資源浪費,增加農場盈利能力,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殺戮,減輕動物的痛苦。因此,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的Motti Gerlic博士和Udi Qimron教授提出採用基因編輯技術,使禽類和牲畜生出更多的雌性後代。

科學家研究讓母雞隻生小母雞,小公雞去哪了?

基因編輯是一項備受爭議的技術,在許多國家,這項技術被法律禁止用於人類胚胎,然而,用在動物上卻是允許的。

近日,以色列科學家在老鼠身上開展了實驗,證明了技術的可行性。

與人類一樣,雌性小鼠有兩條X染色體,而雄性小鼠有一條X和一條Y染色體。科學家採用一種可以精確編輯DNA的酶“CRISPR-Cas9”,自動破壞胚胎的Y染色體,使雄性的胚胎在胚胎髮育的早期就停止發育。

科學家研究讓母雞隻生小母雞,小公雞去哪了?

實驗人員將小鼠按性別分為兩組,編輯了雌性小鼠的DNA,使它們攜帶CRISPR-Cas9,而在雄性小鼠的Y染色體的三個關鍵基因上添加了標記物,使這三個基因成為雌性小鼠攜帶的CRISPR-Cas9的“靶子”。小鼠交配後產生的胚胎中,這三個基因中任意一個被CRISPR-Cas9損傷,都會導致胚胎無法降生。

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技術可以使雌性和雄性小鼠後代的比例達到20:3,證明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科學家表示,如果標記更多的基因“靶子”,這個比例還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

科學家研究讓母雞隻生小母雞,小公雞去哪了?

但是,公眾對轉基因動物有很強的牴觸。反對者提出人類應該減少食用動物製品,而不應該對動物的基因下手。並且指出,基因編輯技術已經被證實可以培育出帶有疾病的動物,一旦發生突變,後果不堪設想。

結語

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魚與熊掌不能兼得。但是,在安全性沒有得到充分論證之前,小編表示不想吃基因工程的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