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礼记月令》体会古人顺应四时五行之道

读《礼记•月令》体会古人顺应四时五行之道


读《礼记月令》体会古人顺应四时五行之道


《礼记月令》篇,记述了四时五行的变化,以十二月令,描述了古人对四时变化的观察,以及对不同月令,应该如何行事的说明。各个层面的人事活动,都有涉猎,从天子到万民百姓,政令,民事,农事,刑狱等等。

通过《月令》篇,我们能深刻体会古人对取法自然,顺其自然之道的不倦追求。以事物之属性,应象于五行四时,以求不违背自然之理,达到祈福,纳祥的目的。厚朴易学举例来体会古人的智慧。


读《礼记月令》体会古人顺应四时五行之道


《月令》篇所涉及的社会阶层是非常广泛的,天子,三公九卿,诸侯,士大夫,平民百姓甚至犯人,都有顺时而为的规则及礼数。

有趣的是,天子随四时五行的变化,吃穿行度都有规定,如:

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路,驾仓龙,载青旗,衣青衣,服仓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意思就是:春天,天子住在明堂东边“青阳”的左面。乘系有鸾铃的车,驾苍龙之马。打青色旗号,穿青衣佩青玉。食物以麦和羊为主,用的器皿粗疏而容易透气。用五行理论理解,明显是孟春寅月,为木气所主,也是春之开始,木主青色,故此天子顺天时取青衣为服,用度皆合于木之五行。

厚朴易学按:五行木为木,火,土,金,水。


读《礼记月令》体会古人顺应四时五行之道


不仅春,夏,秋,冬皆合五行之气而行之:

孟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左个,乘朱路,驾赤马,载赤旗,衣朱衣,服赤玉,食菽与鸡,其器高以粗。(厚朴易学按:此合夏火之性,火为红色,故取朱衣也)。

孟秋之月,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旗,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

(厚朴易学按:此合秋金之性,金为白色,故取白衣也)。

天子居玄堂左个,乘玄路,驾铁骊,载玄旗,衣黑衣,服玄玉,食黍与彘,其器闳以奄。(厚朴易学按:此合冬水之性,水为黑色,故取黑衣)。


读《礼记月令》体会古人顺应四时五行之道


《月令》篇中,根据太阳的运转,天地的五行之气,形成了四时,每时又分为三个月。四时各有气候特征,每个月又有各自的征候。与四时相对应,每时都有一班帝神,与时月、神的变化相对,每个月各有相应的祭祀规定的礼制。


读《礼记月令》体会古人顺应四时五行之道


五行与四时的运转相配合,分出春为木,夏为火,秋为金,冬为水,土被放在夏秋之交,位居中央。四时的变化不仅受太阳的制约,还受五行的制约。

再下一个层次是各种各样的人事活动,如生产、政令等。上述结构基本是同向制约,特别是人事,要受到太阳、四时、月、神 、五行各种力量的制约。


读《礼记月令》体会古人顺应四时五行之道


从全篇看来,人,包括天子帝王在内,不可能是绝对自由的。都在四时五行的运转中,受其影响。所以人的行为应该遵循自然,顺其自然,也就顺应了四时五行的时令,这样去规划政令,生产以及生活,才能发挥最大益处,而不是倒行逆施,违背天时,违背四时五行之气。

古云“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正所谓也。

注:如您喜欢,欢迎点赞、关注、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