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禮記月令》體會古人順應四時五行之道

讀《禮記•月令》體會古人順應四時五行之道


讀《禮記月令》體會古人順應四時五行之道


《禮記月令》篇,記述了四時五行的變化,以十二月令,描述了古人對四時變化的觀察,以及對不同月令,應該如何行事的說明。各個層面的人事活動,都有涉獵,從天子到萬民百姓,政令,民事,農事,刑獄等等。

通過《月令》篇,我們能深刻體會古人對取法自然,順其自然之道的不倦追求。以事物之屬性,應象於五行四時,以求不違背自然之理,達到祈福,納祥的目的。厚朴易學舉例來體會古人的智慧。


讀《禮記月令》體會古人順應四時五行之道


《月令》篇所涉及的社會階層是非常廣泛的,天子,三公九卿,諸侯,士大夫,平民百姓甚至犯人,都有順時而為的規則及禮數。

有趣的是,天子隨四時五行的變化,吃穿行度都有規定,如:

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陽左個,乘鸞路,駕倉龍,載青旗,衣青衣,服倉玉,食麥與羊,其器疏以達。意思就是:春天,天子住在明堂東邊“青陽”的左面。乘繫有鸞鈴的車,駕蒼龍之馬。打青色旗號,穿青衣佩青玉。食物以麥和羊為主,用的器皿粗疏而容易透氣。用五行理論理解,明顯是孟春寅月,為木氣所主,也是春之開始,木主青色,故此天子順天時取青衣為服,用度皆合於木之五行。

厚朴易學按:五行木為木,火,土,金,水。


讀《禮記月令》體會古人順應四時五行之道


不僅春,夏,秋,冬皆合五行之氣而行之:

孟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左個,乘朱路,駕赤馬,載赤旗,衣朱衣,服赤玉,食菽與雞,其器高以粗。(厚朴易學按:此合夏火之性,火為紅色,故取朱衣也)。

孟秋之月,天子居總章左個,乘戎路,駕白駱,載白旗,衣白衣,服白玉,食麻與犬,其器廉以深。

(厚朴易學按:此合秋金之性,金為白色,故取白衣也)。

天子居玄堂左個,乘玄路,駕鐵驪,載玄旗,衣黑衣,服玄玉,食黍與彘,其器閎以奄。(厚朴易學按:此合冬水之性,水為黑色,故取黑衣)。


讀《禮記月令》體會古人順應四時五行之道


《月令》篇中,根據太陽的運轉,天地的五行之氣,形成了四時,每時又分為三個月。四時各有氣候特徵,每個月又有各自的徵候。與四時相對應,每時都有一班帝神,與時月、神的變化相對,每個月各有相應的祭祀規定的禮制。


讀《禮記月令》體會古人順應四時五行之道


五行與四時的運轉相配合,分出春為木,夏為火,秋為金,冬為水,土被放在夏秋之交,位居中央。四時的變化不僅受太陽的制約,還受五行的制約。

再下一個層次是各種各樣的人事活動,如生產、政令等。上述結構基本是同向制約,特別是人事,要受到太陽、四時、月、神 、五行各種力量的制約。


讀《禮記月令》體會古人順應四時五行之道


從全篇看來,人,包括天子帝王在內,不可能是絕對自由的。都在四時五行的運轉中,受其影響。所以人的行為應該遵循自然,順其自然,也就順應了四時五行的時令,這樣去規劃政令,生產以及生活,才能發揮最大益處,而不是倒行逆施,違背天時,違背四時五行之氣。

古云“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正所謂也。

注:如您喜歡,歡迎點贊、關注、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