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菜粕重返我國掃清障礙,談談其前世今

自中美貿易戰以來,由於進口大豆數量會因此受限,所以市場對於如何運用其它植物蛋白原料來替代豆粕的討論一直方興未艾,但在其中有個問題卻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那便是我國有多少其它的植物蛋白原料可供使用,全球又有多少原料還可供我們進口。而其中,印度菜粕的舉動又是菜粕市場人士比較關的內容之一,畢竟印度菜粕曾經是我國進口菜粕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印度菜粕重返我國掃清障礙,談談其前世今

近日,匯易獲悉:目前,印度菜粕、豆粕出口到中國的市場準入已獲批。同時,為促進中印兩國貿易發展,印度使館與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以及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將於2018年9月19日9:30在北京四季酒店舉辦“中印菜粕及豆粕對接會”。並且,早在今年6月26日,中國政府公佈將自7月1日起將印度、韓國、孟加拉國、老撾和斯里蘭卡大豆進口關稅稅率從3%調降至零,力圖增加大豆進口來源,同時宣佈減免進口印度豆粕關稅。可謂印度菜粕重返我國的道路障礙一再被清除之中。

由於廣東檢驗檢疫局多次從印度進口的菜籽粕和馬來西亞進口的棕櫚粕中檢出孔雀石綠,其中印度菜籽粕的陽性率為44.4%,含量從0.48至3.48ppb不等,嚴重超過我國每100噸中含量不超過1克的標準。因此在2011年6月17日,國家總局發佈《關於加強對進口菜籽粕和棕櫚粕檢驗檢疫的警示通報》(下文簡稱《通報》),將對進口至我國的印度菜粕和馬來西亞棕櫚粕進行含有孔雀石綠的強制檢驗,不合格貨物作退貨或者銷燬處理。而之後的10月,國家檢驗檢疫總局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印度進口菜籽粕檢驗檢疫的警示通報》,自從印度菜粕開始了長達了近7年的禁入。

但即便如此,2011年我國印度菜粕進口數量仍然創下了歷史之最。根據海關數據統計,當年全年我國累計進口45.1萬噸的其他油菜粕與19.7萬噸的低芥子酸菜粕,兩項合計為64.8萬噸,佔當年我國總菜粕進口的近一半。可見,印度菜粕曾經是我國菜粕進口市場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如果時隔近7年後印度菜粕能順利重返我國,那對於我國的菜粕乃至雜粕供應都是有非常積極正面的幫助作用。不過近日中美貿易關係出現些許緩和跡象,美方已邀請我國政府訪美就中美貿易戰再度進行磋商,而這對於印度菜粕能否順利輸華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