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曹洪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曹洪(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曹洪(?-232)字子廉,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与曹仁、曹纯一样,都是曹操的祖从弟,同样为三国名将。作为后世称为曹魏福将的曹洪,是一位极富个性的人物,评价非常两极化,今天就为大家讲述曹洪的故事。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书》载,曹洪伯父曹鼎曾为尚书令,在曹鼎推荐下曹洪最初担任蕲春县长,所以曹洪的起点不低。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曹洪篇(上)

曹洪重大事件之一——献马救主,募兵相助

初平元年(190)正月,以袁绍为首的各路诸侯组成讨董卓联合军,曹操以代理奋武将军的身份参加联军,曹洪放弃县长官职追随曹操。关东联军拥兵十多万,但各路诸侯屯兵在酸枣就不再前进,每日只设宴聚会,并无实质动作。

曹操劝说盟主袁绍进兵未果,见其他人无心西进,便带着自己手下五千余人独自进攻,曹操的盟友张邈派卫兹领数千兵马共同出征。当曹操行至荥阳,刚渡过汴水,就遭遇董卓大将徐荣。根据史料来看,徐荣本领高强,是员猛将,曹操不幸刚出征就遇到强敌。双方交战,曹操兵少,又是新兵,哪里是久经战阵的徐荣对手,被杀得大败。不仅自己受了轻伤,所骑马匹也负伤无法再跑。徐荣追兵越来越近,曹洪见状立即下马,叫曹操赶紧骑上自己的马先逃。曹操还要推辞,《三国志》曹洪传载,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于是曹操骑马在前面跑,曹洪徒步抄小路躲避敌军,也逃到汴水岸边。曹操正苦于水太深无法过河,又是曹洪,不知从哪找来条小船,划着船出现在曹操眼前。两人一同渡过汴水,终于逃脱追兵。

曹操回到酸枣,袁绍他们还在宴饮享乐,好像讨伐董卓跟他们没关系似的,一气之下曹操直接跑回谯县老家。曹操这一仗几乎全军覆没,幸好有曹洪力保,才能逃出险境,这也是曹洪被人称作福将的由来。

另有东晋王嘉《拾遗记》所述,曹洪家非常富有,骏马成群。曹洪所骑的这匹最好,名叫白鹄,这白鹄马奔跑时像飞一样,只听耳中呼啸的风声,四足快得看不清落地。在汴水岸边,曹操与曹洪同乘此马,“行数百里,瞬息而至,马足毛不湿。时人谓为乘风而行,亦一代神骏也。”自此流传出谚语:“凭空虚跃,曹家白鹄。”当然这只是一则轶闻,《拾遗记》也不是史书,而是一本志怪、异闻的小说集,到底曹洪的马是否真叫白鹄已不可考。

曹操好不容易招募的五千新兵一战就让徐荣给打得损失殆尽,可另一路孙坚却率军连战连捷,虽然孙坚也遭遇徐荣,也被打败,但后来又攻进洛阳,成为联军中唯一取得战果的将领。曹操眼看孙坚带领的江东子弟兵战斗力这么强悍,非常羡慕,于是自己带着夏侯惇跑到扬州去募兵。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曹洪篇(上)

在夏侯惇篇中笔者讲过,这次募兵险象环生,可以说比较失败。江东士卒不愿跟着曹操跑到千里之外,于是趁夜起了骚乱,纷纷逃散,最后只剩下几百人继续跟随曹操。这里有个问题,曹操怎么能与扬州地方牵上线?募兵不是旅游,想去就去的,何况自己当时连个朝廷正式任命的职务都没,代理的奋武将军还是袁绍自行任命的。去遥远的扬州募兵人家愿不愿意来另说,没有当地官员的同意也不可能实现。给曹操牵线搭桥的人还是曹洪,开头提到过曹洪曾担任蕲春县长,蕲春县就位于江夏郡,与扬州相邻,而推荐曹洪的伯父曹鼎曾任吴郡太守。顺带一提,曹鼎是曹休的祖父,曹休就是从吴郡前来投奔的曹操。也就是说,曹家在江东也有一定的人脉根基。

但这人脉不是曹操的,而是曹洪的。曹洪当年做县长时与陈温是好友,陈温后来做扬州刺史,等于是通过曹洪,曹操才有机会到扬州募兵。根据《三国志》曹洪传记载,“洪将家兵千馀人,就温募兵,得庐江上甲二千人,东到丹阳复得数千人,与太祖会龙亢。”说的是曹洪带着自己一千多家兵到陈温地盘募兵,想来也是,如果自己毫无班底,全都是招募来的扬州士卒,真要出点意外可没法控制。

这里值得注意,首先曹洪是有家兵的,自身起点不低,却愿意追随曹操左右,这份忠心对起步阶段的曹操非常重要。曹洪、曹仁都是如此,曹氏宗族兄弟能如此团结难能可贵,与袁绍、袁术兄弟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曹操创业初期如果没有这些宗室兄弟鼎力相助,自己能力再强也难以成事。

但是这里的募兵细节与《三国志》武帝纪中有所出入。武帝纪中说曹操与夏侯惇到扬州募兵,扬州刺史陈温与丹阳太守周昕帮着招募了四千人,这些丹阳兵在走到龙亢时发生骚乱,大部分都跑掉了。而根据前文曹洪传,曹洪在庐江招募到“庐江上甲”两千人,在丹阳又募得数千人,然后在龙亢与曹操会师。按照实际情况,曹操、曹洪都到丹阳募兵可能性应该不大,否则两人没必要会师。笔者推测,应该是曹操、曹洪分头募兵,曹操到丹阳、曹洪到庐江,然后会师。毕竟两人先后去同一地点丹阳,又各自招募数千人确实不太现实。

这里就体现出曹洪家兵的价值了,曹操与夏侯惇正是由于嫡系部队数量太少,导致未能控制住骚乱,曹洪则以这一千多家兵为依托,顺利募到数千江东士卒。

熟悉三国的朋友都听过丹阳兵与庐江上甲,都是战斗力强悍的精锐士卒。按笔者梳理,曹操最终招募的丹阳兵还剩几百人,但曹洪招募的庐江上甲两千人顺利与曹操会师,再加上曹洪的家兵,此时弱按股份来算,曹洪算得上曹氏集团的大股东了。当然,无论是曹仁曹纯兄弟,还是夏侯惇、夏侯渊,这些宗室将领每个对曹操都忠心耿耿,而曹洪则是最为雪中送炭的那个。如果没有曹洪相助,曹操不可能从汴水之败中快速回复,甚至可能丧命在徐荣手里,就没有后来的曹魏王朝、三国故事了,曹洪福将的称号再次得到印证。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曹洪篇(上)

曹洪重大事件之二——筹措军粮

初平四年(193),趁曹操东征徐州陶谦之机,张邈、陈宫叛迎吕布,推举吕布为兖州牧。曹操为报杀父之仇失去理智,每攻陷一座徐州城池便大肆屠城。这使得张邈、陈宫为首的兖州士人非常寒心,兖州各地迅速倒向吕布,只剩三座城池在夏侯惇、荀彧、程昱苦苦支撑下仍忠于曹操。

曹操领主力回救,与吕布军连番恶战。经历多年黄巾之乱、诸侯混战的兖州早已疲敝不堪,再加上蝗灾,爆发了严重的饥荒。曹洪受命带领先头部队来到东平、范县征粮,为后续部队筹措粮草。

这里有个疑问,《三国志》中为何专门把筹措粮草这种看似稀松平常的事情写进曹洪传记中呢?陈寿写史风格极为简明扼要,基本没有废话,所以这恰恰传递出极不寻常的信息。有没有可能曹洪本传只是侧面描述,其他传记中是否有相关印证?有的,在武帝纪中明确记载“是岁,谷一斛五十余万钱,人相食。”百姓流离失所,田地无人耕种,哪里还有粮食。曹洪具体用什么办法收集到粮草,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必然不是正常办法。

不过程昱传中有裴松之注引《世语》曰:“初,太祖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这是关于程昱为曹操筹措军粮时的手段,将人肉腌制后与其他军粮掺杂着分配。这段注裴松之放在程昱传结尾,并未指明是何时之事。但我们知道,曹操缺粮到如此地步只可能是事业起步阶段,而最危险的时期,那就是兖州争夺战期间。

在夏侯惇篇笔者介绍过,曹操仅有的三座城是鄄城、范县、东阿,前文曹洪征粮地点史书记载为东平、范县,疑为笔误。因为范县、东阿都是县城,东平是国,而且东平此时理应不在曹操掌控之中。夏侯惇、荀彧此时在鄄城,范县县令叫靳允,是程昱路过东阿时说服忠于曹操的,所以程昱此时就在东阿。说了大半天,无非是告诉您程昱在范县、东阿期间曾为曹操筹措军粮,而曹洪带先头部队也在这里筹粮,那么曹洪究竟怎么搞到的军粮、究竟弄的什么食物,真是细思极恐。

可以想见当时的战争残酷到什么地步,今天我们高谈阔论着古代名将建功立业,殊不知生灵涂炭这四个字已远远不足以表现百姓的悲惨。

曹洪在如此灾荒严重的情况下依然设法搞到粮草,又一次挽救了曹操岌岌可危的事业。

不管用何种方法,总之曹操挺了过来,先后斩杀张超、赶跑张邈,夺回濮阳城,总算转危为安。然后曹操转守为攻,逐步将吕布彻底赶出兖州。这期间曹洪独当一面,率领偏师以东阿为根据地,转战济阴、山阳、中牟、阳武、京、密十余县,连战连捷。从这里也能看出曹洪当初征粮的地方并不是东平,而是在东阿。凭借曹洪前后功绩,被拜为鹰扬校尉,不久升迁为扬武中郎将。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曹洪篇(上)

曹洪重大事件之三——南征张绣、刘表

建安元年(196),曹操迎汉献帝到许县,曹洪被拜为谏议大夫。

建安二年(197),曹操南征张绣、刘表,在年初经历宛城之败后于年底再战,曹洪传中记载“破表别将于舞阳、阴叶、堵阳、博望”,曹洪连破数城,斩获颇丰。这里笔者未查到所谓阴叶,据笔者查证,“舞阳阴叶”四个字断句实际应当为舞阳、阴、叶,是指颍川郡的舞阳县、南阳郡的舞阴县、叶县。古书没有标点,这里的断句错误是译者的问题,并非陈寿笔误。这里能够看出,宛城之乱后张绣把势力拓展到颍川南部。这是兖州地界,要知道许都就在颍川郡,张绣的存在是曹操肘腋之患,这也是曹操为何先打张绣的原因。

张绣是刘表主动让进南阳郡的,是刘表防曹操的看门狗。打狗得看主人,所以曹操南征刘表自然要支援张绣。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曹洪篇(上)

单看曹洪传记感觉战争进展很顺利,那我们再看看武帝纪的相关文字:“公之自舞阴还也,南阳、章陵诸县复叛为绣,公遣曹洪击之,不利,还屯叶,数为绣、表所侵。说的是曹操宛城之乱时从舞阴回到许县后,南阳郡、章陵郡各县再次归属张绣,联系前文可知,张绣甚至乘胜攻入颍川的舞阳县,成为心腹大患。曹操派曹洪反击,但并不顺利,拿下舞阳、舞阴后很可能又被张绣击退,所以曹洪本传未载而武帝纪载“不利,还屯叶”。曹洪退守叶城,张绣、刘表没有见好就收,反而不断攻击曹洪。所以曹操只能亲自出马,攻下湖阳、舞阴,生擒刘表部将邓济。而后曹洪得以反击攻入荆州地界,攻入堵阳、博望。

所以读历史要比照相关人物传记不同记载,综合分析。当然以上也只是笔者推测,并不代表事实一定如此。此战后曹洪因战功得以升迁为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能够看出曹洪即使被张绣击败,也不是大败,退守叶城抵挡住张绣、刘表联军的多次进攻,表现还是不错的,所以才得到封赏。

本篇主要介绍了曹洪对曹操几次关键性的功劳,下一篇将讲述历史上有关曹洪饱受争议的几件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