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有個人來魚臺旅遊,哭著走了

那年,有個人來魚臺旅遊,哭著走了

講個真實的故事。

一位魚臺的同學,90年代初的時候考進了濟寧的一所中專學校,那時候考上中專,已經是魚臺學子中的佼佼者了。正意氣風發的年齡,又稍有些虛榮心。

(這是先鋪墊一下,說明故事發生的必然性。)

在學校裡,一群男生住在同一間宿舍,每天晚上就寢之前,難免都是一番高談闊論,年輕人嘛,精力旺盛,又滿懷憧憬。

於是,某一天大家聊起了各自家鄉的名勝古蹟。這些來自濟寧各縣區的同學,包括曲阜、兗州、鄒城、梁山的,都先後把自己家鄉的旅遊資源介紹了一遍,大濟寧聚集了這麼多的旅遊資源,的確不是一天兩天能介紹完的。好半天時間,大家才發現這位魚臺來的同學一直默不作聲,於是好奇地問他,你們魚臺有什麼好玩的嗎?也介紹介紹。

據說這位同學扭捏了半天,最後很驕傲地介紹:俺魚臺有“日本溝”。當即引起了同學們的興趣,還是頭一回聽說。畢竟,像三孔、三孟、水泊梁山、微山湖這樣的地方早就名聞遐邇了,日本溝的確是個新鮮的去處。

那年,有個人來魚臺旅遊,哭著走了

於是,其中有個同學決定偷偷逃課,去魚臺觀賞一下日本溝。

那時候的交通不像現在,濟寧到魚臺的這段距離,坐客車需要兩個小時的路程,加上買票、等車,來回一趟得一天的時間。

幾番周折,從濟寧坐到魚臺,在汽車站下車。那時候車站在老地方,魚新一路和湖陵一路的十字路口,那時候也很熱鬧。出車站,不知道日本溝的方向,於是打聽一位等客的蹬三輪車的大爺,大爺很熱情,直接讓他上車,一看你是學生,不給你多要錢,兩塊錢,把你送到地方。那時候兩塊錢也不少了,濟寧到魚臺的客車票是兩塊四。

這位大爺騎車帶著他,沿著現在的魚新一路,一直向西,然後在現在的湖陵三路向南拐,再到當時的二輕局向東拐,復又回到魚新一路上,再向南,過了縣醫院,就到日本溝了,那時候,這一圈幾乎是魚臺縣城的全貌。

大爺可能覺得既然收了人家的錢,起碼得拉著跑夠路程。

日本溝附近下車,該同學在正午的陽光下一陣子眩暈,眼前的情景有點破敗。一條臭水溝,沒有任何的標誌性建築,也沒有文字介紹。溝裡飄著一些白菜葉子、塑料袋子,冒著泡泡。

開始懷疑是不是被大爺騙了,於是問行路的人,大家一致認可,這裡就是“日本溝”無疑。

那年,有個人來魚臺旅遊,哭著走了

那種失落感,可想而知。既然看到了日本溝,就返回吧。可是騎三輪車的大爺已經走了,再向路人打聽去車站的方向,那人很熱情地指給他,“看見沒,就向北的那個路口,你歐國去,差不多5分鐘就到了。”

用現在的話說,該同學又是一臉的懵逼。剛才大爺還帶著我走了半天呢,怎麼會這麼近?這麼熱情的大爺,居然也忽悠人呢。

那就步行回去吧,畢竟可以節省兩塊錢的車費。

那時候年輕,餓的快,這一番周折,已經過了中午了,當時一個學生沒有那麼多錢下飯店,沿著湖陵一路走著,正好發現路邊有家食品店,店裡各種糕點,有月餅,於是賣了兩個月餅,那時候沒賣純淨水的,拿倆月餅乾啃,但是他啃了啃,沒啃動,倆月餅做的跟磚頭似的。這真不是咱魚臺欺負外地人,那時候的月餅都這樣,等過了中秋節,剩下的月餅都放在街道上讓往來的汽車碾碎,然後餵豬。

據說,這位同學回到濟寧還餘怒未消,拿著月餅威脅咱魚臺的那位同學,“我都想拿這月餅砸死你!”

那年,有個人來魚臺旅遊,哭著走了

快30年的時間了啊,當年的青蔥少年,今天已經是中年大叔們了。所謂時光荏苒,日新月異,看看今天的魚臺,早就不是過去的尷尬了。你可以說自己的家鄉還不夠發達、還很落後,但不能不承認這些年的發展,曾經小縣城,已經靚麗多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