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丨“著急”的西安,“慌張”的鄭州,誰更牛?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各個城市都開足馬力,在城市規劃、經濟產業、市容環境、基礎設施等方面頻頻出手、各顯神通,共同撐起了中國經濟實力。

直線相距僅400多公里的西安與鄭州,經常“結伴出現”:

2017年1月和2018年2月,鄭州和西安先後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其所在的城市群上升為國家戰略。

這表明,中西部大城市,與直轄市、一線城市一樣,被國家賦予了高度期待。

分析丨“著急”的西安,“慌張”的鄭州,誰更牛?

2018年11月,國務院發文支持鄭州機場、西安機場利用第五航權,進一步提升了兩者的樞紐地位。

2018年底,各城市常住人口抽樣調查完成,最後的詳細數據還在彙總之中,但已初步得出結論:鄭州、西安常住人口有望超過千萬,加入“千萬俱樂部”。

這不是簡單的巧合,一種系統性的力量在支撐兩個城市的崛起。

那麼,西安和鄭州能否成為未來城市格局中的耀眼明星?誰又能更勝一籌?

分析丨“著急”的西安,“慌張”的鄭州,誰更牛?

曾經的“貴族兄弟”成了“難兄難弟”

在中國星羅棋佈的城市“大家族”中,直線距離僅400多公里的鄭州和西安算是閃耀在中西部的兩顆明星:

一個穩居中原,背靠河南這個人口近億的超強腹地;另一個雄居西北,地處肥沃的關中平原,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

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這兩座城市所屬的城市群聯繫緊密,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大部分默契地把都城選在了關中城市群(西安、咸陽等)與中原城市群(鄭州、洛陽、開封、安陽等)這兩個板塊:

商朝頻繁遷都後,最終定都在今天的河南安陽殷墟;

周朝滅商後以豐鎬(今西安)為都城;

秦國滅掉六國,將首都定在關中的咸陽;

西漢把都城定在長安(今西安),東漢又建都洛陽——洛陽上位,長安從A面變成了B面;

隋唐時期,長安與洛陽仍然是A、B面互換,隋煬帝即位後把都城從長安遷到洛陽,武則天也是如此;

北宋定都河南開封......

由此可見,從商朝至北宋,中國歷史上大部分王朝的都城都在關中城市群與中原城市群。

不同的是,在關中城市群中的選擇主要集中在西安這一地,而中原城市群則是散佈在整個面。

元代前後,隨著經濟重心的南移和路上絲綢之路衰落、海上絲綢之路興起,兩大城市群一起衰敗,逐漸風光不再。

後來,在很長一段時期裡,西安與鄭州及其所代表的城市群雖然在發展中也有一些亮點,比如,鄭州逐漸成為全國性的交通樞紐,西安在建國後就被作為重工業城市加以建設,發展成了國內很有分量的工業重鎮和高等教育基地,但是,與很多勢頭迅猛、大踏步前進的城市相比,西安與鄭州優勢並不突出,甚至還有點落後了。

先來說鄭州。

近幾年,雖然鄭州的GDP總量在中部六個省會城市(合肥、太原、鄭州、武漢、南昌、長沙)中一直緊跟武漢、長沙,不算太差,但壓力還是很大的。

因為中部崛起靠創新,中部創新之爭必然愈發激烈,而鄭州的先進製造業不僅與衝在最前面的武漢、長沙有很大差距,在很多領域也不如“中部黑馬”合肥。

根據2017年的相關數據,在鄂豫湘皖四省會城市中,鄭州無論是研發投入及其佔GDP比重、還是高新企業數量等,都不及其他三者。

分析丨“著急”的西安,“慌張”的鄭州,誰更牛?

根據各地公開資料整理

再來看西安。

2017年西安市的GDP只有7469億元,不要說與東部一線城市比,就是與中西部其他幾個省會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在“西部三雄”中,無論城市規模、人口、經濟規模還是產業發展,成都、重慶將西安遠遠甩開。

西安上一次入圍全國城市GDP20強榜單還是在1980年,當時,深圳還只是個小漁村,瀋陽、大連、哈爾濱還遙遙領先,滄海桑田,潮起潮落,時間已過去了近40年。

不只是GDP的差距,庫叔隨手找了一份陝西省統計局2016年的調查數據,以實際利用外資為例,2016年西安新批外商投資項目72個,比成都少196個。

很明顯,歷史上命運休慼與共的“城市貴族”鄭州與西安,成了一對“難兄難弟”。

標兵在前,追兵將至,這讓兩兄弟感到了緊張與焦慮。

分析丨“著急”的西安,“慌張”的鄭州,誰更牛?

西安“著急”了!然後開始趕超

跟人一樣,城市發展也講究天道酬勤。

近幾年,鄭州和西安認識到差距後,都拿出了趕超的架勢,在城市規劃、經濟產業、市容環境、基礎設施等方面頻頻出手,後發優勢非常明顯,其媒體存在感、人才吸引力、產業高級感等也陡然上升。

2016年底,西安進行了“三大革命”——菸頭革命、廁所革命和行政效能革命。

作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是除了北京上海之外外國遊客去得最多的城市,有希望扮演讓世界瞭解中國的“文化之都”的角色,城市環境當然是這座城市的“臉面”。

分析丨“著急”的西安,“慌張”的鄭州,誰更牛?

西安古城

“三大革命”拉開了西安變革的大幕,此後一系列浩浩蕩蕩的“戰役”相繼打響,庫叔細數了下,挑選出其中最亮眼的三件:

一是擴大城市規模,也就是“拉伸骨架”。

很多城市研究者都認為,限制西安做大的一個很重要因素就是城市規模。環顧西安周邊的其他省會城市,都在城市規模上有所作為:

重慶合併了原萬縣、涪陵市和黔江地區;

成都通過不斷撤縣設區,16年來城區版圖擴張了近三倍;

武漢原本就包括武昌、漢口、漢陽三鎮。

這些城市都比西安大,有規模、有人口,吸引力就強,招商引資事半功倍。

為了突破這個瓶頸,2017年初,陝西省委決定將原本涵蓋西安和咸陽兩市區域的西鹹新區,交由西安代管。

此舉意味著,西安在短期內一次性增加了上百萬人口,總面積也一舉超過了1萬平方公里。

分析丨“著急”的西安,“慌張”的鄭州,誰更牛?

西鹹新區

二是加強了對城市的營銷宣傳,讓西安“名聲在外”。

西安擁有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但給人的感覺一直不溫不火,存在感不高。這主要還是城市營銷做的不到位。

這兩年,西安也加強了對自身的宣傳力度,悄然變得“時髦”了:

西安已有70多個市政府機構開通了官方抖音號;

過去兩年,跟西安有關的新媒體內容經常刷爆朋友圈,比如“5·18國際博物館日”,陝西曆史博物館製作的視頻“第一屆文物戲精大會”,文物陶塑人頭像開口說話;

西安政府部門也非常重視新媒體,市委書記王永康就經常批示新媒體稿件......

分析丨“著急”的西安,“慌張”的鄭州,誰更牛?


分析丨“著急”的西安,“慌張”的鄭州,誰更牛?

藉助互聯網和新媒體的傳播效率,人們知道了西安有堪比蘇州的精緻園林,有能夠挑戰上海的朋克搖滾,有可叫板北京的古色古香,有不輸成都的遍地美食......

西安這座城市逐漸從灰牆土瓦的原始印象中剝離出來,成了新晉“網紅城市”。

三是狠抓產業佈局,也就是“填充肌肉”。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法寶,有了骨架的西安要想壯大,需要先進製造業來填充。

這兩年,西安明確提出將汽車產業作為新的支柱產業之一,目前已形成擁有陝汽、西安金龍、比亞迪、吉利、開沃、寶能等汽車品牌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機器人產業、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光電子、大數據與雲計算、衛星應用、新材料等“硬科技”也在慢慢鋪開。

一系列大動作,足以顯示西安不可小覷的雄心和強大的後發優勢。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西安在發展中還存在很多短板。

分析丨“著急”的西安,“慌張”的鄭州,誰更牛?

在2017年8月的西安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市委將西安的眾多問題歸為工業短板,如軍轉民、民參軍短板、文旅產業短板等。

綜合來看,最大的癥結是西安發展的市場化程度不足。比如旅遊業,外界都知道西安是著名旅遊城市,但行業對西安的旅遊評價卻並不高。

說西安是“世界級的景點,鄉鎮級的管理”,這反映出西安乃至陝西的資源優勢亟待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

其他行業發展也存在這一問題。

“著急”的西安能承認自己的問題,就意味著要解決問題,這兩年也確實拿出了行動!

分析丨“著急”的西安,“慌張”的鄭州,誰更牛?

鄭州很“慌張”!後來想明白了


多年來,鄭州發展的最大的優勢就是“區位+交通”:

上世紀初,鄭州就是鐵路樞紐;

在高速公路時代,是高速公路樞紐;

2010後,鄭州是國內最活躍的國際航空樞紐;

現在,高鐵對經濟發展影響較大的時候,鄭州又成為在建的密集型高鐵樞紐,到2020年,鄭州的“米字型”高鐵將基本成型,成為中國第一個擁有“米字型”的城市。

分析丨“著急”的西安,“慌張”的鄭州,誰更牛?

河南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型”高鐵網絡

但是,鄭州還是很“慌張”。正如前述,先進製造業是其短板,背後暴露出的是科創實力的相對薄弱,這一度讓鄭州陷入了迷茫:自己應該朝哪個方向發展?

有人說要發展先進製造業,有人說要繼續堅持物流方面的突出優勢,還有人說應該打造中國金融中心......

毫無疑問,這些方面都應該得到發展,但哪個才是最優先發展領域呢?

近年來,鄭州終於想明白了,逐漸明晰了構建空中、陸路、網上三條“新絲路”,逐步向國際性綜合樞紐升級的發展方向。

分析丨“著急”的西安,“慌張”的鄭州,誰更牛?

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國家送來了一系列相關政策: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

這種政策疊加優勢在全國城市中屈指可數。

藉助這股“東風”,再加上先期在物流方面的強大基礎,鄭州把物流做向了國際:

*鄭州到盧森堡的“空中絲綢之路”,貨航由2014年剛開航時的每週2班加密到現在的每週18班,基本形成橫跨歐亞美大陸、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航線網絡;

*鄭州始發的中歐班列沿著一條鐵軌鋪就的新絲綢之路,把貨物運送到歐盟和俄羅斯及中亞地區24個國家126個城市,貨值近80億美元;

分析丨“著急”的西安,“慌張”的鄭州,誰更牛?

2017年鄭州國際貨運量已緊跟北上廣躍居全國第四,貨運總量躋身全球前五十......

鄭州的國際物流有多快?

舉個簡單例子,西班牙服裝品牌ZARA的包機第一天凌晨落地,第二天早晨就可以擺在全國店面的貨架上。

單把物流做到極致,就會取得很不俗的成績,位於美國中南部的孟菲斯,得益於聯邦快遞入駐和國際貨運轉運,一躍成為“世界航空都市”、世界物流中心。

現在,鄭州正在對標孟菲斯。

在經濟活動中,決定經濟活力的有資金流、信息流、商務流、物流。除物流外,其他3個都可以跨越時空地進行,唯獨物流不能,因為物流有天然壟斷性的特徵,這是由地理位置、交通條件決定的。

從這方面來看,鄭州在全國城市中有不可代替性,北京、上海可成為中國的經濟中心、金融中心,但是隻能作為中國物流的終端城市,不可能成為中國的物流中心。

未來,作為河南省會的鄭州,大致處於中國地理網絡中心的位置,很有可能成為未來全國內貿市場的物流中心。

如果鄭州優先發展的物流產業發達了,會展產業就會來了,配送組裝產業也會來,然後結算也會要求在這裡進行,緊接著實體經濟也肯定來了。

因為這裡物流成本低、效率高,這樣金融產業也就來了,因為金融產業為實體經濟服務。

分析丨“著急”的西安,“慌張”的鄭州,誰更牛?

鄭州鄭東新區的燈光秀

事實上,最近幾年,鄭州的金融產業也確實很有起色,在最具活力的發展板塊鄭東新區,持續推動了“引金入豫”,核心區持牌金融機構達到312家,金融機構總數超千家。

當然,鄭州也在大力彌補先進製造業上的短板,推出了加快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1+N”政策體系,但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其科教資源、製造業等的集中發力。

分析丨“著急”的西安,“慌張”的鄭州,誰更牛?

兩城接連被“大禮”砸中

正當鄭州和西安為了各自的發展忙得“熱火朝天”之時,國家也從區域經濟的整體規劃來考慮,給兩城接連送來大禮!

一是鄭州、西安接連入選國家中心城市。

國家中心城市代表了中國城鎮化體系的最高級別,也被稱為“塔尖城市”。

目前,除了西安和鄭州,我國還有七座城市被明確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分別為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

分析丨“著急”的西安,“慌張”的鄭州,誰更牛?

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中心城市逐漸成為一個區域的“主心骨”,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已成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大趨勢。

但為什麼鄭州、西安能入選,而不是經濟水平更高的深圳、杭州、南京等城市呢?

其實,對國家中心城市的選擇不只考慮了經濟實力,還綜合考慮了行政級別、區位因素等多個指標。

比如,深圳、杭州的經濟實力毋庸置疑,但所在區域分別有了廣州和上海,就暫時無緣這個稱號。

與眾多高手相比,鄭州、西安雖然經濟實力不是很強,但因為地處中原和西北兩大戰略要衝,就佔了區位的優勢。

有了國家中心城市這塊金字招牌,能夠獲得的紅利也是顯而易見的——在國家一些大的改革創新舉措,以及具有戰略意義和引領意義的先行先試部署上,國家中心城市都將會得到優先的考慮。

二是國務院發文支持鄭州機場、西安機場利用第五航權。

什麼是第五航權?

概念解釋起來有點複雜,通俗來說就是,A國飛往C國的航班,可以經停B國,並且在此上下旅客和裝卸貨物。

分析丨“著急”的西安,“慌張”的鄭州,誰更牛?

可以說,第五航權有一種特殊的能量,能讓一座城市變成國際航線的中轉站,客流在此交匯,貨運在此集散,也因此被公認為最具有經濟價值的一種航權。

任何一個定位為國際化交通樞紐的城市,都不會放棄第五航權的爭奪。

在此之前,北京、上海、廣州、煙臺、武漢、廈門、海口、天津、南京、銀川、哈爾濱、滿洲里、鄂爾多斯等地均已開放第五航權,還有眾多城市也在積極爭取。

當然,鄭州和西安能脫穎而出,也是情理之中。

鄭州的交通地位不多說了,西安也不差,如果我們將兩者放在一起分析會發現,他們都是為數不多的機場客運、貨運吞吐量都居全國排名前列、增速達兩位數的城市。

分析丨“著急”的西安,“慌張”的鄭州,誰更牛?

2017年民航機場吞吐量排名

自身實力的提升和國家一系列政策的加持,使得兩城對人口的吸引力也大為提升,於是迎來了第三份“大禮”——常住人口有望破千萬,加入“千萬俱樂部”。

這也與兩城在近幾年的“搶人大戰”中很拼有關。

分析丨“著急”的西安,“慌張”的鄭州,誰更牛?

在人口集聚的過程中,只要規劃得當,就會帶來規模經濟效應,產出要遠大於成本。

世界頂級理論物理學家傑弗裡·韋斯特曾在《規模》一書中提到,城市也有類似生物體新陳代謝的規模縮放效應。

比如城市規模越大,人均所需的加油站數量就越少,人口規模每增加一倍,城市只需要增加85%的加油站,而不是翻倍,其他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或多或少遵循同樣的原則。

一般來說,城市人口規模擴大100倍,基礎設施只需要擴大50倍左右,產出卻能增加200倍左右!

此外,我們經常強調消費和第三產業,城市人口規模也是經濟轉型的基礎,這和人口稀疏的地方外賣產業很難發展壯大是一個道理——市場容量不足,點對點的連接成本高。

可以說,當一個城市的體量達到一定程度後,其資源配置能力、人才聚集能力、話語權就會呈指數級增長。

考慮到人口是經濟生產的基礎要素,“千萬俱樂部”將成為兩座城市在區域競爭中的一個新籌碼。

分析丨“著急”的西安,“慌張”的鄭州,誰更牛?

鄭州和西安,誰更牛?

很多網友也經常拿鄭州和西安作比較,想知道誰更牛。

其實目前來看,經濟總量上鄭州要強於西安,但是鄭州的後勁欠缺,尤其是中原城市群涉及城市多,城市發展又相對均衡,鄭州帶動的能力有限,應該充分發揮洛陽、開封的作用,它們的工業、科研、文化相對較強,一起合力,背靠河南這個一億人口的大腹地,才會有更大發展。

相比鄭州,西安最大的優勢是其高校資源,在校大學生近百萬,高校中有“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學校7所。

從而催生了其強大的綜合科技實力和工業實力,而鄭州目前僅有鄭州大學1所“雙一流”高校。如果西安能夠將其科研、教育及文化轉化為生產力,實力不可小覷。

所以說,孰優孰劣,只能看未來鄭州與西安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充分挖掘潛力,增強後勁了。

很長時間以來,西安一直在對標成都,也積極向成渝城市群靠攏,但價值認同對提高區域凝聚力至關重要,能否實現區域內文化相通、人緣相親,是決定一個經濟區或城市群能否成功的基本條件。

西安所屬的關中文化,與成渝文化差異較大,雖然西成高鐵等鐵路的開通促進了兩地資金流、信息流、人流、物流等的快速流動,但是,它無法讓不同的地域文化趨於統一。

除此之外,西安與成都、重慶在產業方面也有所趨同,比如,汽車、電子信息、航天軍工等產業,都被西安和成都作為重點發展的產業,所以競爭也較大。綜上,

西安與成渝城市群在合作上有較大困難。

但反觀鄭州與西安,天生就有種緊密聯繫,現在又都處於加速發展期,兩者的合作空間也遠遠大於競爭——

鄭州與西安發展方向不同,西安主打“硬科技”和文化旅遊,而鄭州主打交通樞紐和工業製造,所以兩者及其所屬的關中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更容易謀求合作。

分析丨“著急”的西安,“慌張”的鄭州,誰更牛?

長江中游城市群

近幾年,中部以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為主體形成的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迅猛。

綜合實力強於中原城市群、關中城市群,如果鄭州和西安能夠在充分挖掘自身潛力的基礎上,共同依託“一帶一路”謀求更深層次的合作,可能就會與長江中游城市群形成南北呼應,共同促進我國中西部的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