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與藝術的融合,日本美秀博物館


自然與藝術的融合,日本美秀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曾入選《時代週刊》雜誌的“全球十大建築”評選。就連LOUIS VUITTON 2018 年早春度假系列發佈會都是在這裡舉辦的。美秀美術館是日本神慈秀明會會長小山美秀子為個人的藏品所建。位於遠離都市的自然公園保護區。

人與自然在建築和室內設計之中也是一個大話題,在繁忙的城市工作之後,回到寧靜的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桃花源,來看一下現代建築如何和自然完美融合吧。

本期點評設計師:Boyana 一個生活在上海的歐洲美女設計師, 不喜歡用Business talking去迎合客戶,一心只愛做“打動客戶的共鳴點”的室內好設計。“在我看來,好的設計即能解決功能的問題也解決裝飾的問題,取決於設計師的能力。”


自然與藝術的融合,日本美秀博物館

首先它遠離都市,位於一個原始山林的深谷,為了儘可能地將自然環境保留和復原,設計時著重要考慮的是如何攻克這險惡山勢,並解決好道路的通暢,於是貝聿銘(Ieoh Ming Pei)先在山林間開闢出一條道路,然後在兩座山的山谷之間興建一座吊橋和隧道通向美術館。

自然與藝術的融合,日本美秀博物館

當貝聿銘第一次置身於信樂群山的包圍之中時,便想起了那段漁人進入“桃花源”的唯美故事,感動地說:“這不是與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所描繪的桃花鄉如出一撤嗎?”

自然與藝術的融合,日本美秀博物館

其次由於當地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因此美術館在興建之初,便受到方方面面的嚴格限制。於是貝聿銘(Ieoh Ming Pei)將建築的80%都埋藏在了地下,但它並非是一座真正的地下建築,原因是開挖地下空間是非常昂貴且緩慢的工程,同時對自然環境破壞嚴重。於是貝聿銘(Ieoh Ming Pei)採取了先蓋房子後填土的方法,最後種上與原始山林相適應的樹木,這樣再保證不破壞環境的同時讓建築與環境天然合一。

自然與藝術的融合,日本美秀博物館

這一設計清楚體現了貝聿銘(Ieoh Ming Pei)的設計觀:建造一座地上的天堂。他第一次來到這個地方時,便很激動地說:“這就是桃花源!”

自然與藝術的融合,日本美秀博物館

整個建築由地上一層和地下兩層構成,入口在一層,進正門之後仰首看去,天窗錯綜複雜的多面多角度的組合,成為你對這個美術館的重要記憶。用淡黃色木製材料做成遮光格子,而室內的壁面與地面的材料特別採用了法國產的淡土黃色的石灰岩,這與貝聿銘為設計盧浮宮美術館前庭使用的材料一樣。應該說,這方面也滿足了小山美秀子本人追求一流水平的希望。

自然與藝術的融合,日本美秀博物館

貝聿銘反覆運用幾何形的手法眾所周知,他追求精緻、洗煉的造型達到極致。而這次,由於美術館在構造上的特殊要求,為了能展示一些特定的美術品,必須在內部設計一些專門的空間。

自然與藝術的融合,日本美秀博物館

貝聿銘則在美秀博物館的官方網站上留了幾句話來簡單解釋了創作動機:“日本傳統的建築師喜歡將建築物與周圍的環境及景色融為一體。當然,我不希望抄襲。但我十分尊重自然。我肯定來這裡的人將會明白我是有意識地令此博物館與自然融為一體。”

自然與藝術的融合,日本美秀博物館


自然與藝術的融合,日本美秀博物館

美秀博物館逛下來最令人關注的就是大量的落地玻璃窗製造的陽光房,這完全可以運用到別墅裝修中去,一面落地窗,帶來的是斗轉星移,四季變換,在安逸中感受時光的流動,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

自然與藝術的融合,日本美秀博物館

不是每個人對落地窗都情有獨鍾,但幾乎所有人對窗外的綠色都毫無抵抗力,大自然讓人放下所有壓力,帶來的只有安祥舒適。光線通過寬大的玻璃最大化的進入,室內環境在充足光線的襯托下顯得格外寬敞整潔,面朝花海,春暖花開。

自然與藝術的融合,日本美秀博物館

玻璃是透明的,是我們與大自然溝通的橋樑。充滿陽光當然與眾不同的,一個陽光房可以讓你的傢俱有別具一格,凸顯個性。當然陽光房除了大面積落地窗,天花板也是玻璃,這會讓更多的自然光與居室接觸,而這個做法更適合氣候比較寒冷的地區,畢竟在那裡的冬天比較長。

自然與藝術的融合,日本美秀博物館

陽光房是在如今的室內裝潢中已經成為廣泛的選擇。當然陽光房也有它的不足之處,比如大面積的隔音絕熱玻璃是比較昂貴的,且後期保養也是問題。最終選擇一間理想的陽光房,讓你和陽光和自然充分溝通,放空自己。

自然與藝術的融合,日本美秀博物館

博雅娜說:

別墅搭建陽光房的設計,頗為講究,讀者朋友們,如需搭建不妨找我聊聊,為你家出謀劃策打造一個專屬於你的浪漫舒適陽光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