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現場丨歐陽明高:經特斯拉“一攪和”,說不定會倒逼中國車企“長本事”

两会现场丨欧阳明高:经特斯拉“一搅和”,说不定会倒逼中国车企“长本事”

“特斯拉的核心技術中國都有,並不是它的核心技術對中國有多大沖擊,而是他的產品所帶來的衝擊。”3月5日,在兩會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中國的電池很好,特斯拉的電池技術對中國沒有什麼衝擊。而且通過它這麼一攪和”,說不定會倒逼中國車企轉型升級。

歐陽明高認為,燃料電池技術跟氫能技術是相互聯繫、但仍有區別的兩個領域。燃料電池是動力問題,氫能是燃料問題。就像傳統汽車的發動機和加油一樣,一個是汽車行業的事,一個是能源行業的事,氫能也是一樣。

(文丨中國能源報上會記者 別凡 姚金楠 發自會場)

中國能源報:目前的氫燃料電池產業基礎薄弱,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如果要推廣,您認為目前的技術是否能支撐產業發展?發展方向是什麼?

歐陽明高:我認為時間節點應該在十年之後。燃料電池比純電動鋰電池的發展要晚十年,就好比十年前鋰電池剛起步,但經過十年發展,純電動已經發展得十分迅速,估計再過3-5年,

現在困擾我們的問題都能得到解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這件事。

中國能源報:所以您對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持有信心?

歐陽明高:鋰電池和燃料電池這兩種技術並不矛盾,也不是取代的關係。按計劃,鋰離子電池會發展得很好,到2030年,鋰離子電池的純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將會達到8千萬輛,而我國規劃的燃料電池汽車到2030年大概只有100萬輛,這是因為後者發展晚了十年,所以產量不及前者。

所以未來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大力發展燃料電池,但這不光是發展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氫燃料電池與發展氫燃料汽車不能劃上等號,氫燃料電池是個很大範圍,在汽車產業裡,主要用於商用車上,汽車之外,氫燃料電池還有很多用途,飛機、火車、輪船、發電、儲能等,我們應該從能源的角度看氫燃料電池,而不是單從汽車的角度來看。

中國能源報:

要實現氫燃料電池更好更快地發展,您覺得還需要哪些政策支持?

歐陽明高:我們發展純電動車有十年了,有很多經驗、政策都可以借鑑。我覺得燃料電池技術跟氫能技術是相互聯繫,但仍有區別的兩個領域。燃料電池是動力問題,氫能是燃料問題。就像傳統汽車的發動機和加油一樣,一個是汽車行業的事,一個是能源行業的事,以前是分開的,現在的氫能也是一樣。

那應該誰來做這件事呢?我認為還是應該由中石化、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投和化工行業等企業來做,而且現在他們都在表態,都很感興趣,這是對的。而關於氫能本身,現在面臨的技術挑戰比燃料電池要大得多,不管是技術、政策等方面都是。從技術角度來看,車用燃料電池技術再過五年左右應該就逐步走向成熟了。但是現在的氫能技術,比如制氫、儲氫、運氫等,好多都是多年前的工藝,這需要技術上的更新,因為這些工藝的能效偏低,成本偏高,並不理想。

如果說我們的燃料電池比動力電池的發展晚十年的話,從技術創新的角度來說,氫能又比燃料電池要晚很多,

所以當前最重要的事情反倒是氫能技術、產業和政策的全方位發展和提升。我們現在首先要做的就是技術創新,比如說新一代的制氫技術。

中國能源報:目前常用的三條制氫技術路線,工業副產氫、煤制氫還有電解水制氫,您更看好哪一種?

歐陽明高:這是氫的三個來源,在今後十年氫能技術沒有安全換代之前,我們當然還要用現有的氫能技術。現有的氫能技術說白了就是扔掉的氫都可以用,包括副產氫、水制氫、風制氫,這就是今後示範階段的主要氫來源。

把以前沒有利用的很好利用起來,第一,低成本,第二,雖然副產氫要液化,液化的效率不高,電解水制氫的效率也不高,但是因為這些物質本來就是要扔掉的,相比之下效率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目前的燃料電池發展良好,氫能是處於配合的地位,也許在規模達到一百萬輛之前,氫能都是使用這些技術。

2030年之後,我預計新一代氫能技術有可能實現工程化,全新一代的高效率氫能技術、全鏈條技能就有可能產業化,但現在還得用以前的技術。我們期待新一代技術能夠大規模的推廣,而在這之前我們就用現有的技術,利用廢棄的東西來推動發展,然後進入一個大規模的發展階段,

2030年是100萬的規模

中國能源報:您覺得現在我國發展燃料電池汽車的優勢在哪,難點在哪裡?

歐陽明高:優勢是我們電動汽車發展的很好,燃料電池汽車也是電動汽車。現在最大的難點是車載儲氫,成本、技術都還沒有到達理想狀態,成本偏高。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靠技術創新,發展新一代的技術。

中國能源報:特斯拉在我國的工廠今年第四季度就要量產了,有車企反映壓力很大,您怎麼看?

歐陽明高:壓力大是好事。首先對造車新勢力來說肯定是衝擊很大,同時它對傳統汽車的衝擊也很大,從整個燃油車向新能源車轉型的角度來看,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第一,特斯拉可以量產50萬量,價格又低,

會促使消費者用電動車,會帶動行業良性發展。

第二,對國內企業衝擊大。其實特斯拉的核心技術中國都有,所以並不是它的核心技術對中國有多大沖擊,而是他的產品所帶來的衝擊,這是兩個問題、兩個概念。中國的電池很好,特斯拉的電池技術對中國沒有什麼衝擊。只要對核心技術沒有大沖擊,在產品上怎麼會比不過他?而且通過他這麼“一攪和”,說不定更多車企會在倒逼下“長本事”。

(黃珮 /整理)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兩會獨家 | 盧純:中國走進了世界水電“無人區”

两会现场丨欧阳明高:经特斯拉“一搅和”,说不定会倒逼中国车企“长本事”

兩會獨家丨關於整合效果,煤炭清潔利用,氫能前景,國家能源集團凌文都積極回應!

两会现场丨欧阳明高:经特斯拉“一搅和”,说不定会倒逼中国车企“长本事”

兩會獨家丨華能原董事長曹培璽:希望電能替代進度不斷加快

两会现场丨欧阳明高:经特斯拉“一搅和”,说不定会倒逼中国车企“长本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