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界的“各自貶低“看不起?何時能了?

理性,客觀,深度。在這裡,讀懂中國茶。請關注我


這是一個充滿偏見的市場。許多人在追求客觀公正的市場環境,但產業的變遷其實由一系列偏見組成,在某種程度上偏見推動行業發展。因偏見而傲慢,進而派出,於是不同時期茶界流行不同的排斥鏈。


普洱茶界的“各自貶低“看不起?何時能了?


“鑽家”的鄙視鏈條

我在微信朋友圈開玩笑說,茶界盛產各種“鑽家”,都是鑽進去很難走出來的大咖,都以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於是普洱江湖就熱鬧了,各種血雨腥風,各種話題與口水,城頭變幻大王旗……

十多年前,老茶人教導我們說,不苦不澀不是普洱茶,如今香甜潤大行其道,苦澀讓人敬而遠之。

十年前,純料開始排斥拼配,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想給拼配正名,曰:純料是相對的,拼配才是絕對的!

2006年,我慕名到一著名專家開的茶莊喝熟茶。主人略帶驕傲滿滿期望地問,這個茶怎樣?我遲疑了一下說,茶很好,但喝了感覺口乾。於是遭遇了白眼,很是煞了人家的風景……

再後來,喝熟茶上不了檯面,大家以喝山頭純料生茶為榮。那年頭,大家聚在一起,誰要主動喝熟茶,被認為很沒有品位的事。那都是臺地茶做的,渥堆過程讓人噁心,看了生產過程,這茶還能喝下去嗎?

熟茶的“鹹魚翻身”

到了2014年,熟茶再度成為行業熱點,極力擠兌著生茶的生存空間。

2015年的小堆發酵、古樹熟茶,2016年的小青柑熱,2017年的輕發酵……

熟茶帶來的全新概念衝擊波,一波接著一波,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就這樣熟茶的重大利好,被接連釋放,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瘋狂的財富機會。

勐海的熟茶庫存被清空!

芳村的熟茶庫存被清空!!

於是大家醒悟過來了,瘋狂上產能,建倉!!!

大家都在找性價比高的熟茶,便宜的熟茶,好的熟茶,新的熟茶,老的熟茶,散料熟茶,成品熟茶,新料拼老料熟茶,年份熟茶。也在找春茶發酵的熟茶,易武料做的熟茶,勐海料做的熟茶,景邁料做的熟茶,勐庫料做的熟茶,永德料做的熟茶,鎮康料做的熟茶,老班章純料發酵的熟茶也來了。追老茶頭還不算,搞出茶化石,玩出碎銀子,各種異型熟茶大行其道,對熟茶進行切割、打磨之整容與整形,熟茶進入刷臉與網紅時代。紫芽、紫娟、野生茶發酵的熟茶,出糯米香味的熟茶,等等輪番而上。

大家都在研發各種稀奇古怪的熟茶產品,勐海一年時間上馬百條以上的熟茶生產線,建各種熟茶原料倉、成品倉。看來,普洱茶的大健康時代要靠熟茶開啟了。

輕發酵鄙視重發酵

2017年,輕發酵橫空出世(確切地說,再度轉世投胎),標誌著主導熟茶最近十多年的重發酵被狠狠打臉。

十年前,我在著名專家那裡喝的熟茶,感覺越喝越幹。用現在最流行的輕發酵熟茶理論可以解釋了。在輕發酵工藝構成的最新鄙視鏈是這樣說的:

熟茶的誕生是為了模仿老生茶,要做出老生茶一樣口感的熟茶,必須要用輕發酵。因此熟茶過去的傳統經典工藝是輕發酵。但2005年以後,流行賣新茶,大家為了趕快變現,就改變了熟茶輕發酵的傳統,轉而去生產發酵9成,甚至9.5成的熟茶。這種醬油黑湯茶,除了喝起來順滑,適口性好,適合現喝,不懂茶的人喝之外,沒有太大優點。相反缺點滿滿:首先發酵程度太深,缺乏後期轉化空間;其次香氣不夠,喝了口乾舌燥、卡喉,更不要說回甘生津了。

如今熟茶最新發展趨勢:要用好料發酵,要用輕發酵工藝,要能長期擺放,越陳越香,熟茶要有苦底,香氣要好,要能回甘生津,要有喝老生茶的感覺,要喝紅湯茶(輕發酵出紅湯),不喝黑湯茶(重發酵出醬油湯),要在勐海原產地存放,要在昆明幹倉存放……

“大嘴”鄒家駒的“奇談怪論”

我們知道,偉大光正、四平八穩是幹不了大事的,很多時候產業發展的拐點,需要一些膽大的唯我獨尊者來進行全新的話語體系大冒險。這些挑戰傳統秩序的奇談怪論,往往把普洱茶帶出白熱化的競爭泥潭,從而柳暗花明又一村。

比如2017年鄒家駒重拾“生茶不是普洱茶”之老調,在業界引起強烈反彈。許多鍾愛山頭新茶的在極力反駁鄒的顛覆性言論,可謂過足了嘴癮,但他們忽視了這一言論出臺的時代背景。

普洱茶在2007年崩盤了,鄒家駒認為罪魁禍首是生茶。就是因為生茶的大量積壓,導致市場崩盤,將生茶趕出普洱茶家庭,才是長治久安之策。結果,接下來的市場發展讓鄒家駒打臉,2008年開啟的古純時代,玩的就是生茶升值遊戲。在2008到2015,這七八年時間,可謂茶界新人進行全新話語體系大冒險時代,以大滇說茶為代表的各種新人說茶,成為行業的風向標與意見領袖。

在那個年代,大家對老茶人是不待見的,認為他們是落後年代的遺老遺少,鄒家駒等老人在行業新貴面前,多少顯得不合時宜。古純新貴瞧不起老工藝、老茶,他們說,這些“老傢伙”會做什麼茶,要不是收臺地茶,要不就是收帶火煙味老百姓做的百家茶,其不知選料與精細化生產為何物!這無疑是充滿偏見的言論。很多時候平和的話沒人聽,極端的原教旨主義,信徒滿天下。對傳統經典體系的大否定,開啟了神奇的古純時代。

時間到了2017年,產業又在對新茶進行否定,將開啟年份茶迴歸的又一個偏見時代。2017年,重唱“生茶不是普洱茶”的鄒家駒,不會再像2008年那樣慘遭打臉,雖然還是大偏見,卻是一場賭對未來十年發展的超級偏見。

鄒家駒說“生茶不是普洱茶”的底氣在於“熟成”二字。在新茶風行的年份,熟不熟成無所謂啦。你說是普洱茶的成品也好,是普洱茶的原料,或者半成品也好,反正我的新生茶不愁賣。而且都以普洱茶的名義賣出去。賣得這麼好,你難道還說“生茶不是普洱茶”?那些年新生茶如有神助,還堂堂正正寫進國標裡,2008年出臺的普洱茶國家標準,承認生茶就是普洱茶!

老茶人與老茶再度成為寶

但如今新生茶也有賣不好的時候,於是畫風大變:普洱茶是時間的藝術,才做出來的新茶只是半成品,一定要擺放,讓其熟成,變成真正的成品,才能叫普洱茶,才能上市交易,才進入品飲期,在此之前,也可以交易,也可以喝,但賣的是綠茶,喝的是綠茶。

甚而,一些老專家信誓旦旦地說,如果生茶倉儲不到一定年限,就是放棄了普洱茶的核心競爭力——越陳越香,去跟綠茶、烏龍茶、白茶爭市場。才做出來的新生茶,論香氣不如龍井、鐵觀音,論韻味不如武夷巖茶、鳳凰單叢……而且茶性寒涼,多喝傷身體!

這其實也是老調重彈的奇談怪論。既然生茶有這麼多缺點,這也不如人家,那也不如人家,那前些年新生茶碾壓鐵觀音、綠茶,甚至碾壓六大茶類是怎麼回事?

其實,中國茶葉市場是風水輪流轉,沒有一種茶類與口味能長期一統天下。熱也好,冷也罷,不過是時也,勢也。總之時勢造英雄。但“鑽家”就喜歡把話說絕對,要不是普洱茶是茶人喝茶的最後一站,要不就是普洱茶這也競爭不過人家,哪也競爭不過人家,只有時間才是普洱茶朋友。如果真的是這樣,是不是要考慮請羅胖為普洱茶代言。

不過,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裡,時間還真的是普洱茶的朋友!

2016年以來,市場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以前賣新茶的,都在找中期茶、老茶!就像2014年以來,賣生茶的,都在找熟茶一樣。

在2017年,罵鄒家駒過足了嘴癮的諸位生茶愛好者,將在2018年放下身段,謙虛地向各位老茶人請教,年位茶體系該如何構建?畢竟,行業新貴們欠缺的不是聰明才智,而是難以複製的時間成本與存茶經驗,而這些,老茶人剛好有!

2018,讓我們在偏見與鄙視鏈條中,再次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