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走向全世界,梅兰芳功不可没|画事


京剧走向全世界,梅兰芳功不可没|画事


画事君说

浅 显 有 趣 的 深 度 艺 术 美 学 干 货


全方位改革,将京剧艺术推向全世界


除了上述这些方面,梅先生还在唱腔、伴奏、念白、化妆、布景、灯光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其中有不少是首创性的。

例如,以前的京剧演出中,都是京胡伴奏,梅先生首次把二胡加了进去,改良出了一种“京二胡”。如今,京二胡已成为京剧乐队的重要一员。

本次拍卖有几把老胡琴,个个来头不小!


京剧走向全世界,梅兰芳功不可没|画事


Lot 024描金雕麒麟纹二弦胡材质 木、漆说明: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出品。H:81 cmRMB: 无底价



京剧走向全世界,梅兰芳功不可没|画事


Lot 025龙头京胡材质 竹木、蟒皮等说明:梅剧团旧藏。琴杆材质为黄花梨。H:75 cm L:76 cmRMB: 无底价



京剧走向全世界,梅兰芳功不可没|画事


Lot 052张君秋旧藏 胡琴材质 竹木质说明:附照片及谢虹雯说明。L:49 cmRMB: 无底价


梅兰芳大师让京剧彻底来了个华丽丽的转身,将中国的戏剧,带向了全世界。梅兰芳体系与布莱希特体系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并称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

梅香傲骨,蓄须明志留下千古佳话

梅先生虽然在台上是旦角,但在台下,是个不折不扣的男人。他在抗战期间蓄须明志,不给日本人唱戏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

那时候为了维持生计,他只得写字卖画为生。有一次,梅先生在上海展览馆举办一个画展,为了这次画展,他苦战了半个月,画了几十幅作品。

谁知展出的时候,日伪汉奸故意捣乱,派来一群便衣警察把群众都吓跑了,还把每幅画上都用大头针别着纸条,写上“汪主席订购”、“周副主席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还有一些写着“送东京展览”。

一向温文尔雅的梅先生被气得两眼冒火,拿起桌上的裁纸刀,“哗!哗!哗!”把几十幅心血之作,全部化为碎纸!

梅花,傲雪凌霜,恰如梅先生的傲骨与气节。有这样一件拍品,正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京剧走向全世界,梅兰芳功不可没|画事


Lot 068汤定之(1878-1948) 虬松·书法1943年作水墨金笺、水墨纸本 成扇款识:1.癸未秋为畹华老弟五十寿,定之汤涤。钤印:定之书画,酒后,双于道人2.诗有清风师正雅,字无俗迹学来禽,周诗汉赋自典重,清流修竹人平安。畹华老弟,定之集字。钤印:汤涤出版:《扇的艺术》第169页,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1996年。说明:1.梅兰芳旧藏。2.清·紫花蜡底湘妃竹扇骨。24×65 cm×2 9 1/2×25 5/8 in×2约 1.4 平尺(每幅)RMB: 无底价


这是汤定之画给梅兰芳的五十岁生日贺礼。紫花蜡底湘妃竹扇骨为早清之物,纹色圆润,面阔质紧。画面中一棵老松虬枝拳曲,苍劲古拙。背面题诗:

诗有清风师正雅,字无俗迹学来禽,周诗汉赋自典重,清流修竹人平安。


此扇绘于1943年,正是梅先生迫于生计将无量大人胡同24号的宅子卖出的那一年。

梅先生留给老朋友的好念想,让朋友们不禁要作诗作画来赠他。

而梅先生留给中国人的好念想,更应该让我们记住,这是上天赐给中国京剧的,唯一的梅兰芳。

一个烟盒,揭开一段旧上海滩的风云往事

也是这么有民族气节,在抗战期间与梅先生同仇敌忾的,还有杜月笙。这位响彻近代历史的人物,没有金戈铁马的赫赫战功,却在抗战时期锄奸无数;没有波诡云谲的政治经历,却在上海滩这个东方魔都,叱咤风云!

银座拍卖的这件“杜月笙六秩华诞 宝成公记款金烟盒”是杜月笙的一件心爱之物,附有《财团法人孟小冬女士国剧奖学基金会说明》一函。这封函来自于杜月笙的女儿杜美霞女士,函中介绍,这个烟盒是1947年杜月笙六十寿诞时,由他的两大“军师”中的杨志雄(原国民党交通部吴淞商船学校校长)、杨管北(此人晚年赴台后,虔诚祷佛,护法大居士,与南怀瑾交游笃厚)及招商局总经理徐学禹(徐锡麟之侄)共同所敬祝之物。

三人合赠黄金打造的烟盒,还镌刻上代表万寿无疆的符号,也可看出三人对于寿礼的准备煞费苦心。烟盒里镌刻的暗记:“宝成公记”,是民国时期上海有名的银楼, 杜月笙与黄金荣均是这家银楼的股东。

杜月笙对这个烟盒甚为喜爱,曾置放在上海家中书房内自用,后来迁居香港时因哮喘加重不再吸烟,所以转赠给了孟小冬。


京剧走向全世界,梅兰芳功不可没|画事


Lot 058

杜月笙六秩华诞

“宝成公记”金烟盒

材质 K金

说明:附有《财团法人孟小冬女士国剧奖学基金会说明》一函。

内容:“此烟盒为先父杜月笙先生六十寿辰时由杨管北先生

等人所赠,杨先生等人与先父为至交好友,故对此物件甚为

喜爱,曾置放在上海家中书房内自用,后迁居香港时因哮喘

加重不再吸烟,故转赠予先义母令辉(孟小冬)女士。杜美

霞,钤印:杜美霞 西元2018年 9月19日”

L:10.5 cm W:8 cm H:1.5 cm

RMB: 无底价

缀玉雅集,以高超画艺精进舞台艺术

民国时的梨园行,大家都爱一点书画,每个大角儿,都会画两笔。因此今天的收藏界中,梨园书画也是一个收藏品类。

梅兰芳大师受祖父和父亲影响,酷爱绘画,他有一间书房叫缀玉轩,缀玉轩里经常有一群大名鼎鼎的画家朋友品戏论画。他们叫王梦白、陈师曾、金拱北、姚茫父、汪蔼士、陈半丁、齐白石……

比如好几个人凑在一起合作一幅画,你画蔷薇、樱桃,我画竹子、山石,他画一只八哥。这张画似乎已经完成,无处可再添补了,最后的难题留给了齐白石!齐白石到底是齐白石,他索性拿起笔对着那只张开嘴的八哥,画了一只小蜜蜂,这只蜜蜂就成了八哥觅食攫捕的对象,一下子成了整幅画的点睛之笔,大家纷纷称赞!

这幅画被大伙儿作为三十岁生日礼物,送给了梅兰芳先生,且对梅先生日后的演艺生涯影响极大。梅先生自己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的回忆道:“中国画里那种虚与实、简与繁、疏与密的关系,和戏曲舞台的构图是有密切联系的,这是我们民族的对美的一种艺术趣味和欣赏习惯。”

还有一次,梅先生打算画一张佛像当作生日礼物送给朋友,他画了罗汉倚松,坐在石上,刚画了一半,陈师曾、罗瘿公、姚茫父、金拱北几位来了,梅兰芳画完之后请几位老师指点。金拱北认为缺少一双草鞋,就在罗汉身后添了一根禅杖,一双草鞋挂在禅杖上,还补了一束经卷,并在画上写了几句跋语:“畹华画佛,忘却草鞋,余为补之,并添经杖,免得方外诸公饶舌。”

让我们来看看梅兰芳先生画的罗汉:


京剧走向全世界,梅兰芳功不可没|画事


Lot 069梅兰芳、方琦 罗汉·书法1926年作设色/水墨纸本 成扇款识:1.丙寅夏梅兰芳敬绘。钤印:浣华2.半壁烟霞接小松,孤亭高峙小桥通。谁知幽谷昏还在,时有岩花晤涧红。秋林枫叶晚萧萧,乘兴携琴过墅桥。人在翠微寻不见,白云如练束山腰。霜气满空山,疏疏残叶落,染得寒林图,宛入清秘阁。右录台翁句,方琦。钤印:方琦之印说明:方琦(?-1941)



京剧走向全世界,梅兰芳功不可没|画事


Lot 070梅兰芳绘 佛释人物画六帧1923年作设色绢本 镜心款识:南无阿弥陀佛,癸亥四月梅兰芳敬写。钤印:浣华、浣华供养(六次)28×16.5 cm×6 11×6 1/2 in×6 约 0.4 平尺(每幅)RMB: 无底价


梅先生从学画佛像、美人以后,注意到有许多形象可以运用到戏剧里面去,他觉得中国戏剧是活动的水墨画,于是不断向中国传统艺术中学习。

徐城北先生这样说:“越是文化根基深厚的观众,就越发会觉得梅大师的表演深不可测,就会觉得这一个水袖有如‘吴带当风’,那一个指法好像龙门石刻……”

君秋故物,带你走进张君秋大师的艺术世界

继梅、尚、程、荀创立“四大名旦”之后,优秀的青年旦角演员不断涌现,梨园之内百花齐放。这其中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佼佼者,他就是与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并列为“四小名旦”的张君秋先生。

今天的梨园,流行着“十旦九张”的说法,张君秋先生创立的张派艺术是有多火?著名荀派老艺术家孙毓敏先生曾说她一生致力于改良荀派戏,大量加入了张派唱腔,谁让张派好听、流行、受欢迎呢!

张君秋先生拜梅兰芳先生为师,在吸收了梅派的“甜”,程派的“婉”,尚派的“坚”,荀派的“绵”之后,创立了全新的张派唱腔。唱法上灵活多变,表演上声情并茂。在琴棋书画各方面,张君秋先生都有着很深的造诣。

本次拍卖有几件重要拍品,是张君秋先生旧藏,除了上文提到的一把胡琴,还有一副鼓板和两套张君秋先生亲笔绘制的册页。随拍品附有谢虹雯女士提供的珍贵照片,静静诉说着他们患难时期相互扶持的感人爱情。

京剧走向全世界,梅兰芳功不可没|画事


Lot 053

张君秋旧藏 鼓板

材质 红木

说明:1.附照片及谢虹雯说明。

2.19 79年文革后,张君秋到中国戏曲学院任

教,鼓师白登云先生特赠张君秋鼓板一份。

L:27 cm

RMB: 无底价 ▲高盛麟(左)、白登云(右)


京剧走向全世界,梅兰芳功不可没|画事


Lot 054 (二十一选九)

张君秋赠谢虹雯 花鸟册页

1989年作

设色纸本 册页二十一开

款识:赠爱妻:常笑增健康,量大无烦恼。持此以养

生,可以享寿考。虹雯六十大寿,纪念多笑。己

巳十月廿四,君秋时年七十。

钤印:人长寿、吉祥、张君秋、君秋遣兴(二十一次)

说明:附谢虹雯合影。

25.5×32 cm×21 10×12 5/8 in×21 约 0.7 平尺(每幅)

RMB: 无底价


京剧走向全世界,梅兰芳功不可没|画事


京剧走向全世界,梅兰芳功不可没|画事


京剧走向全世界,梅兰芳功不可没|画事


Lot 055

张君秋 花鸟册页

设色纸本 册页十二开

款识:1.辛未春君秋。2.君秋。3.雏凤,君秋七十作。4.蔬香

图,辛未春,君秋。5.朝露。君秋。6.事事清白。辛未

岁除,君秋。7.辛未新春佳日。君秋画于沁翠轩。8.辛

未春,君秋画于沁翠轩。9.好样。君秋七十。10.秋色

图。君秋。11.君秋自乐时年七十有二岁。

钤印:张君秋(十一次)

题跋:陈曼生云:“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时见

天趣。”君秋弟挥洒自然,具有个人格调。欣赏此

册,可领略其味异,旁书数语以记之,庚午(1990

年)初冬佳日,

麐庐题。钤印:渤海许生

题签:君秋随笔。

麐庐题。

钤印:麐庐

说明:附照片及谢虹雯说明。

题跋:45×62 cm 17 3/4×24 3/8 in 约 2.5 平尺

画心:45×62 cm×11 17 3/4×24 3/8 in×11 约 2.5 平尺(每幅)

RMB: 无底价


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你,转发给更多的人,你也可以去现场看梅兰芳的老照片,老物件,并且扩散给更多的人。希望让大家想起他时,不再想起的是张国荣的脸,而是梅兰芳。


京剧走向全世界,梅兰芳功不可没|画事


“民国画事,深情讲述艺术家,专业解读艺术品,直接深入艺术市场。致力于做最好的艺术自媒体,写最好看的艺术文章。——人生不长,你需要读点好东西。关注我们,持续接收好文章。”


评论区留言,和画事君聊天儿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