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带孩子9公里捡垃圾,到底该不该让孩子吃苦?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到这个新闻,一年级的小男孩小志因为抗拒上学,妈妈一怒之下去带他去捡垃圾 ,

顿时惹起了网友热议!

“虎妈”带孩子9公里捡垃圾,到底该不该让孩子吃苦?

事情起因是这样的,小志每天去学校都特别艰难,妈妈说每次把他送到小学门口后,他就很不愿意走进校门,每次都是学校老师和保安“帮忙”强行把小志扯进学校,而这一次小志站在学校门口,整整两个小时一直埋着头不说话,总之就是不进校门。

看到小志如此抗拒上学,这位妈妈彻底怒了,她准备给儿子“上一课”,让小志亲身体验一下,父母为什么要让他上学,于是,她决定带着儿子徒步拾荒,让他体会到赚钱的艰辛。

“虎妈”带孩子9公里捡垃圾,到底该不该让孩子吃苦?

在吃完早餐后她就带着小志出发了,最开始小志就在路边捡空瓶子,可是路边可捡的空瓶并不多,于是妈妈就让他去垃圾桶里翻找,但是小志凑近垃圾桶后,瞬间被垃圾桶里的味道熏得连连后退。

可是妈妈很强硬地告诉他,捡够100个瓶子才能回家,为了达到100个瓶子的目标,小志不得不凑上前去开始翻找,就这样兜兜转转,两人一共走了九公里。

期间小志不止一次的表示想喝水,妈妈硬是忍住心疼,在他捡够了20个瓶子之后,才按1毛钱一个瓶子跟小志结算,最后买水的时候小志想了想,只拿了一瓶1元钱的水。

事后妈妈说:“这样才可以让儿子真真实实的感觉到不上学没有本领,赚钱有多难!”

“虎妈”带孩子9公里捡垃圾,到底该不该让孩子吃苦?

经过如此“历练”了后,妈妈发现小志变“乖”了,不再抗拒上学,并且成绩在班上也位于前列,小志班主任也认为从小志的表现来看,这位妈妈的做法还是有效果的,对此有很多网友表示,很认同小志妈妈的做法。

“虎妈”带孩子9公里捡垃圾,到底该不该让孩子吃苦?

总的来说,让孩子吃点“苦”,体验生活的艰辛是很有必要的。

在教育水平颇高的德国,他们每年都有一大批中小学生,利用假期时间万里迢迢,赶到南美洲和非洲接受锻炼,既不是出国旅游也不是勤工俭学,而是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和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

“虎妈”带孩子9公里捡垃圾,到底该不该让孩子吃苦?

我为什么会提倡让孩子“吃苦”呢

01、体验比说教更有效

跟孩子说一万遍好好读书,不如让他吃几次苦更有效,我身边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那就是我的邻居,他是北大的研究生。

听他跟我讲他在读高中的时候,曾觉得学习太辛苦吵着要休学,他爸爸拗不过他,于是就同意他暂时在家,但不能闲着而是下地干农活。

结果每天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不到半个月他就大呼辛苦,心甘情愿回去上学,而且比以前更加努力用功。

高考的时候,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全省最好的大学,读研的时候又考上了北大,至今每次说到这个话题,他都会说是父亲让自己吃的苦,才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真真切切的吃苦体验,远胜于各种语言堆砌的说教。

“虎妈”带孩子9公里捡垃圾,到底该不该让孩子吃苦?

02、自立自强

巴尔扎克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前首富李嘉诚对于自己两个儿子,一直以来所奉行的就是“吃苦教育”,他坚信吃苦可以教孩子自立自强,学会做人处世和理财。

他从来不用私家车接送孩子上下学,而是让他们每天挤电车,他极少给孩子零花钱,鼓励他们用课余时间做兼职,自力更生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

无独有偶,格力老总董明珠同样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儿子从小到大,她都没有用车接送过一次,都是坐公交车自己回家,甚至会为了省下一块钱车费而多等半个小时。

儿子刚毕业后独自闯荡社会,没有接受董明珠的资助,做着月薪只有五六千的律师工作,开着贷款买的车住着租来的房子,

他说,“妈妈能从零开始,我也可以。”

父母真正的爱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给予满足,最重要的是教他学会怎么做人,让他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放任和溺爱反而会害了孩子!

“虎妈”带孩子9公里捡垃圾,到底该不该让孩子吃苦?

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吃一些苦经历一些难,可以让孩子快速成长甚至使其脱胎换骨,这并不是说苦难本身有多大的意义,而是经历苦难的过程所带给孩子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那么应该如何让孩子吃苦呢?

01、体验生活的艰辛

如果有看“爸爸去哪儿”的,应该会发现每到一个新地方,剧组总会安排一些条件特别差的房子,轮流让孩子和爸爸住,孩子刚开始都是又哭又闹的拒绝,但发现没有办法更换了,也都能很快的接受和适应。

从中可以发现,孩子的适应能力和接收能力非常强,娇气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家长娇惯出来的,想让孩子体会吃苦,可以从带孩子去一些条件相对差一些的地方生活几天,体会一下不同于平常的生活方式,了解到生活中的诸多不易,既可以让孩子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还能让孩子锻炼适应艰苦生活的能力。

“虎妈”带孩子9公里捡垃圾,到底该不该让孩子吃苦?

02、通过独立来锻炼吃苦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通过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来锻炼意志与吃苦的精神

比方说:“生活起居上早上能够自己起床,自己打扫房间清理自己的物品,学习上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千万不要“帮助”孩子完成所有杂事,也不要代替孩子思考,

往往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才能真正锻炼到孩子。

我家女儿3岁半开始,早晨醒来都是自己叠被子,咳咳,虽然叠的和没叠没啥区别,吃完饭自己的拿着碗放到池子里,婆婆看到说:“独立的让人心疼”,不过为了女儿的以后忍住心疼,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志减少对他人的依赖!

“虎妈”带孩子9公里捡垃圾,到底该不该让孩子吃苦?

03、父母陪孩子一起“吃苦”

要知道只知道享受的父母,是不可能培养出能“吃苦”的孩子的,父母可以带孩子一起晨跑,一起进行体育运动如打球增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同样让孩子得到了锻炼,而且能“吃苦”来自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来自一件件没有妥协退让的小事情。

比如现在:天气很冷孩子今天不打算去幼儿园,父母不迁就孩子,顶着寒风带着孩子去幼儿园,一件件看似小事,其实都在锻炼磨砺着孩子,使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越是爱护孩子就越要,加强他的“吃苦”教育,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罪才是真正的爱护与负责!

“虎妈”带孩子9公里捡垃圾,到底该不该让孩子吃苦?

《孟子》中写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苦和甜永远是相对的,没吃过世间的苦,自然不会感受到生活的甜

真正爱孩子,绝不是把他放在蜜罐中,而是鼓励他去接受风雨的洗礼,体会人间冷暖和心酸,鼓励他迎着太阳奔跑,为梦想而奋斗!

你们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