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志摩故居尋找張幼儀:離開你,我才活成張幼儀

寫在女神節之前,一個關於女人自強的故事。

“你總是問我愛不愛徐志摩。你曉得,我沒辦法回答這問題。我對這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是告訴我,我為徐志摩做了這麼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可是,我沒辦法說什麼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麼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可稱為“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幾個女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張幼儀

張幼儀:離開你,我才活成張幼儀。

今天繼續扒徐文豪。

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是清末民初的實業家。徐家世代經商,早年繼承祖業,獨資經營徐裕豐醬園。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合股創辦硤石第一家錢莊——裕通錢莊,後又開設人和綢布號。經商有成的徐家,當時已是海寧硤石首富。不僅有錢,這個擁有龐大脈絡的大家族似乎在文學上頭也天賦異稟。我們來看一個名單:

沈鈞儒是徐志摩的表叔。

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

瓊瑤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就問你陣容強不強大?強大的。

實力家族的婚姻一向帶有些資源整合意味,而徐志摩身為徐家的長孫獨子,也必定肩負著聯姻責任。這個被家族千挑萬選的對象,就是寶山張家——張幼儀。

在徐志摩故居尋找張幼儀:離開你,我才活成張幼儀

▲徐志摩故居中的資料翻拍。

張幼儀出生於江蘇寶山(今屬上海寶山)的一個大家庭。其祖父是晚清時代的縣官,父親是當地有名的醫生,家裡擁有很多地產和文物收藏。照例,我們來看張家陣容。

張幼儀大哥張嘉保:上海棉花油廠老闆。

二哥張嘉森(張君勱):留學日本,中國國家社會黨創辦人,曾任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央主席。

四哥張嘉璈:中國銀行總經理、中央銀行副總裁、中央信託局長。

九弟張禹九:30年代新月派詩人,新月書店老闆。

小妹妹張嘉蕊:服裝設計師,知名的社會活動家。

其實要說徐家挑的張家,還不如說徐家是“被”挑中的那一個。說來有趣,有一天,時任浙江都督秘書的張幼儀四哥張嘉璈在杭州府中學堂視察。隨手翻看學生作文時,對其中一篇題為《論小說與社會之關係》的文章印象深刻,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將梁啟超的文筆模仿得惟妙惟肖,完全捕捉到了梁啟超文字間那種優雅的文白夾雜風格。喚來那位學生一看,原來他叫徐志摩。四哥見才欣喜,當下決定肥水不流外人田,必須納入旗下。於是當晚就迫不及待地寄了封署本名張嘉璈的介紹信給徐家的當家,提議徐志摩與自己的二妹張幼儀成親。徐申如雖是江浙富豪,但中國傳統社會里是重文抑商的,能夠與書香世家的張家結親,也是求之不得的榮耀。當下立即覆信寫道:“我徐申如有幸以張嘉璈之妹為媳。”便同意了這門親事。

在徐志摩故居尋找張幼儀:離開你,我才活成張幼儀

▲徐志摩故居中的資料翻拍。

其時,張幼儀正於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讀二年級,13歲的她也許並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四哥張嘉璈許給了徐家16歲的長子徐志摩。兩年後,也就是1915年12月5日,張幼儀輟學嫁入徐家做少奶奶。雙方家長為張幼儀和徐志摩操辦了一場極其隆重的舊式婚禮。徐家擺下的喜宴有數百桌,前來賀喜的人絡繹不絕。張家的陪嫁綿延數十里。這場聯姻是“別人”口中的門當戶對,強強聯姻。可鞋子合不合腳,腳知道。兩位主人公徐志摩和張幼儀卻沒能把“別人”寄予的厚望傳承下去。許多年後的張幼儀才從徐家僕人口中得知: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就嘴角向下一撇,充滿鄙夷地說了一句:“鄉下土包子!”

在徐志摩故居尋找張幼儀:離開你,我才活成張幼儀

▲西西和朋友們在徐志摩故居聽講。

西西來分析一下,這場包辦婚姻為何註定是悲劇。張幼儀想要母慈子孝,妻賢夫安。徐志摩想要的卻是“自由”。特別是後來的留洋經歷,深深讓他覺得感情上自由是最緊要的。他後來也發表過那段著名的徐氏愛情觀:”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在他看來,靈魂的契合,外貌的登對,這才是“門當戶對”。他極厭惡這種舊式的包辦婚姻。他想要的女子,是林徽因那種才氣兼美麗的新式女子,或是陸小曼這種浪漫多情的風情女郎。而眼前的“鄉下土包子”顯然全線潰敗。

但徐家長輩也不是吃素的。當徐志摩提出想要留洋,徐父當即開出一個條件,那就是——必須為徐家留下香火才能走。結婚後的第三年,張幼儀生下了兒子阿歡(即徐積鍇)。前面說過徐志摩是徐家長孫獨子,現在這位徐家長子長孫的出生,也就標誌著徐志摩已經初步達成為家族傳宗接代的義務,所以徐申如兌現了承諾——放人。欣喜萬分的徐志摩在恩師梁啟超的建議下,於1918年8月前往美國,自費進入馬薩諸塞州的克拉克大學歷史系學習。後來張幼儀回憶這段時光時曾黯然神傷的說道:”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義務之外,(他)對我不理不睬。就連履行婚姻義務這種事,他也只是遵從父母抱孫子的願望罷了。“

在徐志摩故居尋找張幼儀:離開你,我才活成張幼儀

▲徐志摩故居中的資料翻拍。

當然,西西也不是說包辦婚姻就一定不幸福。你們看同樣被包辦了婚姻的新派文人,諸如胡適與江冬秀,又或是林語堂與廖翠鳳,他們的愛情都是白頭到老的。愛情不是沒有分歧,是兩人恰到好處的妥協。說到底,這還是緣分夠不夠的問題,此處就不做展開了。

說回徐志摩。他在美國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後,又於1920年9月前往英國。是年10月進入倫敦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當時躊躇滿志接連註冊了6門課的徐志摩,隨後卻突然陷入對16歲少女林徽因的痴迷(?),並對其展開了熱烈追求。而在海寧照看著父母孩子的張幼儀彼時對此卻毫不知情。並天真的想要夫唱婦隨,去英國一同上學。

在徐志摩故居尋找張幼儀:離開你,我才活成張幼儀

▲窗戶上的玻璃是從德國進口的。

張家哥哥們看到張幼儀總是鬱鬱寡歡的獨守空房,心裡也是為這小妹著急的。1920年,由張家二哥張君勱給徐志摩寫了一封信。在張家徐家的安排下,徐志摩被迫答應把張幼儀接到他身邊。1921年春天,張幼儀乘坐輪船出發。她晚年回憶起當時的情形,神情慼慼:“(輪船到達馬賽港時)我斜倚著尾甲板,不耐煩地等著上岸,然後看到徐志摩站在東張西望的人群裡。就在這時候,我的心涼了一大截。他穿著一件瘦長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圍了條白絲巾。雖然我從沒看過他穿西裝的樣子。可是我曉得那是他。他的態度我一眼就看得出來,不會搞錯的,因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當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兒表情的人。”

張幼儀初到歐洲時和徐志摩在倫敦住了一段時間,但好景不長。家長們常說早戀影響學習,放在大文豪身上也是一樣。由於把過多精力花費到”自由戀愛“上頭,加之興趣轉移,徐志摩在倫敦大學的學業繼續不下去了。後來他在英國朋友狄更生的幫助下,從倫敦大學轉學到劍橋(康橋)大學。夫妻二人也因此搬到離大學6英里的小鎮沙士頓。張幼儀本以為自己出國後可以重拾因結婚生子而中斷的學業,沒想到卻變成了一個十足的保姆。終日忙於買東西、洗衣服、打掃房間、準備一日三餐。但即使這樣的日子也過到了頭,因為當時正與林徽因熱戀的徐志摩突然向她提出離婚。

在徐志摩故居尋找張幼儀:離開你,我才活成張幼儀

▲深黃印花地磚從德國進口而來。

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雪上加霜的是張幼儀發現自己已經有了兩個月身孕。西西覺得在這件事上徐志摩顯露出渣男本性。你可以不愛她,愛情不強求。可為什麼在歐洲的短短几月裡卻又讓張幼儀有了身孕?!當時手足無措的張幼儀問他怎麼辦。徐志摩答曰:“把孩子打掉!”可當時即便在歐洲,墮胎也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陸小曼與前夫離婚時找了德國醫生墮掉與前夫的孩子,後留下終身不孕的後遺症,西西覺得這或許是徐志摩得到的報應)。張幼儀起初不願意,她哀求道:“我聽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的。”徐志摩接話:“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此後夫妻二人陷入冷戰。一週後徐志摩突然從張幼儀的生活中消失了。衣物,書籍還在,人卻再未出現。哀大,莫過於心死。

遠離家鄉,言語不通,懷孕兩月,丈夫失蹤。估計轉10條錦鯉也無力迴天了。絕望之下的張幼儀給正在巴黎訪學的二哥張君勱寫信求助。很快收到覆信,信中哥哥告訴她:“萬勿打胎,兄願收養。拋卻諸事,前來巴黎。”

接信後張幼儀輾轉行至法國。由於張君勱學業繁忙加之也沒有照顧孕婦的經驗,也為避人耳目,就轉而把張幼儀安排到鄉下朋友家裡。養胎的那段時間裡張幼儀想了很多,自己和徐志摩的關係為何會弄到現在這個地步。她意識到自己的思想太過固化守舊,男人可以,女人憑什麼不可以靠自己?她晚年回憶道:“經過沙士頓那段可怕的日子,我領悟到自己可以自力更生,而不能回徐家。我下定決心: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我都不要依靠任何人,而要靠自己的兩隻腳站起來。”

在徐志摩故居尋找張幼儀:離開你,我才活成張幼儀

▲窗畔停雲。

懷孕8個月的時候,張幼儀隨七弟張景秋前往德國。1922年2月24日,她生下了二兒子彼得。但還來不及喘上一口氣就收到了徐志摩的離婚協議書。因為林徽因斷斷不會願意嫁入徐家做小,而林馬上要回國了,所以徐等不及了。直至此刻,張幼儀才知道徐志摩愛的是林徽因。她平靜的簽下那份協議,連同他給的5000大洋都沒要。在他不愛她的時候,選擇平靜離開,或許是最好的結局。此後的她似乎變了一個人,開始“不怕”了。徐張協議離婚後,徐家仍視張幼儀為自家人。在巴黎投靠二哥張君勱期間,張幼儀給徐家二老寫信,告知自己已懷孕並想讀書。徐申如從此按月給她寄200美金。在德國,張幼儀用這筆錢支付學費連同生活費。她僱了一名40多歲的維也納女子當保姆,並在保姆的幫助下,申請進入裴斯塔洛齊學院攻讀幼兒教育。

徐志摩:她什麼都不怕了。

故事還在繼續。離婚後徐志摩於1922年8月追隨不辭而別的林長民、林徽因父女返回中國。11月8日,他在報刊上刊登《徐志摩張幼儀離婚通告》:“我們已經自動掙脫了黑暗的地獄,已經解散煩惱的繩結……歡歡喜喜地同時解除婚約……現在含笑來報告你們這可喜的消息……”你問西西有什麼讀後感?“渣男。”

1925年3月,3歲的小彼得因腹膜炎死於柏林。而此時徐志摩也在柏林。因他與有夫之婦陸小曼的戀情鬧得滿城皆知,不得不來國外“避難”。在殯儀館接過自己未曾關愛過一天的兒子骨灰時,他哭了。此後,在寫給陸小曼的情書中,他破天荒地表達了對張幼儀的敬重之情:“C(張幼儀)可是一個有志氣有膽量的女子,她這兩年來進步不少,獨立的步子已經站得穩,思想確有通道……她現在真是“什麼都不怕”……”

在徐志摩故居尋找張幼儀:離開你,我才活成張幼儀

▲現代化的浴室。

1926年10月,徐志摩與陸小曼在北京的北海公園舉行婚禮,婚後回到海寧硤石與徐志摩的父母同住。也就是本文配圖中的徐志摩故居。徐家始終也是把張幼儀當做自己人的,新房中仍留有她的臥室。但一個女人如何受得了自己的前夫天天在眼皮底下與別的女人高調秀恩愛?張幼儀說服徐家二老,自己帶著阿歡(長子徐積鍇)安頓到北京。一個月後,徐家二老也因為看不慣陸小曼的狂放做派,怒而轉去北京投靠張幼儀。徐家是真心待她的,到了北京後,二老把張幼儀認作養女並將財產分為3份:老夫妻留1份/徐志摩和陸小曼1份/張幼儀和阿歡1份。

實際上此時徐志摩沉溺於歡愛,已經放棄了家族責任(諸如撫養孩子贍養老人)。無奈之下張幼儀成為了實際上的徐氏掌門人。

在徐志摩故居尋找張幼儀:離開你,我才活成張幼儀

▲粉色的故居書房。

1927年初,張母去世,張幼儀帶著阿歡回上海奔喪並留居上海。在這個期間,她也開始了新生活。先到東吳大學任德語教師。隨後又開辦了上海第一家時裝公司——雲裳時裝公司。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是她的公公加養父徐申如。張幼儀非常具有商業頭腦,“雲裳”集成衣店和服裝訂做店於一身,設計也非常獨特出眾。這種高檔時裝在當時的上海灘一度一件難求,名媛貴婦爭相購買。“雲裳”的成功,讓張幼儀的名字化身為一個時尚ICON。這還是當年徐志摩口中的那個“鄉下土包子”嗎?不。雲裳時裝公司開辦不久,張幼儀接受時任中國銀行副總裁的四哥(張嘉璈)提議,出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經她管理,原本虧損嚴重的銀行轉年便扭虧為盈,加之家族支持,銀行三年後資本超二千萬元,幾乎創下金融界奇蹟。

後來的事情西西在上一篇陸小曼篇中寫過了。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的飛機在濟南觸山墜毀。其妻陸小曼接到消息後哭得死去活來,根本無力操持喪事。徐志摩深愛的林徽因在得知消息後,也只能差遣在山東辦事的丈夫梁思成撿回一片飛機殘骸,掛於臥室牆上以供悼念。這時張幼儀這個前妻出面,冷靜果斷的料理了一切。她讓八弟禹九帶領13歲的阿歡前往濟南認領遺體。葬禮過後,張幼儀又把他未盡的責任全部承擔了下來。服侍他的雙親、撫養他年幼的兒子,管理徐家產業。

在徐志摩故居尋找張幼儀:離開你,我才活成張幼儀

▲徐志摩與陸小曼的臥室是粉色的。

可你不要急,命運從不辜負善良的女子。雖然他遲到很久,但愛情還是來了。1949年4月,張幼儀搬去香港居住後認識了樓下鄰居蘇紀之醫生。蘇醫生與妻子離婚,獨自帶著1個女兒和3個兒子生活。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交往,蘇醫生向張幼儀求婚。張幼儀便向二哥、四哥徵求意見。兩位思想開明的兄長都告訴她希望她遵從自己內心的想法,自己去決定自己的人生。她又寫信給身在美國的兒子徵求意見。兒子很支持她,覆信道:“ 母孀居守節,逾30年……母職已盡……母如得人,兒請父事!”

在徐志摩故居尋找張幼儀:離開你,我才活成張幼儀

▲與徐陸臥室形成強烈對比的張幼儀臥室。

終於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1953年,張幼儀接受了蘇醫生的求婚,並在東京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婚禮。這一次的人生是她自己選擇的,婚後的他們很幸福。兩人相依相伴,共同走過了20個年頭。1972年蘇醫生病逝,張幼儀又搬去美國與兒子徐積鍇團聚。1988 年,她以88歲高齡逝世於紐約,墓碑上刻著“蘇張幼儀”4 個字。一生落幕亦無憾。

在徐志摩故居尋找張幼儀:離開你,我才活成張幼儀

▲與徐陸臥室形成強烈對比的張幼儀臥室。

張幼儀說過:“ 我一直把我的這一生看成兩個階段:德國前和德國後。去德國以前,我凡事都怕;去德國以後我一無所懼。”這個成就她的男人,叫徐志摩。

西西的女神節故事結束了。你是否在為徐張各自迥然不同的命運唏噓不已?離婚,是一段感情的結束,但不是終點,相反它是起點。生活給予的磨礪使人堅毅,讓人成長。雖然人們總說如果磨難是人生的財富亦願意一貧如洗。但磨難在到來之時從不會過問你是否想要。在命運面前,女人應當先愛自己,努力讓自己變好才有餘力去愛別人。最後,西西祝姐妹們都健康美麗,活成自己期望的樣子。


西西的這段旅圖就要結束了。

攝山河綺麗,書人情濃淡。

我是Mini西,我在路上。

2019/03/06

#本文中涉及到的圖片均由西西拍攝徐志摩故居。請尊重原創圖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