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忍不住對孩子發火?會控制情緒的爸媽,才能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總是忍不住對孩子發火?會控制情緒的爸媽,才能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前段時間,朋友圈被這樣的圖片刷屏了:

總是忍不住對孩子發火?會控制情緒的爸媽,才能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總是忍不住對孩子發火?會控制情緒的爸媽,才能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不少家長表示戳心了,輔導孩子寫作業這個事太痛苦了,原因是,在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特別容易被激怒。

除此之外,孩子不聽話、做事慢、成績差也常常激怒家長,更有甚者因為孩子犯錯,失手打死孩子:

總是忍不住對孩子發火?會控制情緒的爸媽,才能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看到這些,我們也會覺得不可思議:為什麼我們會這麼容易被激怒,面對自己深愛的孩子有這麼惡劣的情緒,甚至大打出手呢?

但是生活中的我們卻常常這樣:面對我們深愛著的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一腔怒火,對孩子發火,可事後又特別愧疚。

那麼對於易怒的家長,是否有有效緩解情緒的方法?怎樣才能讓我們的親子關係更加良性?今天就“如何熄滅對孩子的一腔怒火”為各位家長解惑支招。

一,到底是什麼讓我們“一點就著”

  • 孩子不聽話,各種毛病,事關學習,一點就著

很多時候,我們憤怒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因為孩子不聽話、毛病多。尤其是一旦涉及學習,就是零容忍。做事拖拉效率低、沉迷遊戲不能自拔、早戀、上課不認真聽講等等各類問題,只要涉及學習就會被放大,即使孩子在老師、同學眼中很優秀,在自家爸媽眼中也是問題學生。如果此刻孩子因為某件事沒有學習,我們就會反應過度、一點就著。

  • 太盼他成才,太盼他成為我們想要的樣子

每位父母都為孩子勾畫了一個未來,希望孩子按照我們期待的樣子成長,一旦發現孩子偏離軌道,沒能成為我們期待的樣子,我們的情緒就容易失控。

  • 希望他快樂幸福,一切都是因為愛Ta

我們逼孩子學習,逼孩子成才,逼孩子走上我們為他準備好的那條路,根本原因是希望他幸福,更深層的原因是我們愛孩子。

因為我們愛孩子,所以我們才會更加期許;因為愛孩子,我們關注著他的一舉一動。但是,當我們太過關注、太過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時,我們就會容易被激怒。

尤其在中國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分數決定一切,家長們更加重視教育,甚至到了扭曲的程度,對孩子有著各種各樣的夢想和希望。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為孩子制定的目標是不太可能實現的,甚至是是虛幻飄渺的。但是因為我們愛孩子,認為自己的孩子與眾不同,未能意識到孩子本身的能力,這時矛盾就會出現,而我們就會憤怒。

  • 壞情緒是來自於自身

心理學上有一種現象——“踢貓效應”: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會沿著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無處發洩的最小那個元素,就終最終的受害者,在家庭中,孩子往往就是最弱小的那個。

生活中,每個人都是“踢貓效應”長長鏈條上的一個環節,當我們在受到上司或者其他人攻擊無力還手、或心情不好時,都有將憤怒轉移出去的傾向,此刻孩子的一點小毛病就會讓我們暴怒,從而成為我們的出氣筒。

  • 沒時間陪伴,沒時間教育,打罵最省時

我們都知道真正有效的教育方式是“身教”,即我們要為孩子樹立典範,用自身的習慣和表現感染孩子,在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示範給孩子正確的做法。但是這樣的方式耗時耗力,我們往往沒有時間精力這樣做,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打罵孩子的“教育方式”最簡單、最容易掌握,因此也最受家長的“歡迎”。

更有甚者,以工作忙、掙錢養家為藉口,對孩子不管不顧,但又要求孩子達到自己的要求,一旦孩子未能達成目標,就會招致打罵。

  • 自我意識過剩,不會自控

很多時候我們生氣,只是因為過於關注自己,當別人無法滿足我們時就會生氣。

為人父母,我們沒有經過學習,而當我們學會了如何做父母時,孩子卻已長大。所以為人父母,一定要學會自控,不斷學習反思,調整自己,為孩子成為更好的父母。

因為孩子,我們需要更文明,因為孩子,我們需要更寬容。

  • 過度焦慮

現代社會中,工作與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競爭越來越激烈,這種緊張很容易導致人們情緒的不穩定,過度焦慮,一點不如意就會讓自己煩惱、憤怒起來。

同時對於孩子,我們也有很多期望,甚至有些家長會把愛當做籌碼,你滿足我的期望我就會愛你,滿足不了就不愛。但是大多數孩子只能是普通人,無力實現過高的目標,而當期待無法實現,憤怒隨之而來。

可是當我們發火後,消極情緒真的排解出去了嗎?我們真的就舒服、快樂了嗎?

以我自己為例,作為教師,會面對很多學生,成績很差、習慣不好的都會有,但是我依然會付出最大的耐心鼓勵學生,一遍一遍不厭其煩答疑解惑。

可一到自己的孩子,耐心瞬間歸零,孩子只要有一點小失誤,我都會受不了,因此我也常常自責,為什麼自己會這麼情緒化,難道我不愛我的孩子嗎?

肯定是愛的。甚至為了不錯過孩子的關鍵期,不讓孩子因為自己的問題在成長中受挫,我看了很多書、學了很多方法,但是孩子的成長是無法預料的,即使天天看書,也無法找到每個問題的解決方法,因此我常常陷入“發脾氣—後悔—自責—發脾氣—後悔—自責”的惡性循環中。

相信這也是大部分父母會遇到的問題,打罵孩子並不會讓我們開心,甚至會讓我們深深自責,尤其看到孩子受傷時的表情,心底自責更甚,但是為什麼我們能把最好的脾氣留給陌生人,卻總把最差的耐心留給了孩子呢?

有什麼方法,可以幫我們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熄滅怒火呢?

二,治標的方法

  • 見到孩子之前,先疏導自己的情緒

大部分人是容易把外面的情緒帶到家中的,因此進門之前,要先疏導自己的情緒,暫時忘記不開心,承擔起母親的角色。孩子需要母親很快樂,千萬不要把與孩子無關的壞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因為孩子是無辜的。

  • 多找人傾訴

工作生活壓力大,焦慮,可以與自己的閨蜜、哥們兒聊聊天,吐吐槽,將自己的壓力釋放出去。傾訴或許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卻是一個緩解壓力的好方法。

  • 短暫離開,換人照看

發覺自己即將控制不住要發火時,停下來,不要說話,深呼吸,立即離開孩子,將孩子交給老人照看,讓自己放鬆一下,休息一下。

  • 善於認錯:會發現孩子愛你,比你愛他更多

一旦沒有控制住,真的對孩子發火了,等自己平靜後要學會向孩子認錯,告訴孩子你為什麼會生氣,他哪裡做的不好,你哪裡做錯了。你會發現孩子比想象中的更愛我們,他們比我們更加寬容,更加豁達,一旦我們向他認錯,抱一抱他,他會立即原諒我們。

  • 看Ta小時候的照片,想想自己小時候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眼中的小天使,看著他三歲之前的照片,看他哭、看他笑、看他調皮的樣子,暴躁的情緒就會慢慢平靜下來。

想想自己上學時,在班裡是學霸嗎?可以考到全校第一名嗎?做奧數題時真的很輕鬆嗎?我們都沒有做到,憑什麼要求孩子呢!回憶一下自己小時候,難道不喜歡玩,喜歡整天做數學題嗎?那為什麼孩子休息一下,做錯一道題,我們就認為他是犯了天大的錯誤呢!

  • 看比咱們還慘的新聞

有一種幸福是“比鄰居過得好”,方法有些不善良,但是確實可以讓我們醒悟。當我們看到有些孩子在疾病的折磨下痛苦不堪,看著意外發生時孩子的慘狀,我們就會慶幸我的孩子很健康很安全,心情也會平靜下來。

  • 擁抱孩子,安慰孩子也在安慰自己

父母肢體的碰觸,遠勝於語言的溝通,一個擁抱就可以緩解緊張的氣氛。生氣時,停下爭吵,主動抱抱孩子、親親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讓自己緩解一下情緒。

  • 我們想要什麼樣的結果,打罵能否達到目的

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會越來越複雜,簡單的打罵是不可能解決的,反而會激化矛盾,那我們又何必浪費時間發脾氣呢。

  • 自己解決不了就找人幫忙吧

作為老師,我也不會選擇自己輔導孩子作業,因為面對孩子,自己會提高期望,容易暴怒,所以當自己的能力不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時,就大膽的放手,交給更專業的老師來幫忙吧。

三,治本的方法

  • 遇事不急,給孩子講話的時間

不斷修煉自身,提高自控能力,要留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講話,有時孩子做不好就是因為能力不足,這並不是孩子的過錯,我們要記得“孩子的態度不對才需要批評,能力不足需要的是幫助”。面對孩子的過錯一定要容許孩子解釋,找到原因,做出判斷,是需要批評,還是幫助,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憤怒失去孩子的信任。

  • 降低要求,不要拿大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

苛刻的要求通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過高的要求還會造成焦慮。孩子的嚴謹度、處理問題的速度是不斷進步的,不可用我們自己的標準衡量孩子,甚至對孩子的要求自己也未必達到,那麼失望、生氣是必然的。

  • 分析利弊,問題沒有想象的那麼嚴重

事情發生時自己看來都是很嚴重的,但是過後也會發現其實沒那麼嚴重,就像小孩子穿衣、吃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會越來越熟練,如果因為我們過於焦慮而過度訓練,反而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甚至留下陰影。

  • 吼罵只是在浪費時間,溝通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發怒時,請你學會這樣做:

第一步,深呼吸,平靜自我。

第二步,自問,我為什麼要發脾氣,孩子真的犯錯了嗎?是我要求高嗎?還是孩子遇到問題了?我需要做什麼才能幫助他?

第三步,站在孩子角度思考問題,確定孩子的需要。

第四步,學會同理心:為溝通創造條件。

第五步,溝通,溝通才能解決問題。

溝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隨著孩子年紀、身高、體重的增長,之前的打罵、說教、恐嚇的溝通方式不再奏效;隨著時代的變化、網絡的發達,孩子也比我們小時候瞭解的信息更多,父母與我們中學時代的溝通方式也未必適應現在的孩子,那麼怎樣才能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呢?

四,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

家長和中學生之間的交流百分之八十應是溝通,百分之二十才是指導。所以態度和談話方式要得當。

  • 明確溝通的目的,直奔主題

溝通時,不要東扯西拉,不牽扯以往,不要誇大事實,尤其忌諱以下的開始方式:

爸爸媽媽不會害你的,聽我們的沒有錯

這些話只有爸爸媽媽才會和你說,我們都是為了你好

你現在不是小孩了,你已經12歲了

不好好學習,還有別的出路嗎

怎麼又在看電視,天天不寫作業,就知道玩

這些話對於接下來的溝通沒有任何作用,反而會讓孩子牴觸溝通,甚至有些家長很“擅長”翻舊賬,只要孩子犯錯,那麼之前所有的錯誤都要被一一提起來,這樣的溝通方式對於解決當下的問題沒有任何效果;還有家長習慣性放大孩子的問題,一次忘記寫作業,就會被說成“怎麼總忘記寫作業,怎麼總記不住自己要幹什麼的”,這樣的說話方式無疑是在激化矛盾,引起孩子的反感。

  • 切忌一切與學習為主,審問式溝通

有些家長過度關注孩子學習,以至於一點點風吹草動都會引起極大的重視,比如異性同學相處,就會被認為是早戀,甚至沒有調查,直接質問孩子:與你一起回家的男孩是誰啊,你現在的任務是學習,不能談戀愛!甚至孩子與學習無關的一切需求都是不合理的,不可以買玩具、不可以買樂器、不可以買課外書……毫無疑問,這樣一切以學習為目的審問式的溝通是任何人不可以接受的,何況處於青春期的孩子。

  • 談核心問題,觀察孩子的需要與期待

溝通時家長不要表現的什麼都懂,以自己的認知下結論,胡亂批評指導,而是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困惑和需求,先傾聽後詢問,然後與孩子一起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孩子知道他是被尊重的,他才會信任你,才會願意什麼都與你說。

  • 勿入相互指責的怪圈,只爭輸贏,放棄成長

有些家長所謂的與孩子溝通,不過是為了讓孩子聽自己的話,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忽略孩子的想法,但是贏了爭吵,卻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 要表現出對孩子信賴,告訴他:“你一定行!”

對於孩子,父母的鼓勵是最重要的。我們希望有一個好孩子,就不要總是指責孩子,不做孩子人生的差評師,我們才能得到一個好孩子。

  • 丟掉羞恥感

生氣的原因也許不是孩子的行為,而是家長心理底層羞恥感和恐懼感。孩子成績不好、表現不佳是一個需要接納的現實,不需要過分的感到羞愧。感到羞愧就很難進行恰當的處理:

因為羞愧而斥責孩子,給孩子過分的批評;

因為羞愧不好意思見老師,不和老師溝通孩子的狀況;

因為羞愧而失望,放棄,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放下羞愧,接納現實,和孩子坦率討論學習問題,瞭解孩子的困難,給孩子提供有效的幫助,才是正確的態度

  • 丟掉焦慮,凡事慢三拍兒

教育原本是“慢”的藝術,一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害了多少孩子,可我們又怎知這條起跑線到底在哪裡!其實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我們又何必搶跑?我們應該學著慢養,給孩子一些時間,也是給自己一些時間。對於孩子的教育不要過於著急,只求一時的速度和效率,也不能只憑當下的一個表現就評判孩子,教育,不是幾節課就能改變一個孩子,更不是幾個月就能培養出孩子的優秀能力。

教育是一個漫長而優雅的過程,一個由內而外改變的過程,教育不可浮躁。

  • 丟掉焦慮,眼裡揉得進沙子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上北大清華、985名校,要承認和接納孩子的差異,孩子的優秀不只是考試第一名。家長放下爭強好勝的心,學會卸下壓力,允許孩子失敗,減少對孩子的束縛,把選擇和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孩子,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未來的道路,他才能更加積極的面對學習生活和困難,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陪伴孩子,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

  • 別委屈了自己

花點時間照料自己,尤其是自己的情緒,有什麼事情要及時說出來,或者寫出來,把負面情緒發洩出去;堅持自己的愛好;停止與已經發生的事情較勁,既然改變不了就要順其自然,先讓自己平靜下來,回到與你摯愛的孩子在一起的心境中;關閉“我的孩子應該是什麼樣的孩子”的想法,不涉及原則的問題,要學會允許事態不按著你的想法去發展,學會釋然。

  • 告別惡性循環的生活

家長焦慮,暴躁,無奈,讓孩子也煩躁、逆反、易怒。孩子是家長的複印件,家長的情緒和處事方式一定會影響孩子,嚴重者互相傷害,相愛相殺,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即使考試第一名,也未必是幸福的。

  • 父母的情商=孩子的情商

孩子的情商,只能跟父母學。我們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學會自律,學會溝通,學會體諒他人,孩子也會擁有這些,而孩子一生的幸福是由今天的成績、分數,管理情緒的能力,強大的內心,對幸福的感知決定的,缺一不可。

寫在最後

是我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不是他們自己非要來的,如果他們有的選擇,也許未必會選我們做他們的父母。父子母子一場,不要彼此嫌棄,不要彼此傷害,珍惜緣分,珍惜在一起的時間,別讓怒吼毀掉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