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富先老”,我们该怎么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最新《人口与劳动绿皮书》,里面有几组数字颇值得关注。对于个人来说,这份报告让人们感受到了肩负的重担———那是透过一个个数字背后来自生活本身的压力。而对于国家而言,这份报告同样摆出了一个急迫的问题:面对加速消失的劳动力优势,中国该怎么办?

趋势一

中国人口从2030年进入持续负增长

绿皮书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14.42亿,从2030年开始进入持续的负增长,2050年减少到13.64亿,2065年减少到12.48亿,即缩减到1996年的规模。

如果总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6的水平,那么人口负增长将提前到2027年出现,2065年人口减少到11.72亿,相当于1990年的规模。

长期持续的人口负增长究竟会造成怎样的社会经济后果?绿皮书课题组解释称,从理论逻辑上看,长期的人口衰退,尤其是伴随着不断加剧的老龄化,势必会带来非常不利的社会经济后果。中国的人口负增长已经势不可当,从现在开始亟须开展研究和进行政策储备。

趋势二

中国老年人口2011年起进入快速增长期

绿皮书提出,从2011年开始,中国老年人口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时期。2010—2040年老年人口将总共增加2.24亿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62%,平均每年净增746万。在此期间,1950年代和1960年代出生高峰队列将全部进入老年。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是多重的。

一方面,未来家庭负担将变得更加沉重,以90后独生子女为例,每个家庭将抚养4个老人,再加上自己的孩子(可能是二孩以上),可能会直接影响家庭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社科院报告也表明,在未来中国人口负增长后,对经济增长将是一个巨大挑战,因为人口出生率下降,促使人口抚养比例(特别是老年抚养比例)大幅上升,可能导致经济增速放缓。

趋势三

劳动力供给发生重大变化 劳动年龄人口将大幅减少

在过去的一个时期里,中国经历了劳动力的快速增长,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曾经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曾经是中国经济比较优势的重要基础。进入21世纪后,劳动力供给发生了重大变化。

绿皮书数据显示,2017年,劳动年龄人口总共减少了578万。随着1950年代出生高峰队列陆续超出劳动年龄,劳动年龄人口还将会加速减少。联合国预测结果也显示,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内持续加速减少,预计到2050年将减少2亿人。

绿皮书的内容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2018年中国人口负增长#这一话题一度进入到微博热搜榜前列。

对于个人来说,这份报告让人们感受到了肩负的重担———那是透过一个个数字背后来自生活本身的压力。而对于国家而言,这份报告同样摆出了一个急迫的问题:面对加速消失的劳动力优势,中国该怎么办?

李培林认为,中国原来最大的一个比较优势就是劳动力价格低廉,低成本的劳动力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但是由于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目前劳动力的平均工资还在继续上涨。从2012年开始,我国的劳动力供给总量开始下降。

如何维持我们原有的比较优势?必须大幅度地对劳动人口进行培训和提升教育,提升劳动力人口的素质。目前,我国的劳动力人口受教育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是一个新的最大的人口红利。

谈到人口老龄化问题,李培林认为,从1990年到2030年的这40年里,人口年龄分布从1990年的标准金字塔型到2020年将开始出现倒转,到2030年倒金字塔的趋势将更加明显。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

“未富先老”,怎么才能把巨大的挑战化为优势?未来将通过延长退休年龄,让老年人发挥余热,发展老年人的养老、旅游、休闲产业,形成一个新的消费层次。中国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和其他国家有所不同,他们的消费能力不但没有萎缩,还有扩展的态势,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据新华社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