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不傻有證人?諸葛亮之子臨死為他辯白,這又是為何?

我們看過三國的歷史就不免為他們而感嘆,其中最讓人可惜的就是為蜀國奮鬥了一生的人才,他們始終都沒有等來自己國家的輝煌並且到了劉禪手裡還覆滅了。我們都知道劉備的成長不容易他當時在一個老大不小的年齡還勇敢的追尋自己的夢想,儘管一開始只能委屈的活在別人的手底下他也都忍過來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本身的才華和領導能力。但是他的兒子卻完全沒有繼承他的優良品格不僅在能力上還是性格上都是有差距的。

劉禪不傻有證人?諸葛亮之子臨死為他辯白,這又是為何?

他為了蜀國奮戰一生到了臨死的時候還放心不下國家大事。他很擔心自己以兒子的能力不能勝任國事也擔心他被別人欺負所以留了諸葛亮給他輔佐。不能看出他作為一個父親的用心良苦和作為一個君主為國家的謀略。我們可以先來看一下劉備的奮鬥史,他其實是出生在一個皇室家族所以很小就有抱負和理想。但是由於自己力量薄弱每次都是失敗的局面,但是儘管遭受了很多的打擊他也沒有放棄。儘管待在別人手底下受盡屈辱他也還是不斷的發展自己的力量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

劉禪不傻有證人?諸葛亮之子臨死為他辯白,這又是為何?

歷史上最著名的就是他請諸葛亮出山的時候。他的堅持不懈讓我們看到了他對人才的渴求。當然之後他的成功也離不開這些人對他的幫助。雖然他自己的一生倒是挺成功的但是就因為生了一個不爭氣的兒子,所以難免會遭受到別人對他的冷嘲熱諷。說到他的兒子想必我們每個人也對他非常瞭解。因為他從小不爭氣所以父親給了取了個阿斗的名號並且幾次三番的都不想要他了。關於他的故事歷史上最著名的就是樂不思蜀。

劉禪不傻有證人?諸葛亮之子臨死為他辯白,這又是為何?

因為當時蜀國的境地已經出現了很嚴重的危機而司馬家也已經掌控了曹魏的政權,所以把他挾持了過去並且問他會不會思念自己的國家。但是他的回答讓很多蜀國的臣子覺得沒有臉面。但是也正因為他的這個回答讓他免除了自己的危機。不過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他其實沒有什麼主見沒有什麼思考的頭腦只會一味的聽從別人的意見,不過最終幸運的是他能夠保住自己的性命。

劉禪不傻有證人?諸葛亮之子臨死為他辯白,這又是為何?

而當時劉禪剛剛坐上皇位的時候並不盡心於朝政大事,作為輔助大臣的諸葛亮幾次三番的勸告他也沒有聽,所以不得不寫下了一份《陳情表》讓他多關注朝政不要把時間都浪費在玩樂上不然遲到國家也會滅亡。面對諸葛亮這麼盡興的勸告他還是沒有一點醒悟的意思,所以最終國家也在他的手上走向了滅亡。

劉禪不傻有證人?諸葛亮之子臨死為他辯白,這又是為何?

雖然諸葛亮作為一朝的重臣作用力非常大所以劉禪對他也是非常的尊重。而且在諸葛亮死後還把他的兒子封為了大臣。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為什麼後世對劉禪的印象不太好。作為一國的君主完全不搭理自己的國家大事一心只想著貪圖享受,這樣一個國家怎麼能夠強大怎麼能夠抵禦外國的討伐?

劉禪不傻有證人?諸葛亮之子臨死為他辯白,這又是為何?

所以後世認為劉禪是一個既沒用的君主。但是諸葛瞻的心裡卻不這麼認為並且在臨死之前竟然說了一句話想讓後人改變對劉禪的想法。雖然他也是作為一朝的臣子維護自己的君主是應該的,但是面對君主的所做出來的事情他應該也是非常清楚的,如果單單只是一個人這樣評價也許只是流言但要是很多人都這麼說肯定就不是假的。那麼何苦諸葛瞻要為他辯白呢?

劉禪不傻有證人?諸葛亮之子臨死為他辯白,這又是為何?

當時他在臨死的時候就說在別人眼裡的劉禪是無能的但其實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雖然他會在司馬昭面前說出這番話完全是因為他懂得如何保全自己,一個聰明的人是不會用一個人的力量去跟一個團隊強硬的力量碰撞的,不然最後死了不說連重來的機會都沒有了。所以在他的眼中自己的君主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這不僅是他說給後世人聽的也是他自己的心聲。

劉禪不傻有證人?諸葛亮之子臨死為他辯白,這又是為何?

我認為其中的就是跟他父親一樣對君主的感恩。當年諸葛亮也是因為感謝劉備對他的恩遇所以用盡自己的一生為了他的大業奮鬥,儘管自己當時已經年邁了還是為了劉備的囑託甘願出去討伐。而此時的諸葛瞻也是因為他在這麼年輕的年紀能夠得到賞識和重用,他所享受的榮華和地位都是君主賦予的,此刻他也必將要回報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