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南“泥人劉”,他捏的泥塑栩栩如生

《匠人傳承》——傳非遺文化 講中國故事

魯南“泥人劉”,他捏的泥塑栩栩如生

提起泥塑,可能很多人會想到,南有無錫惠山泥塑,北有泥人張。

魯南“泥人劉”,他捏的泥塑栩栩如生

棗莊憑藉著古運河文化的獨特優勢,貫通南北,成為南北文化的交融區。

魯南“泥人劉”,他捏的泥塑栩栩如生

在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住著一位“守藝人”,名叫劉進潮,人們都管他叫“泥人劉”。

魯南“泥人劉”,他捏的泥塑栩栩如生

劉進潮:“我是棗莊市山亭區薄板村人,我們家祖輩做泥塑,到我這一代,我是劉氏泥塑的第六代傳承人。”

魯南“泥人劉”,他捏的泥塑栩栩如生

年幼時的劉進潮生活經歷十分坎坷,生活所迫他不得不早早退學,這門手藝成了他的心結,他常常想,如果自己放下了這門手藝,那劉氏泥塑的傳承將何去何從。

魯南“泥人劉”,他捏的泥塑栩栩如生

劉進潮在泥塑上傾注了自己半生的心血,為了讓泥塑看起來更傳神,他自學了素描,提高了自身美學基礎。

魯南“泥人劉”,他捏的泥塑栩栩如生

但是隨著合金生活運用的普及,泥塑事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魯南“泥人劉”,他捏的泥塑栩栩如生

劉進潮:“出於生活的所迫,我又賣了幾年糖葫蘆也搓了幾年澡,在打工的同時,我始終沒忘家傳的技藝和家訓,只要有時間,我就鍛鍊我的繪畫技術和書法,對泥塑技藝有所提升和幫助。”

劉家祖傳的泥塑手藝,大都是以神話人物為主,後來他慢慢發覺,只是單純塑造這些傳統的東西,有些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泥塑畢竟屬於一種文化,來源於生活的文化才是有血有肉的。

魯南“泥人劉”,他捏的泥塑栩栩如生

劉進潮:“我們家奉聖旨幹皇家的泥塑活,當時我們家族很旺盛,後來由於歷史的變革,幾經衰落興亡,到了文革前後,我們家的泥塑技術就不再做了,改行做生活用品陶器,那個年代我們家,不光我們家很多人家都用泥盆泥罐,生活用品都是泥瓦罐,所以那個時候,我們把這個手藝轉成陶藝製品,從80年代到現在,隨著改革開放,我們這個手藝又被民間聘用為泥塑塑像者,從此我又把這個技藝開始拾掇起來了。”

魯南“泥人劉”,他捏的泥塑栩栩如生

在此之後他創作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並獲得了很多獎項。

在山亭區,有一座漢諾葡萄酒莊園,這個莊園承載著中德友誼的故事。

劉進潮根據這個故事,創作了泥塑作品,《德國專家諾博向山亭農民傳授葡萄架接技術》,作品問世後引起了巨大反響,並獲得了山東省文化屆的最高榮譽“泰山文藝獎”。

魯南“泥人劉”,他捏的泥塑栩栩如生

在劉進潮心中,泥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永遠都需要人來呵護它 守護它 發掘它,幾十年,

對於整個民族文化的發展來講,只是滄海一粟,但對於劉進潮來說,卻是大半個人生,這個沉默寡言的手藝人,只有在提起泥塑的時候才會侃侃而談。

他常常告誡自己的兒子和孫子,你們要打心底敬畏這門手藝,一定要把它傳承下去,再苦再難也不要放棄。

魯南“泥人劉”,他捏的泥塑栩栩如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