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黑”的女書記 用高端民宿盤活延慶小山村

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女書記的身份在小觀頭村第一書記劉慧敏看來有利有弊,利在與村民溝通時,讓對方更能聽得進去,弊在自己打小就挺“怕黑”,但是在鄉村,鄉親們白天下地幹活,開會只能安排在晚上。“走夜路”去開會,劉慧敏從來都沒適應過,連小動物也會經常讓她“嚇一跳”。

“怕黑”的女书记 用高端民宿盘活延庆小山村

小觀頭村女書記劉慧敏。資料圖

新來的女書記行嗎?

小觀頭村隸屬於延慶區劉斌堡鄉,是一個“低收入村”。2016年12月,第一書記劉慧敏第一次踏上小觀頭村的土地,眼前的景象讓她驚訝又困惑。冰天雪地的小觀頭村,像電視劇裡演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農村,村裡的廁所是旱廁,冬天沒有飲用水,村民靠著粗放式種植玉米為生。

來自朝陽區高碑店鄉辦事處的劉慧敏,來小觀頭村之前,以為自己平常也是在“鄉村”工作,沒想到和低收入村間的差距竟然這麼大,“來之前還覺得,怎麼也是在北京的郊區,能苦到什麼地步呢?”

劉慧敏身材不高,留著一頭短髮,剛到小觀頭村時,聽到村裡有不少質疑的聲音,“一個女的能帶我們致富嗎?”“這個書記沒從事過農業,能當好書記嗎?”面對質疑,劉慧敏深知所謂壓力,其實就是鄉親們對轉變寄予厚望,自己有責任讓小村莊有實打實的變化。

種油葵收入高卻非長久之計

據悉,小觀頭村共有農戶62戶,其中低收入戶42戶。這位女書記來村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充分了解村裡的實際情況,與村民多接觸,“與村民多聊一聊,知道具體的訴求,也讓大家知道你確實是在為他們考慮”。

小觀頭村地處山區,全村面積1300多畝,有700多畝都是山地,主要產業是種玉米。劉慧敏調研後發現,村裡的玉米產業十分粗放,嚴重缺水的小觀頭村,沒有農用水,玉米產業完全“靠老天賞飯”。同時,村中年輕人大多在外打工,留在村裡的主要都是老人。

“怕黑”的女书记 用高端民宿盘活延庆小山村

玉米是村裡的主要產業。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攝

劉慧敏在充分考察和考慮之後,決定在村裡種植“油葵”,這種向日葵既可以觀賞,又能榨油,可謂一舉兩得。

第一年的種植很成功,油葵畝產高,榨出的油綠色健康,村民不但用上了自己的油,收入也比種玉米翻了一番。

然而,由於農村綠色植物油缺少認證的原因,油品難以在市場推廣,也無法在超市售賣,油的銷路成了問題,“有飯店和個人收購,但不能在市場推廣,油葵這個產業就不是長久之計。”於是,劉慧敏又開始考慮其他路徑。

“入海口”建民宿村民當管家

“70後”的劉慧敏,原工作是朝陽區高碑店地區辦事處社會保障事務所所長,曾先後在機關單位、企業、街道都任過職,接觸過的崗位多,思路很活。

第一產業終究難以為繼,劉慧敏和村幹部商量後,決定從村中空餘房子入手,將房產資源盤活,發展三產,幫助小觀頭村“脫低”。

村裡先後找了北京、天津、山東、東北等地的公司企業,劉慧敏告訴新京報鄉村頻道記者,由於村子位置偏僻、缺少水源等原因,很多老闆不願冒險在小觀頭投資。

“怕黑”的女书记 用高端民宿盘活延庆小山村

村裡發展了特色民宿。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攝

最終,有人看中了小觀頭村良好的村貌,和地處延慶“四季花海”景區“入海口”的位置優勢,願意在村中建民宿。

啥是民宿?村民不懂,但考察過多地農村的劉慧敏深知民宿產業的發展前景,開始給猶豫不決的村民做起思想工作。

劉慧敏多次給兩委班子開會、走訪村民家,與村民細心交流,分析市場行情,介紹發展前景。劉慧敏深知,光靠開會動員還不夠,還帶著班子成員外出走訪,考察與小觀頭相近村莊的成功案例。

最終,村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村裡成立小觀頭村旅遊合作社。2017年10月,小觀頭村引入社會資本隱居鄉里,打造出高端民宿“先生的院子”,並於2018年1月正式投入運營。

“怕黑”的女书记 用高端民宿盘活延庆小山村

改造後的民宿融合了鄉村元素。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攝

閒置的空房被盤活,經過設計改造後的房子,不但外觀精美、獨具匠心,而且融合了鄉村元素。目前,村裡共有7座院子,每個院子都由村裡人做“管家”,“管家”能做飯、能榨山楂汁,不僅提高了來客的入住體驗,還給村裡提供了就業崗位,每個“管家”的月平均工資能有3000元。

目前,“先生的院子”民宿平時入住率有六七成,節假日幾乎全部滿員。劉慧敏介紹說,去年12月,全村每個人都得到了分紅,其中低收入戶每人分到700多元。

“第一書記”也怕黑

別看民宿挺美,其實農村生活也不總是那麼美。

談及作為女書記遇到最難的事情,打小就怕黑的劉慧敏說道:“晚上在村裡開會”。但是在鄉村,白天要在地裡幹活,開會只能安排在晚上。

冬天,下午四五點天就黑了,村民各自回家休息,茫茫四野,空無一人,劉慧敏往返於開會的路上不自覺就“草木皆兵”。微弱的路燈下,她既希望有個人,又怕“突然躥出來一個人”,怎麼做心理建設都沒用。

“怕黑”的女书记 用高端民宿盘活延庆小山村

小觀頭村民宿一角。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攝

劉慧敏告訴記者,農村的生態越來越好,村裡的小動物也多了起來,野雞、蟋蟀、螞蚱、鳥,而這些小動物也讓她在晚上睡覺時經常被“嚇一跳”,剛過去的幾個月裡,劉慧敏和越冬蚊子“搏鬥”了整整一季。

劉慧敏屬於北京市派駐的第二批“第一書記”,這一批200多個“第一書記”中,女書記佔20%,作為跨區的女書記,人數則更少。

2016年到小觀頭村任職時,劉慧敏的兒子剛上初一,如今準備離職時,兒子已經要備戰中考。自己工作忙碌,只能請家中老人回家帶孩子,孩子難免不開心,“兒子跟我說,覺得媽媽沒法成為自己的後盾”。

每週最多隻有兩天時間回家和家人團聚,駐村兩年多的時間,劉慧敏覺得自己不理解孩子的時候越來越多了,“每次回家就想跟他多交流,但是說得越多,越無法理解孩子的很多想法,有時挺難過”。

如今,劉慧敏心裡有兩個願望,一個是兒子好好學習備戰中考,另一個是小觀頭村的民宿順利發展下去。

校對 李立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