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之珠~信陽印象

國慶出遊熱度的褪去讓信陽逐漸走向往日寧靜,那些來自四方的遊人到過信陽後會有什麼體驗和回憶?我們來細數下那些遠近聞名的信陽印象。

西關城牆、息縣牌坊,

平橋楚墓、新縣將軍,

商城歌舞、光山花鼓,

羅山皮影、固始書畫,

淮濱泥玩、潢川貢面。

西關城牆

中原之珠~信陽印象

“一道城牆一道街”,有時候地名和街道也是互相依存的,舊時人們的模糊地理觀念和封閉的生存環境最能體現出這一點,往往擁有本土特色的就是那些令人難以忘懷的充滿著韻味的古地名。西關是老信陽城牆的西圍部分,至今殘存已非往昔,歲月留下的太少了,或者只有靜靜的溮河才知道曾經作為江南入中原門戶大城的輝煌往事。

息縣牌坊

中原之珠~信陽印象

世傳,息縣古來有“72牌坊”,或許不止於72,可見息縣的人文底蘊。諸如立貞節牌坊、仁義慈善牌坊、功德牌坊者,要求就更嚴格,須最後由皇帝審查恩准,或皇帝直接封賜,方能建造。牌坊代表著家族和個人的至高榮耀,如今牌坊都已不復存在,只能從昔日目睹過的老人口中得知曾經的輝煌。

平橋楚墓

中原之珠~信陽印象

你可知道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時,衛星播放的《東方紅》樂曲,是由信陽平橋區長臺關楚墓出土的一套青銅編鐘演奏錄製的。同時出土編鐘的長臺關楚墓遺址和墓葬遺存也成為今天考古學家研究和釋讀楚文化的珍貴資料。

新縣將軍

中原之珠~信陽印象

新縣地處大別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結合部,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是遠近聞名的“將軍縣”。這裡先後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多支主力紅軍,養育了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等90多位將軍和省部級領導幹部,留下了董必武、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戰鬥足跡。

商城歌舞

中原之珠~信陽印象

一首歌,一段紅色歲月,一種獨特的情懷,這就是商城。這裡的人們喜愛以歌舞表達情感,被譽為"歌舞之鄉"。他們的歌曲戲劇獨具地方特色又通感動人。就像那曲"八月桂花遍地開"一樣,你可以從歌中感覺到人們對生活的熱情和對未來的嚮往。

光山花鼓

中原之珠~信陽印象

五件樂器,三人分角,生旦醜就演盡世間故事。光山的花鼓戲在清光緒時已成,民歌小調、弋陽腔和柳子戲的糅合讓光山花鼓擁有豐富的音樂語彙。花鼓詞中生活氣息濃郁,唱法幫腔幽默活潑,反映民間生活和宣揚傳統美德,非常有意義的地方小戲,已經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羅山皮影

中原之珠~信陽印象

在羅山,你很難想象這種古老的光影魔法歷經滄桑仍在延續,簡陋的設施中,皮影師傅輕捻著皮影如若至寶,惟妙惟肖的表演讓駐足的遊人乍舌,416個傳承劇目中現在僅有231個還在演出,這才是我們珍貴的財富,皮影人用自己的人生復活了千百個歷史古典,時間浸透過的就是經典。

固始書畫

中原之珠~信陽印象

也許你聽過王羲之和他的鵝,但是你不知道固始的書法和固始的鵝也是雙絕。固始明清兩朝數百進士,書法名家輩出。區別於其他地方的傳承,這個被稱為“唐人故里的,閩臺祖地”的地方一直以書法傳家,被中國文聯和中國書協命名為"中國書法之鄉"。自古伴隨濃厚的人文氛圍固始的鵝塊同樣名馳中州,固始鵝塊烹法旁從醫典始於魏晉,並有食補功效,隋煬帝下江東盛讚固始鵝塊與金華火腿併為珍味。

淮濱泥玩

中原之珠~信陽印象

“採啷啷,拜花堂,堂裡站個花姑娘,堂裡娃子多哩狠,小叫吹子嘟嘟響。”這首淮濱的童謠你聽過沒,4000多年前龍山先民的紅陶鳥到現在的泥斑鳩,泥叫吹算得上是玩具界的老祖宗了。如今相比泥叫吹多子多孫的吉祥含義,民俗文化發揚成為了淮濱泥叫吹新的使命,“南北走,不買鹽不買油,也要帶對老斑鳩”,到過淮濱吃著特色小吃看著這些鮮活的手藝你才感嘆民俗的美源於民間藝術。

潢川貢面

中原之珠~信陽印象

一水東流,城分南北,潢川是中華黃姓發源地。春申故地,名士風流,潢川貢面(古稱光州貢面)算得上“風銷華夏,炙口九州”,細細的麵條中空構造,相傳是由女皇武則天時詔令天下制,最後由一對新婚夫婦做成獲賞進貢,到了宋朝,仁宗食後,大讚:'美哉,光州貢面'!從此潢川掛麵,以'貢面'之稱聞名於世。即便你遊玩匆匆也要帶一束貢面回去嚐嚐,佐以雞湯煮,口味細微卻不簡單。

這裡安靜又適合居住,

四季皆好,春秋最佳。

這就是中原之珠,大美信陽~

中原之珠~信陽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