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博山八陡镇大过年集

真快,又是一年三十到,就又要过年了。

今年到哪儿过年,却成了个不是问题的大问题,由此不禁想起了以前回老家过年和赶年集的往事。

每逢农历初五、初十是八陡大集,每年的腊月三十、小进年时就是腊月二十九,总之,腊月的最后一天,是这里年前的最后一个大集。

之前,小年后的二十五大集,是最热闹的大集。在这一天的大集上,各类物品一应俱全,各家各户基本上都会这时把年货准备齐当了。三十这天再来赶集,也就是买点小东西或补充点时令新鲜蔬菜而已。现在则不同了,在外地工作的人多了,一般年跟前才能赶回来,这最后一个年集,便有了某种仪式感,成了常年在外的人们回老家过年必来体味的一道风景线。同时,也是要给家里再置办点年货,表示一下孝心,从外回来的人们一般都要来赶这最后一个年集,这最后的年集也就越来越热闹。

淄博博山八陡镇大过年集


因为家里新添了人口,吃住都不比从前方便,去年就在年三十这天赶回老家过年。一早从家出发,驱车150公里,到八陡老家已经是十点半左右。进门后,看到母亲坐在靠近门的木质沙发椅上,拿着一包牛奶在吸喝。首先问好,说了几句话,看到她的手脚脸都有些浮肿,但是其它也没有什么不正常,就没太在意。因为新儿媳妇是初次回来过年,想让他们一起感受一下这里过年的气氛,体验一下赶年集的味道,也为给家里再添点新鲜蔬菜和水果,一家四口就先去赶年集。

淄博博山八陡镇大过年集


自从修建了文姜路,原来的八陡大场集就改为了在公路两边摆摊。目前大集可以分为两路,沿文姜路自杏花崖到北河口汽车站是大集的一路,沿天主堂后岳阳河畔的老公路一直到北寺大桥是另一路。这路几乎摆摊到了北四大桥东头的铁路跟前,少说也得有1公里路长。集市上各种货物都有,文姜路以花木文玩为主,老公路则以鱼肉蔬菜水果和日常用品为主。当然,过年了,售卖鞭炮的摊位肯定是不能少的。

淄博博山八陡镇大过年集


沿平坦的文姜路,走下曾经的东顶大崖头,来到11路公交终点站,从此先向西一路走到杏花崖白家馆。首先是售卖鞭炮和玻璃器皿的摊位,往后就是家居文玩花卉摊位,还有售卖“古董”的,各个摊位前都有不少人在询问,尤其是卖鞭炮的摊位前更是人头攒动,不少人在购买。过年曾有至少放三串鞭炮的习惯,富裕家庭更是要放很多鞭炮、礼花,以彰显自家的日子红红火火。

淄博博山八陡镇大过年集


又从天主堂桥西头顺着河沿公路向里走,两边摊位基本是以卖水果和蔬菜为主,各类新鲜蔬菜种类繁多、应有尽有。由于已近中午,好多摊位的蔬菜已经卖的所剩无几,大家也都想早点收摊回家过年,谁也不想把多余的蔬菜拉回去,在自己家里再多存“一年”,有的摊位已经开始降价销售。

淄博博山八陡镇大过年集


自凤凰岭下面到北寺桥大陡坡,这一路的东西比较混杂,既有蔬菜水果,也有猪牛羊肉和冻鱼冻虾等生鲜产品,酱肉香肠肉丸等博山特色熟食更是少不了,炒货糖果坚果这些过年必备品绝不会缺席,这些都是大家平时的日常饮食用料,不足为奇。

淄博博山八陡镇大过年集


走到原凤凰岭天梯下时,两个蔬菜摊位之间,有两个大麻袋,麻袋前面一个托盘里放着一种已经有很多年没见到过的东西。它其貌不扬,大小不一,卷曲着身子,淡淡的墨绿色中略为泛黄光,看着半透亮,摸着湿润润,质地软绵绵,但却带有弹性,有点像木耳却又不是。这是不是“地瓜皮”?一问果然不错。此“地瓜皮”并非彼地瓜之皮,而是一种“地衣”——夏天雨季长在山上枯草根丛中的一种菌类,可以用它打鸡蛋汤,可以和鸡蛋一起炒着吃,还可以包包子,熟后有一种特有的蘑菇的鲜香,味道很是鲜美。记得小时候,暑假期间雨水还是很丰沛,经常是夜间下大雨、白天大青天,这种天气最适合“地瓜皮”生长,隔三差五就会和小伙伴们到滴水崖上面,在长在覆盖在青石上的土里的草丛根中捡拾“地瓜皮”。不过捡拾非常费时累人,因为是长在枯草地上,个头又小颜色又和周围差不多,数量也不会很多,半天也就能拾一碗。十年动乱期间,学习课业很少,暑假更是无所事事,一有机会就会去爬山,拾“地瓜皮”,拾蘑菇,抓“叫咬”(蝈蝈),掏鸟窝。想起来,这也得是四十几年前的事了,往事如烟啊。这两大麻袋“地瓜皮”,要是和当年一样去捡拾,得需要用多少时间费多大功夫啊!有这么好的美食,还不赶快买些,回家慢慢享用!

淄博博山八陡镇大过年集


继续沿公路向东,路两边的摊位明显加密增多,赶集的人们也更多了起来,可以说有些拥挤了。因为人太多,便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买了些水果和新鲜蔬菜,向家走去。回家的路上,品味着现在的大集,不禁想起了儿时的八陡大集。

淄博博山八陡镇大过年集


小时候,八陡大集是在北河口的大场里。可能是因为人小吧,感觉那时的大集真大、真热闹。

那时大场是八陡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东侧是八陡百货商店和八陡饭店,西面是八陡蔬菜公司,南边是八陡旅店,北面是个大戏台,中间是块大空地。菜店后面是五龙溪,戏台北边是岳阳河,在大场的西北角,二者汇流后向西蜿蜒流过八陡庄,流过石炭坞、山头诸村庄后,在神头汇入孝妇河。

淄博博山八陡镇大过年集


集市是在中间的大广场里,商贩们会分类集中在不同的区域里,两边摆摊中间走赶集的人,想买什么,就到相应区域。

最难忘的是过年时的大集,尤其是腊月二十五的年集最是热闹。大人们赶集忙着置办年货,小孩们手头没有几个钱,赶集就是去看热闹,主要是去看放鞭炮。

淄博博山八陡镇大过年集


那时鞭炮还可以自己做自己买,所以年集上有很多卖鞭炮的。卖鞭炮的都集中在靠西北的区域,不止叫卖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各家之间更会用燃放鞭炮,相互比试谁家的更响、更脆,谁家的卷纸炸得更碎,以此来招揽顾客。最好的推销方法就是时不时放上一串。可以说,那时的年集上,鞭炮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这边刚放完一串清脆响亮的电报纸挂鞭;那边也不甘示弱,立马点上一挂草纸鞭炮,“啪啪”声响彻云霄。与此同时,两边的售卖人员也是使出浑身解数,向看热闹的人们推销自己的鞭炮。

大雷是大人们的最爱,白天点燃,前期只会听到轻轻的嗤嗤声,只能看到一股向上冒的青烟,青烟没了紧接着就是一声巨响;在黑天时,首先会看到漂亮的烟花窜向天空,当烟花逐渐变少后,就是快要到炸响时,一回儿之后就听到那震耳欲聋的沉闷响声。滴滴筋是小姑娘的最爱,它不会爆炸,点着后只是嗤嗤的冒花火,可以用手拿着在空中画圆圈等各种图案,有时也可以用它点炮仗。大一点的男孩们玩的鞭炮种类就多了,大雷适合黑夜放,它可以喷出漂亮的礼花样花烛,花烛喷完了,就到了炸响的时候;烟爆仗和大雷是一对,芯子也很短,但点燃后会冒一段时间的黄烟,等不冒烟了,才会炸响,所以它适合白天放。窜天猴会带着一股青烟窜向天空,在空中炸响,碎纸屑纷纷洒洒落下;二踢脚也是受欢迎的鞭炮之一,它们二者可是现代运载火箭和各种导弹的鼻祖。小男孩则玩那种很小的小火鞭,爆炸威力很小,只会炸开这小火鞭身子的中间一点点,胆大一点的孩子,有时就用指甲盖掐着小火鞭的屁股边燃放,当然这也需要一定的胆量才行。那时候每家都不富裕,鞭炮也不会买很多,因此,男孩们都是把成串的鞭炮拆成单个,然后一个一个放,一般要放到初一中午才结束。

想着想着,已经回到了家门口,也到了开午饭的时候,和母亲一起开始吃这个年三十的午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