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芯用道歉甩锅来平息,背后是公众对于套路与忽悠的舆情爆发

红芯用道歉甩锅来平息,背后是公众对于套路与忽悠的舆情爆发

又一波舆情,将号称是"自主研发国产内核的浏览器"的红芯底裤给扒了!

迫不得已,红芯发表了致歉声明:8月17日,红芯浏览器所属公司官方微信号推送了《红芯致歉信》。

致歉信称,红芯在近期的融资宣传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给公众带来了误导,“这一点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确实做错了,在此郑重地向大家道歉。”

致歉信提到,红芯浏览器内核Redcore是基于国际通用的开源Chromium内核架构进行的改造和创新,这一点红芯前期宣传中没有明确提及,误导部分读者认为其从零开始研发了浏览器内核。

红芯用道歉甩锅来平息,背后是公众对于套路与忽悠的舆情爆发

舆情初始沉默,发酵不断澄清,被揭穿老底后,最后迫于舆论压力道歉,再甩锅,这是通用的舆情套路,红芯显然也套路了!

对于道歉,公众能接受吗?舆情能否平息?掉了一地的节操还能捡起来?

这我们得先来总结下,红芯为什么会连底裤都扒光?而且持续发酵?

红芯事件,是公众对于套路的忍无可忍。

舆情源于红芯拿到了 2.5 亿融资的消息,资本来自政府及晨兴资本、达晨创投、IDG 等机构,这本是一件好事,但网友们开始较真了,最后扒出:红芯是换了一个皮肤的 Chrome 浏览器。

其实,在很多科技行业领域,套着国产的外衣,装着外国人的“芯”,然后通过各种包装和运作,最后套取资本与相关部门的资金,在圈内已经司空见惯,大家也是见惯不惯,但正如红芯道歉信所说:宣传误导了公众。

该公司在官网上声称的“打破美国垄断,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红芯对外还曾宣称,目前市面的主流浏览器内核:IE 的 Trident、Chrome 的 Blink、Safari 的 Webkit、火狐的 Gecko 均来自国外,而红芯是第一颗国产内核。

显然,道歉信说的已经露底了:红芯浏览器内核是基于通用的浏览器内核架构(即Chromium开源项目,但不是Chrome浏览器)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的;区别于传统的浏览器,红芯浏览器是专门针对企业办公场景设计的国际上浏览器内核技术是不断迭代更新的,红芯浏览器内核Redcore是基于Chromium/Bnk。

从唯一国产,到基于通用的浏览器内核架构(即Chromium开源项目,但不是Chrome浏览器),满满都是套路!

同样,道歉信也充满套路,既有道歉、澄清,还有宣传:

红芯时代还在声明中称,Redcore内核的技术创新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红芯隐盾该功能主要是让企业的应用系统隐身,只对特定身份和设备可见,从而有效避免外部可能的攻击。第二,红芯云适配,主要是将企业PC端系统适配至移动端,从而帮助企业快速实现移动办公;第三,安全可控浏览器,通过私有DNS、加密缓存国密算法支持等功能,帮助企业迸行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这些功能都源自于企业客户的需求。

舆情之所以持续发酵,不在于红芯事件技术如何,在于公众被套路,智商被鄙视,所以才出现了舆论嘲讽:红芯是价值 2.5 亿的 Chrome 皮肤!

红芯收货了资本,还有政府的资金,在当今这个盛行割韭菜的时代,公众是否也会成为“韭菜”这也难免,这很有可能,因为公众被套路的太多了。

红芯出来道歉澄清了,舆情事件也许到此为止,但背后是公众对于套路的愤慨和无奈。

严肃,真正追究起来,虚假宣传,误导公众,这些行为从法律应该也可以考量,红芯得多留点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