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专访|黄京:“我们不得不切割时间以确认自己”

艺+专访|黄京:“我们不得不切割时间以确认自己”

『艺+专访艺术家』栏目,倾听艺术灵魂的声音。艺术没有金字塔,每一个心怀艺术梦想的人都值得被期待、每一个行走在艺术旅途上的人都应该被尊重。我们是艺+,永远在发掘艺术的路上。

艺+专访|黄京

平静而强烈,自由而无用。

艺+专访|黄京:“我们不得不切割时间以确认自己”

黄京

1987年出生于广州,201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摄影与数码艺术专业,2011年获得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新人奖,2015年担任了Leica J摄影大师赛的月赛评委。出版个人摄影集《忆》、《三三二二》,曾在德国索尔姆斯徕卡画廊、法国巴黎Salomon-Duval画廊、香港F22 foto space、香港国际机场、荷兰Foam摄影博物馆、汉堡Deichtorhallen博物馆、FOTOYARD等举办过个人摄影展。

以下为访谈内容

艺+: 从获得徕卡大奖到现在已近跟过去了7年,这中间你尝试过独立摄影师、画廊策展人这样一些工作,你现在是怎样的一个生活状态,还是会每天背着相机出门拍照吗?

黄京:之前在美术馆工作了三年多,从美术馆出来以后就专心花一年时间做了本画册《三三二二》 。然后因为画册而有一个契机在香港F22办了个个展,基本就把时间花完了。哈哈,平常接点散活干干吧。拍照是每天都在拍的,这个习惯应该不会有多大改变了吧。

艺+专访|黄京:“我们不得不切割时间以确认自己”

艺+:你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以黑白胶片拍摄,黑白照片有粗燥的颗粒感和强调光影的视觉感,但这只是笼统的来说,我觉得每个人应该也会有自己偏爱这种风格的理由,对你来说,为什么更喜欢拍摄黑白的作品?

黄京:其实就是彩色拍不好(笑),彩色对于我来说还挺陌生的,黑白比较熟悉,后期处理的空间也大,比较能适应我这种生活在颜色比较难看的地方的人。

艺+专访|黄京:“我们不得不切割时间以确认自己”

艺+专访|黄京:“我们不得不切割时间以确认自己”

艺+:这么多年的摄影经验,你认为,一张好的照片,最重要的是什么?

黄京:耐看吧,就是过了多久看都觉得好看。

艺+专访|黄京:“我们不得不切割时间以确认自己”

艺+专访|黄京:“我们不得不切割时间以确认自己”

艺+:你的作品就像是慢慢地,慢慢地把城市中的一些角落里被遗弃的旧物一点一点的拢起来,然后觉得有的还不错,还能用,也没有目的性。很多摄影师有明确的主题,这让他们的摄影看上去像是某种程度的寻找,而你的拍摄过程更像是等待着偶遇,这跟你的性格有关吗?你为什么喜欢这样漫无目的的拍摄?

黄京:因为可能我这个人就不是项目型的人吧,如果去做项目我会觉得在工作,没有什么乐趣。漫无目的地拍既可以消磨碎片的时间,也没那么大负担,好照片有就更好,没有也没关系咯。而且我感觉偶遇更容易产生一些巧合,对我来说巧合的满足感是很大的,比起去寻找而言。

艺+专访|黄京:“我们不得不切割时间以确认自己”

艺+专访|黄京:“我们不得不切割时间以确认自己”

艺+专访|黄京:“我们不得不切割时间以确认自己”

我的照片像是一面镜子,来看的人,

照到的都是他自己。

像是某些勾起记忆感觉的元素,

所以我的第一本画册名为RECALL《忆》。

艺+:我在你豆瓣的主页上看到你给你其中的一个相册命名为“有意思而无用之片”,你能谈谈你对艺术或者摄影作品的“有用”和“无用”的看法吗?你认为世界需要摄影师吗?

黄京:那句话是“自由而无用”,是复旦大学的校训。没有什么是一定被需要的,东西产生了就是产生了,地球没了摄影更不会不转。如果我认为我的摄影是有用的,被人需要的,那么就会掉入到无限的混沌里,各种影响因素都会来影响它。所以我如果认定它是没什么用的,那事情就简单得多了。虽然很难做到 “我自己喜欢就ok了” 的状态,但我希望无限接近这种状态。

艺+专访|黄京:“我们不得不切割时间以确认自己”

艺+专访|黄京:“我们不得不切割时间以确认自己”

生活是条很长很长的河,我在河滩上往前走着,看见漂亮的石头就捡起来,

揣兜里,回家再分类。

艺+:你真正开始被摄影圈关注肯定绕不过那次的徕卡大奖,那个时候你非常年轻,可以说是一夜之间变成炙手可热的新星,当时也接受了无数媒体的采访,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些相关的文字。那么这些年过去,再回去看那一次的获奖,有什么新的感想吗?

黄京:貌似没什么新感受了,毕竟过去那么多年了。但这个奖确实为我带来了很多便利,比如人们对我的身份的认同让我做事情方便很多之类的。别人因为这个奖而选择相信我。

艺+专访|黄京:“我们不得不切割时间以确认自己”

艺+:从那次获奖之后,徕卡就像是在你身上贴上了一个标签(或者一个头衔),就像是一个钻石打造的王冠,华丽,但是也挺沉的吧,会不会有的时候也会怀疑一下大家喜欢的到底是你的作品还是你的标签?

黄京:不用怀疑,一定是这样的,而且应该是绝大多数。因为人与人的关系基本是建立在误解之上的。这个标签对我来说也蛮好的,刚才说了,带来了很多便利。一开始对我自己也有蛮大影响的,膨胀系数不可能为0。哈哈,现在慢慢也习惯这种感觉了。

艺+专访|黄京:“我们不得不切割时间以确认自己”

艺+专访|黄京:“我们不得不切割时间以确认自己”

艺+专访|黄京:“我们不得不切割时间以确认自己”

艺+:看到了一些你近期的作品,其实你的风格在发生改变,可能这种改变不易察觉,但是我个人认为你的作品比起之前“语焉不详的叙述”变得更加诗意和抽象,用这次展览学术主持金丹的话来说,你作品中呈现了“一个看似非现实的世界”,这种微妙的变化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

黄京:照片当然会有变化,生活一切都在变——变老,变胖,变懒,变穷,变颓废。除非真是个机器。其实最不想讨论的就是作品,哈哈,因为我自己也很难解答。具象的图像感受要翻译成抽象的概念和语言,是很难的,需要像金丹这种有抽象具象翻译能力的人来做。所以我十分依赖他们。反正总也是在加深误会,但这时候误会又其实是件好事,正反两面都有吧。

艺+专访|黄京:“我们不得不切割时间以确认自己”

艺+:你的作品是否也会融入其他领域的观念的影响,或者其他的艺术形式给你带来的灵感?

黄京:这是当然了,其实平常花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接受其他领域的观念洗脑:音乐、艺术、历史、科学,乱七八糟,甚至是烹饪、养狗、修车、越野、股票、开饭店。一天到晚接受的东西其实很多很多,但这些领域的东西倒不会那么直观体现在摄影里,只会默默地影响我的行为。

艺+专访|黄京:“我们不得不切割时间以确认自己”

艺+专访|黄京:“我们不得不切割时间以确认自己”

艺+:“出道”至今,很多人收藏过你的作品,你会关心是谁收藏了他们吗,你希望你和收藏你作品的这些人之前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黄京:我的作品都是认识的朋友帮衬比较多,他们大部分都是挂在了家里的墙上。我觉得这对我是莫大的幸运,他们能每天都被观看,这就是我之前讲的,好的作品是耐看的。

艺+专访|黄京:“我们不得不切割时间以确认自己”

艺+专访|黄京:“我们不得不切割时间以确认自己”

忧虑是一种求生技能

剩余热量的好去处

生产一幅拼图要四五年

那是不完整的

霉旧潮湿的沙发

透露着俄式的暴力

艺+:森山大道在一次访谈中说,拍的越多,就越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你在拍摄或者生活的过程中有没有过这种不确定感?会影响你拍照吗?

黄京:我可能做任何事情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一切发生的事情都是一团混乱,然后这些混乱再互相影响,更加混乱。我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去想明白生活的奥秘,发现不是我的大脑能运算的。但这好像又不怎么影响我按快门的心情。按快门很快乐,可以感受操作相机带来的快乐 旅行带来的快乐,看见好看的东西的快乐,这些感受是很直观,很上瘾的。

艺+专访|黄京:“我们不得不切割时间以确认自己”

摄影集《 III III II II 》

艺+专访|黄京:“我们不得不切割时间以确认自己”

艺+专访|黄京:“我们不得不切割时间以确认自己”

艺+专访记者Chi

艺+专访的对象既有传统的老一辈,也有当代的年轻人,传承与新锐交织、沧桑与活力碰撞、民族与世界融合,所有外在的光怪陆离之下,唯有对艺术的挚爱与虔诚永恒不变。每一次专访都是对艺术真我的求索,大道无涯,吾道不孤。

欢迎来到艺+,期待你分享的艺术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