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是用英语交流吗?但是那个时候中国的文盲率很高,是怎么保证水兵都会英语的?

jiaoyangdier


清朝+北洋海军+英语。这几个事情揉到一起,现在看起来是绝对的混搭,但这就是19世纪80年代北洋海军的真实面貌。

(在威海刘公岛上列队操练的北洋海军水兵。照片中右侧的小队是北洋海军的西式军乐队。照片拍摄:美籍洋员马吉芬)

北洋海军怎么使用英语

首先要说明一点,英语在北洋海军中并不是主要作为交流语言使用,实际上是大量用作军语、口令,诸如“开炮”“起锚”“转帆桁”等等。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名词、口令大多是舶来的外来语,在当时还没有完成彻底的汉译,更重要的一层,北洋海军自身其实有过专门的解释。

之所以军语、口令要使用英语。北洋海军的官方解释很有意思,他们认为,舰员们平时谈话、聊天主要是中文,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还是用中文下达口令的话,很有可能水兵们不自觉地以为还是在和他们聊天,引不起立刻的紧张。而大家正在说着中文,突然军官冒出英文口令,大家一下子就会条件反射,知道这句话是命令,而不是聊天。这实际上是北洋海军采用英语口令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采用英语口令和简单的英语会话,还和海军的国际交往多有关,而且北洋海军自身也有很多外国顾问。从目前留存的一些史料看,很多普通的北洋海军水兵除了口令之外,似乎也能掌握一些基本的英语会话。

还有一点有趣的是,北洋海军的很多工作簿册,以及军舰内部的每日布署表之类的文件,其实也是英文或中英双语的,这也显现了这支海军的西化程度。

怎样培训水兵学习英语

清末中国的文盲概率确实很高,不过文盲是进不了北洋海军的。

北洋海军的水兵主要在胶东沿海地区招募,根据《北洋海军章程》规定,招募新兵除了家世清白、身体健康、身高达标、年龄合宜等等条件,还有一项文化条件,要求应募的新兵必须自书姓名,略能识字。可见,纯文盲是进不了海军的。这也是北洋海军的兵员素质整体优于同时期陆军的一大原因。

(北洋海军在刘公岛上进行水兵陆战训练)

和清代的陆军绝大不同的是,通过了上述的考核,被招募进营的新兵,在北洋海军还不能作为水兵,必须先进练勇营当练勇(学兵)。

因为海军是技术军种,而且又有上述语言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入营的练勇要先上练习舰学习一年,而后可以参加晋级考试,合格的从三等练勇升为二等练勇,不合格的继续学,或者退营。考上二等练勇后,再学习一段时间,可以参加下一阶段的晋级考试,考上的升为一等练勇,考不上的继续学。

(北洋海军”威远“练习舰上的水兵、练勇合影)

此后,如果海军买了新军舰,或者舰上岗位空缺,需要补充水兵时,会向练习舰、练勇营下达名额指标。可以直接将一等练勇调拨为三等水手,即最低阶的水兵。

此后,三等水兵如果要晋级,需要参加考试,进行全军选拔。晋升到二等水兵后,如果遇到一等水兵有名额空缺,则从全军的二等水兵中组织考试选拔,此时的考试内容里,除了传统的船艺、武备操作等等之外,就多出了一条和外语紧密相关的,即必须能够说英语,能够用英语下达各项口令。

(进行陆战训练的北洋海军水兵)

由上面可以看出,北洋海军的水兵入营之后,需要经过层层培训、考核、选拔,而英语口令的运用,也就在这一过程中进行了培训。所以,哪怕是真的文盲入了营,估计也得给锻炼打造成适应海军需要的新任。而上述所列出的这些步骤,最终晋升到的还只是一等水兵,尚没有资格操作火炮,如果要当炮手,还得从一等水手再进行培训、考核,逐级测试。

所以,北洋海军和传统的清代军队有个绝大的不同点,就是这支军队建立了类似西方的士兵教育、考核体系,他们能普遍听懂英语口令,而且部分人还能说英语,也就不足为奇了。


海研会


水兵会英语有什么难的?现在面向外国游客的旅游区小贩,哪个不掌握几门外语?实用的英语不追求语法正确,掌握一些常用单词就好,数量不会超过几百个。


每天背几百个单词,熟悉含义和读音,有几个月训练就OK了,我们看看清朝的英语教材。




我爱你”就是“爱老虎油”


1865年后,上海聚集外国人人数上万,于是英语成为当地老百姓必须具备的一项生活技能,于是诞生了著名的“洋泾浜英语”。

洋泾浜英文是一种十分独特的上海方言,虽然没有文法,发音不准,但仍能起到与外国人沟通的作用。


我自己有过体会,我英语四级都没过,工作后有一段时间被推到外贸岗位上,负责和数位外国客户邮件往来,但2个月里突击学学外贸英语,也就够了。

北洋水兵们在军舰上常用的英文口令数量不会太多,记熟每个岗位所需要的主要口令就好。


闭家锁的红枫


诚邀,如题。自改革开放以来,英语对于国人的需要也是越来越高。出国旅游要英语,国际社交要英语,升学考试要英语,甚至于开个车,车上的许多功能也是用英语标注的。英语的强大也是够够的了,这也导致许多人不愿学英语,将英语视为人生路上的一大绊脚石。但是你知道吗?在百年前的那个文盲率极高的清末,也有一只中国舰队的英语水平极为出众。它就是中国第一只近代化的水军,北洋海军。



北洋海军有多强大呢?看看排名就知道。

当时的西方国家为了知己知彼,依据战舰吨位的大小,士兵训练的程度将世界各国的海军一一排名。其中大清帝国的北洋海军就被列为世界第九,亚洲第一。别看大清被英法德美欺负,但是大清随便拉到列强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那也是妥妥的列强级别。可惜的是,兵雄壮架不住将熊熊,由于大清朝廷的腐朽无能,连海军打仗的炮弹都敢克扣,甲午一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再也没能在海上称雄!



那么北洋海军的士兵都说英文,这是真的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北洋海军本就是洋务运动的副产品。所谓洋务运动,就是李鸿章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具体行为。拿北洋海军来说吧。北洋水师总教习为英国人琅威理,采用西式训练,主要学习英国,不仅如此,真实作战时的口令也是用英文的。所以士兵自然要学习英语,至于怎么学?好吃好喝的供着,有老师教,只要不傻怎么都会学会的。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1888年12月17日,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海军在刘公岛正式成军,冠以北洋水师不确切。

北洋海军建军之初,完全以西方近代化海军为蓝本,无论是购置当时最先进的铁甲巨舰——定远和镇远,还是官兵培养训练等,都是一支完全欧化的军队,绝大多数将领,像刘步蟾、林泰曾、方伯谦等到英国,或者法国留学,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他们都会熟练运用,包括生活方式也是完全欧式的,可以说完全与西方接轨。

另外,北洋海军作为近代新式兵种,尤其是一个高科技军种,必须有专业的海军技术人才,除了选派部分人员留样,清廷还开办了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以及刘公岛水师学堂,也完全用英语教学。尽管官兵入学之初没有受过英语教育,但学习刻苦认真。

这里以刘公岛水师学堂洋教习马吉芬收藏的一份答卷为证。

中国文史爱好者从马吉芬故乡华盛顿镇的历史协会惊喜查到,马吉芬1892年任职威海水师学堂时的部分考卷,这也间接地获得了其较为清晰的有限的珍贵的任教档案信息。

在档案中获知,马吉芬主要教授航海技术和基本理论,所有的课程都是英文授课,考卷自然也是英文回答。协会收藏的考卷有3道问答题,第1题是学生自述,谈谈自己的概况以及为什么要参加海军,第2题是个三选一的问答,可选的题目包括孔夫子,新世界以及中国传统节日,第3题是个时事讨论,分析中日韩的未来关系。

整体看来这些答卷的英文书写都非常漂亮,语句也基本通顺。这些学员大都来自福建,加入海军前大都没有受英文教育,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兼顾英语学习,用很短的时间掌握航海本领和武器操作。


泰来三哥


北洋海军并没有在制度上规定必须用英语交流,但在日常的训练和操作中,又不得不使用英语。

因为中国第一批海军军官都是由福建船政培养的,所以大多数是福建人,少数是广东人。北洋海军的水兵却是在绿营登荣水师的基础上组建的,招兵范围也是在山东沿海(这里是北洋海军的驻防区)。

北洋海军的军官们初期全都是南方人,直到天津水师学堂成立后才培养出一批北方军官

所以南方军官和北方水兵遇到一起,都说中国话的话就是鸡同鸭讲——那个时候官话还没有普及。你不用指望山东水兵听得懂军官的闽南语或者粤语。

北洋海军的驻地在山东威海(另一个驻地旅顺当时还没有多少人烟),所以水兵都是就近招募的


于是,操作中说英语就成了最方便的手段。首先,军官们从小学习英文,全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其次,水兵不需要懂英语,只要知道自己所在岗位的几个英语单词就行了,因为军官们下令都是很短促的。例如舵手,只要知道正舵 midships、左舵 port、右舵 starboard、把定steady等单词就行了。

而且水兵并不是文盲,北洋海军招兵要求粗通文字的,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住所需英语单词的中文谐音完全不成问题。就像我们初学英语的时候都知道踢一球 teacher,对不对?


海军史研究会员


海军是高技术兵种,需要很多现代化知识储备,而很多教材都是使用原版的。很多都是从幼童开始培养的,训练周期很长,去看看马尾纪念馆当时海军学员的练习册别的不说看人家当年写的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