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一場對國產手機的大圍剿到來?

一條安卓要收費的消息,在網上炸開了。


突發!一場對國產手機的大圍剿到來?


原文是這麼寫的:在2019年第三季度,我們(安卓)計劃向中國包括華為、小米和其他的智能手機廠商收費。

雖然這段推文馬上就被刪除了,但還是引發了公眾廣泛的熱議。

對此,360手機的掌舵人周鴻禕也這個話題也發表了他的看法:假消息,但收費是遲早的事情。


突發!一場對國產手機的大圍剿到來?


這麼看似乎是虛驚一場,但實際上並不能消除業內的擔憂。

多年來,中國的手機廠商對谷歌是又愛又恨,一方面受益於安卓,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名的成名、上市的上市;另一方面又受限於安卓,寄人籬下,委屈只能就著飯菜下肚。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開始打響!

01

英雄不都是在拯救世界,也有發脾氣的時候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常識:世界上的高科技產品,都是由兩大結構組成,一是硬件,二是軟件。

硬件的核心是“芯片”,軟件的核心就是“操作系統”。

芯片是它的身體,操作系統是它的靈魂。

最高境界的征服,是精神征服。所以在這個世界上,偉大的公司都在做同一件事:操作系統。

來看看全球最牛的三大科技公司吧:微軟有Windows系統,蘋果有iOS系統,谷歌有安卓系統,它們三者掌控了世界上的電腦,PAD和手機。也就是說,世界的運轉的邏輯,是出自被這三家公司的設計。


突發!一場對國產手機的大圍剿到來?


手機的操作系統只有兩種,要麼是蘋果的iOS系統,要麼就是安卓系統了!

安卓系統免費,好像跟我們每天要吃飯、睡覺一樣,是公認的常識,怎麼突然就要收費了呢?

其實這個不能怨谷歌,都是歐盟的鍋。

2018年7月,歐盟委員會宣佈,谷歌濫用自己的市場主導地位,強制安卓合作伙伴在其設備上預裝谷歌搜索引擎和Chrome瀏覽器,罰款50億美金!


突發!一場對國產手機的大圍剿到來?


在大家的印象中,歐洲人跟美國人很多時候都穿一套褲子,不過,在經濟利益面前,歐洲人一點也不手軟。

而且這已經是對谷歌的雙殺了!

早在2017年的時候,歐盟就以“谷歌搜索結果的頭條僅給予購買谷歌搜索服務的公司”的名義,處罰谷歌24億歐元!

用過搜索引擎的人都知道,我們基本上只會點擊前幾頁、特別是首頁的搜索結果,後面的頁面根本不會去看,那麼首頁的前幾個位置就很重要了。

假如有人花錢把它買下來,那被“臨幸”的概率就大大提高了,也就是說其他競爭對手連露面的機會都沒有,就被淘汰了。

如果這些花錢買位置的公司確實有好產品和服務,那也就算了,但是如果是坑人的辣雞公司,那麼用戶不就被誤導了?

舉個例子: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魏則西事件,百度就幫莆田系醫院上了搜索頭條,結果發生了令人震驚的悲劇。

所以,這種付費買搜索結果頭條的模式存在著壟斷的嫌疑,谷歌也就是這樣被歐盟抓住了小辮子,狠狠地被宰了一刀。


突發!一場對國產手機的大圍剿到來?


谷歌很生氣,明明是自己費了半天勁,研發出了安卓系統,免費給大家用,自己只不過是在安卓系統裡裝了幾個軟件,賺點錢混口飯吃,怎麼就犯法了呢?

面對這樣的天價罰單,這家超級英雄拿出了自己的態度:英雄不都是在拯救世界,也有發脾氣的時候。

谷歌反手就是一個大招——宣佈從2019年2月1日後,在歐洲激活的每臺安卓系統,都要給谷歌交錢,標準是2.5——40美元!

02

免費的,往往是最貴的

經濟學裡經常這麼說,政府看似提供了免費的服務,但其成本高企,最終轉嫁給了納稅人,而對這些看似都是白求恩的企業,他們都是那麼善良嗎?

一旦瞄準中國市場,那麼所有的國產手機都會進入“繳費”的時代,毫無例外的手機漲價將席捲中國!

我們來算一筆賬,看看安卓漲價,中國的手機廠商將要掏多少錢。

以每部手機收費最高額度40美元,按華為、小米、OPPO的全球總出貨量計算,中國手機企業要向谷歌繳納1363億元。這是什麼概念?

11家如小米這般體量的廠商,每年把全部經營利潤拿出來,才能湊足。


突發!一場對國產手機的大圍剿到來?


這些錢,我們本可以自己投入研發,但現在要白白交給Google,這在一次的說明,免費的,往往就是最貴的。

安卓向中國手機廠商收費,在一次敲響了自主創新,自主研發的警報!

提到自主創新,有一則被忽略的消息:中國大唐宣佈,與高通等建立合資公司,並在今年的年底前,建立一家智能手機芯片的合資廠商,而這家工廠,目前處於進展之中。

有人說:這對中國芯片產業是一個重大的進展;也有人說:低端芯片,該趁早淘汰。

但其實高通這一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對中國來說,這樣做有利可圖,借雞生蛋,利用對方的技術,可以佔領市場,有利可圖。

這和近些年來其他的合資工廠沒有本質的不同,一個出技術,一個出資本,和土地,聯合賺錢。


突發!一場對國產手機的大圍剿到來?


然而,這些外資企業來這一手,就是不讓我們掌握核心技術,永遠的依附於他們。就好像給你鴉片,好抽吧?抽多了,上癮吧?上癮了還能幹活不?再給你鴉片,是不是讓你幹啥你就得幹啥?

就像這次高通與大唐的合作,看似幫助中國發展了芯片,但本質上就是對本來就很脆弱的自主芯片產業進行絞殺。

因為這次,他們聯合造的芯片,就是低端芯片,高端的,高通才不會給咱呢,但造成的後果,卻是嚴重的,他把本來就處於低端芯片的另外一款產品,紫光展銳,直接斬下馬去。

而紫光展銳這家擁有4000多名研發人員,長達17年的自主摸索,幾百億投資才建立的世界第三芯片工廠,不在國外市場中拼殺,竟在國內就被所謂的技術合作扼殺在搖籃。

而下一步,高通就順利的佔領了這一低端芯片的市場,掐住了中國芯片發展的脖子。


突發!一場對國產手機的大圍剿到來?


更嚴重的是,這幾十年來,被這樣斬殺馬下的企業,遠遠不止這一家。

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小天鵝洗衣機就是這樣被日本松下通過這樣滲透的方式,整個市場落入他手。

中華牙膏、海鷗洗髮水,在面對外資的進攻時,哪一個不是交了白旗,而這些,本來都該是中國人自己賺的錢。

03

自己城牆夠厚,才能無懼風暴

2007年,當喬布斯發佈第一代iPhone時,谷歌還是蘋果的一個應用程序開發商。

但這個處於移動轉型焦慮中的公司,很快嗅到了風向,僅在10個月後,就展示了安卓修訂版、開源免費,從而抓住了移動時代的命脈。

當所有的生態鏈都已經造就,當用戶都已經習慣使用安卓的時候,一張假推文截圖,卻引發了一個關於1300多億繳費的焦慮。

蝴蝶效應之下,安卓收費或許只是一種加速信號。國內自主品牌的核心問題,在於“拿來主義”的體驗原罪。


突發!一場對國產手機的大圍剿到來?


我們還必須明白一件事,世界的硬件(芯片產業)和軟件(操作系統),都被美國的公司牢牢把持著!

資本從來就是逐利的,我們擔心的終究還是來了。昨天那篇很多人說中國沒有優秀的品牌,導致國人對海外品牌趨之若鶩,這是一個要點,從日用品到科技、中國芯,中國都還處在“道阻且長”的階段。

但這條少有人選擇的路明顯有自己的價值:你的城牆夠厚,才能不懼怕任何從遠方吹來的風暴。

中國自主創新,該警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