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渊下的狂欢丨2019“开门红”战况:200亿亏损换来的高增长

从《寒风割面丨纵评五大上市寿险公司2019开门红:凛冬真的开始了》,到《盛世危言: 透过细思极恐的2018数据,读懂2019寿险公司“开门红”逻辑》,再到《2019财险江湖素描:九年最差业绩VS人太平“三巨头”九年最好开门红》,近日《今日保》以上述三篇文章大胆预判了2019年的“开门红”,无论财寿险,皆不乐观。传统模式作业下,保费增速越高,越危险。

内处爬坡期,外逢经济下行阶段的中国保险业必须准备度过真正的凛冬,这并非危言耸听。日前,一份行业交流数据传出,1月保险业的表现再度印证了《今日保》此前的判断,情况或许更为严峻。

深渊下的狂欢丨2019“开门红”战况:200亿亏损换来的高增长

超高的保费增速下,带来的是经营情况的不理想。行业利润下滑速度居然两倍于保费增速。换言之,保费增速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经营恶化程度就加剧2个百分点。

本期,《今日保》将根据这份行业交流数据素描行业经营之现状。

1

开门真的很红:保费东来,气势如虹

“开门红、开门红,开门不红还叫啥开门红”,2019年的中国保险业气势如虹,一扫往昔低迷,开门大红。

24%、8500亿元,2019年1月行业原保费的增速与保费数字。2018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负的20%,和6852亿元。正负之间44个百分点、近1700亿元保费。

其中,财险保费增幅20%,寿险保费增幅达到25%。

尤其是寿险行业,2019年1月寿险实现6991亿元的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5%;规模保费9631亿元,同比增长28%。

2018年1月,寿险原保费同比负增长-26%,规模保费同比负增长-11.4%,直至8月才实现正增长。原保费情况更为惨烈,直至2018年底才实现正增长,且仅有0.85%。

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为万能险大年,以其为主要业务的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年增幅达37%,为历史顶峰。此后,2017年出现拐点,2018年占比为23%。而2019年1月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占比回升,达到27%,同比增幅40%。

2

谁拉动了财险保费:“老三家”的统治力

2019年“老三家” 合计保费达到1022亿元,市场份额68%,保费增速25%。同期其他财险公司保费增速12%。2018年1月,上述两个数字分别为21%和20%。仅一年时间,“老三家”保费增速领先其他财险公司13个百分点。

期间的猛人乃老大人保财险。2019年1月,人保财险实现保费收入543亿,增速高达31%,市场份额提升3个百分点,达到36%。九年最好成绩,令之回到九年前的市场份额。

同期,平安产险、太保产险的增速仅有19%,固然高于其他财险公司,但并未跑赢行业平均增速。两者市场份额分别出现0.34%和0.13%的下滑。

3

谁拉动了寿险保费:资产负债模式归来

深渊下的狂欢丨2019“开门红”战况:200亿亏损换来的高增长

昨日文章《从负25%到正25%,是谁拉动了一月寿险保费的大跃进?》中,《今日保》通过分析得到结论: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乃1月保费拉动最强劲者。

遭遇了2018年的低迷,这类险企在2019年首月重新抬头,其1月保费增速多超100%,而其保费结构却以保户投资新增款交费为主,其中安邦更属于典型,几乎以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一己之力撑起首月规模保费,以维持现金流。其原保费跌至78名,作为曾经的万能险大户华夏却在原保费排行榜中跃至第三名。

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超五成的有安邦人寿、君康人寿、信泰人寿、上海人寿、泰康养老、珠江人寿、长城人寿。两家明天的险企,华夏人寿和天安人寿保护投资新增款交费不到三成,然而其规模保费却实现了超150%的增幅;宝能系之前海人寿亦如此,该项保费仅占规模保费的0.01%。

上述公司规模保费合计2700亿元,而超过行业保费增速的34家公司中,其余22家仅有700亿元规模。

规模保费增速跑赢行业的寿险公司

深渊下的狂欢丨2019“开门红”战况:200亿亏损换来的高增长

除了上述11家险企外,还有10家中资险企,13家外资险企跑赢行业均速,均在诉说着强劲的保费拉动能力。不过,与上述表格中的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不同的是,其体量过小,拉动有限。

4

惨不忍睹的利润:拦腰斩断,重挫50%

气势如虹的保费并未换来高启的利润,反而带来了利润的腰斩。

根据交流数据,2019年1月行业净利润不足200亿元,同比去年的近400亿利润,下挫50%。

一面是25%的保费增速,1589亿元的保费增量;另一方面是-50%的利润负增长。如此测算,保费每增长1个百分点,净利润就少8个亿。其中,财险利润下挫30%多,寿险最惨,利润下滑近六成。

5

利润低迷四大原因:

投资下滑+管理成本上升+综合成本率高启

利润下滑的原因,与2018年的分析类似,即投资收益下行、赔付和手续费佣金增长、业务及管理费增长外,尚有财险行业综合成本率的恶化。

其一,投资收益下滑超过30%。相比2018年本就已经下行的投资收益,2019年再度大幅下滑,对行业利润的影响可想而知。这也是严重依赖投资收益的寿险利润下滑的注脚。

其二,管理成本的提升。寿险的手续费及佣金上升幅度超3成,财险业务及管理费上涨则到7成。远高于保费增速、甚至3倍于保费增速,这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经营情况的恶化。如果说财险7成增幅的业务及管理费,体现了市场竞争之走向;那么870万代理人的昂贵成本,即体现在了手续费及佣金方面。

其三,赔款及给付的快速增加。1月,产险业务赔款超600亿元,同比增速近30%。保费增幅迅猛的健康险和意外险,赔款同比增长均超过30%,快于保费增速。

其四,作为财险的另一条腿,综合成本率的恶化也是财险行业经营恶化的另一个原因。2019年1月,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达到102.7%,同比上升2个百分点,行业承保亏损达到26亿元,同比下降400%。其中,最大险种车险面临件均保费进一步下滑的现实中,承保迎来亏损,近9亿元,同比减少13亿元。

后记

为什么保费增加的越多,亏损的越狠厉?这种情况将持续多久?经营分化趋势下,《今日保》已经在上述三篇文章中尝试给出答案。

资本市场的波动、转型保障之适应期、车险风云再起笼罩下的财险市场,皆注定了中国保险正处在爬坡期的现实。如何以经营的确定性应对外部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是行业值得思考的命题。

如同中国经济半场转换,中国保险也已经进入半场转换。接下来,看谁忍得寂寞清秋,坐穿转型板凳,守得云开月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