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大学是陶行知长眠的地方,“生活即教育”的精神是否还在?

这所大学是陶行知长眠的地方,“生活即教育”的精神是否还在?

陶行知在1927年,为了实践自己“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在今天的南京晓庄建立了“晓庄实验乡村师范”。历经了90年,“晓庄实验乡村师范”还在,不过早已经物是人非,名字改了,成了“南京晓庄学院”,校区也多了,学生也来自五湖四海。最大的感受是,陶行知先生已经远去了,在现在这所学校里要想找到陶行知先生的影子,也只有纪念馆和老校区旁边的“陶行知墓”了,或许还会在某些人的心中。

这所大学是陶行知长眠的地方,“生活即教育”的精神是否还在?

【1】---这个叫做“晓庄”的小地方,曾经被称为“教育革命的策源地

1927年的晓庄无疑是中国的教育圣地,当时的“晓庄实验乡村师范”,曾吸引了众多的目光,包括蒋介石、蔡元培、蒋梦麟、吴稚晖、冯玉祥、杨杏佛、陈鹤琴、庄泽宣、梁漱溟等知名政界、学界人物纷至踏来,陶行知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老师克伯屈教授更是评价它为:“如大家肯努力,恐一百年以后,大家要回过头来纪念晓庄,欣赏晓庄!这就是教育革命的策源地。”那时候,陶行知先生满腔报负,一心要能过乡村教育改变以乡村为主体的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他要“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可是,时事弄人,他的理念只在晓庄践行了三年,1930年就不得不离开了这里,而曾经的教育革命的生源地--“晓庄实验乡村师范”也被封校了。

这所大学是陶行知长眠的地方,“生活即教育”的精神是否还在?

【2】---今天的南京晓庄学院是在当年的“晓庄实验乡村师范”的基础上建立

作为陶行知先生回国后建立的第一所学校,虽然被封了,但仍然取得了广泛的关注。而1938年,从欧洲再次归来的陶行知在香港发愿,要创办"晓庄学院",一定要将自己生活教育理论应用到大学教育中去,可惜壮志未酬,不幸于1946年病逝于上海,不过他的灵柩回到了他梦开始的地方,永远的长眠于晓庄这个让他倾注无数心血的地方。1951年周总理亲自批复在原址重建“南京晓庄学校”以期能延续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精神,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在2000年由原南京市师范专科学校、南京教育学院、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组合新建南京晓庄学院。算是在字面上实现了陶行知先生"回国三愿"中创办"晓庄学院"的意愿!

这所大学是陶行知长眠的地方,“生活即教育”的精神是否还在?

3】---今天的南京晓庄学院

今天的南京晓庄学院当然已经不是陶行知先生和师生们一起亲手建立校舍和宿舍时的样子了。它现在已经有了现代化的硬件设备,有了将近12个二级学校、46个本科专业的综合性师范大学,不过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依然是它的重要特色专业,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中小学教育人才。不过很遗憾,“生活即教育”已经找不到了痕迹,“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更是早已湮灭于时间里。

沧海桑田,岁月变迁,我们都要记住曾经有一个叫晓庄的地方,让中国曾经站在世界教育的最前端,只因为那里曾有一个高大的身影,他就是能够与杜威和蒙特梭利并列的陶行知!

这所大学是陶行知长眠的地方,“生活即教育”的精神是否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