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從兩大亂局看美聯儲有底線的妥協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 程實 高級經濟學家 錢智俊

導讀

最新數據顯示,2月美國新增非農就業僅2萬人,創下17個月新低。這一消息進一步加重了市場疑思:本輪美聯儲由“鷹”轉“鴿”,究竟會在時間和程度上行至何處?

我們認為,理清這一問題,首先要明辨美聯儲所處的雙重決策亂局:第一,看似強勁的勞動力市場卻撬不動通脹,加速加息的正向效應趨於消退;第二,一度反彈的自然利率正在失去動力,加息和縮表從政策互補變為相互衝突。亂局之中,由“鷹”轉“鴿”是美聯儲不甘心的妥協之舉,並將呈現鮮明的兩面性。

一方面,妥協已經發生,並將繼續發生。由於亂局短期內不會消解,因此美聯儲的妥協有望長期延續,2019年全年料將僅加息一次,縮表進程料將擇機暫停。另一方面,妥協並非沒有代價,讓步並非沒有底線。當前美聯儲由“鷹”轉“鴿”雖將延續美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短期亢奮,但如果過快過猛,則將削弱2020年及以後美國經濟的長期增長中樞。因此,基於百年聯儲的理性底線,2019年重啟QE(量化寬鬆)或降息不會進入美聯儲的政策菜單。

亂局之一:看似強勁的勞動力市場,卻撬不動通脹

美聯儲的加息路徑以中性政策利率為基準,而中性政策利率=自然利率+合意通脹水平。

2018年年末至今,美國經濟通脹預期持續走弱,近期多位美聯儲官員的言論也表明,通脹放緩正是動搖美聯儲加息決心的主因。我們認為,在2018年強勢復甦之後通脹動能衰減,根源在於看似強勁的勞動力市場遭遇了十數年未有之怪現象。

從歷史大局看,本輪勞動力市場復甦“跛足”,重“量”而輕“質”。為從歷史角度考察本輪勞動力市場復甦,我們採用了美聯儲的五維評價體系。其中,僱主行為、市場信心、勞動力流量三個維度側重於復甦之“量”,工資和勞動力配置效率,則側重於復甦之“質”。相較而論,當前勞動力市場復甦的強勁主要體現於數量,三大數量維度的表現不僅全面超越了2007年年末(金融危機前水平),亦在部分單項上好於2000年年末(克林頓“新經濟”繁榮頂點)。但是,在工資、效率這兩大質量維度,本輪復甦均遜色於2007年水平,更遠不及2000年。由此可見,雖然2018年10月以來的平均時薪同比增速多次創下新高,但是放之於歷史座標系中,仍然顯得疲弱。而缺少了薪資增長這一主引擎的發力,成本驅動型的通脹便難以持續形成。

【评论】从两大乱局看美联储有底线的妥协
【评论】从两大乱局看美联储有底线的妥协

從內在邏輯看,加速加息的“調結構”效應裂變,由正轉負。正如我們此前一系列研究所指出,2015-2016年美國薪資增長緩慢,原因在於前期貨幣超寬鬆扭曲了勞動力市場結構,而鴿派慢加息繼續縱容了這一扭曲。從2017年開始,“減稅+加速加息”則構成了美國供給側改革的“雙足模式”,有助於改善上述結構性問題。2017年-2018年上半年,伴隨著加速加息,美國勞動力市場的貝弗裡奇曲線向2000年的狀態趨近,表明結構性問題得到舒緩,並滯後地推升了2018年美國薪資增速和通脹走勢。但是,這一結構優化趨勢在2018年下半年發生逆轉。伴隨9月、12月的加息,美國貝弗裡奇曲線並未繼續優化,而是轉向外移,並且在失業率未能進一步下降的情況下,職位空缺率開始持續上升。這表明,加息節奏可能超過了勞動力市場的承受力,形成了反向超調,並造成新的結構性問題,勞動力配置效率正在下降。這不僅將導致薪資增速的上升放緩,更有可能轉向惡化,並最終拖累通脹走勢。

【评论】从两大乱局看美联储有底线的妥协

從實證檢驗看,負向效應亟待制止,及時放緩加息是順勢之舉。為了驗證上述邏輯,我們進一步地比較本輪加速加息以來勞動力市場的反應。為保持樣本可比性和時效性,我們選取第一時段(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和第二時段(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兩時段的加息節奏、次數和消化時間相同。比較可知,在第一時段的兩次加息落地後,美國勞動力市場的復甦“量”“質”明顯同步攀升,驗證了加速加息的正向作用。但是,在第二時段的兩次落地後,工資維度的提升幅度邊際收窄,同時配置效率的維度不進反退,甚至部分指標弱於第一時段的初始水平。這表明,加速加息的正向效應趨於消退,負向效應開始顯現。考慮到結構劣化向薪資增速的傳導存在時滯,因此當前的薪資增速的上揚只是慣性使然。如果不能及時放緩加息步伐,則終將擠壓薪酬上漲的空間,並制約內生復甦和通脹動能。從美聯儲收集的調查數據來看,較之於2018年1月,2019年1月經濟學家們對美國通脹預期的期限結構已經出現了反轉,從迅速上行轉變為漸次下行,2019年2月這一反轉進一步強化,表明放緩加息的必要性正在持續凸顯。

【评论】从两大乱局看美联储有底线的妥协

亂局之二:一度反彈的自然利率,漸次失去動力

在釐清通脹疲弱的原因後,我們繼續討論加息進程的另一大決定因素—自然利率。2017-2018年,伴隨經濟的強勁復甦,美國自然利率開啟反彈,支撐了政策利率攀升。但是,展望2019年,自然利率的上行動力正在漸次衰退。在自然利率未能穩健提升的情況下,加息和縮表的關係由互補,轉變為相互衝突。因此,為保證加息節奏在放緩的同時兼具靈活調整的餘地,縮表進程將大概率先行暫停。

自然利率上漲的長短期動力衰退。短期而言,財政政策的進退是自然利率漲落的重要影響因素。2019年,美國財政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均受到制約。長期而言,作為自然利率的主引擎,勞動生產率的上升也將在2019年遭遇困境。一方面,當前美國勞動力市場之所以能夠維持較強韌性,是因為大量的長期失業人口被激活,重新進入市場,但是這部分勞動力存在素質低下、技能不足的缺點,同時特朗普政府始終未在就業培訓上投入足夠資源,因此將逐步“稀釋”現有的勞動力生產率。另一方面,由於前期加速加息引致的財務成本將在2019年逐步顯現,疊加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近期美國企業信心開始轉弱。這料將抑制長期投資意願,從而減緩資本深化進程,同樣也會拖累勞動生產率的增長。有鑑於此,2019年美國自然利率上行動力恐將不足,因而需要美聯儲相應調降中性政策利率的預期水平,放緩加息進程。

縮表與加息由互補轉向衝突。長期來看,由於適宜的金融環境也是自然利率上行的必要條件,因此,2019年美聯儲縮表的政策空間正在急速縮減。一方面,根據美聯儲工作論文測算,美聯儲縮表對流動性的衝擊具有非線性上升的特徵。即隨著表內證券資產規模的下降,每縮減一單位資產對短端利率的邊際提振作用將顯著增強。由此,在進入2019年之後,即使美聯儲不擴大每月縮表力度,其造成的流動性壓力也會大幅增強。另一方面,對當前美國市場而言,流動性好、安全性強的資產高度稀缺,市場流動性偏好抬升,因而可能進一步放大縮表對流動性風險的擴張作用。有鑑於此,隨著當前經濟形勢的轉變,繼續推進縮表非但不能匹配自然利率的上升和加息進程,反而會拖累後兩者。考慮到相較於縮表,加息作為傳統政策工具,具有更加精準的調控方式和效果預期,因此暫停縮表進程,使加息進程更加具有靈活性,將是應對未來經濟不確定性的合理方式。

亂局之中,有底線的妥協

綜上所述,2019年,美聯儲貨幣政策已遭遇兩大亂局。作為政策利率的決定因素,通脹和自然利率的走勢將同時出現較大的不確定性,因而中性政策利率的提升料將顯著放緩。

我們認為,亂局之中,美聯儲將做出由“鷹”轉“鴿”的無奈妥協。一方面,這一妥協將具有延續性。由於亂局短期內不會消解,因此“鴿派”立場有望長期延續。2019年美聯儲將大概率僅加息一次,加息時點將根據經濟走勢相機抉擇。美聯儲暫停縮表的可能性正在上升,並有較大概率在2019年下半年落地執行。另一方面,這一妥協將保有底線。當前美聯儲由“鷹”轉“鴿”雖將延續美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短期亢奮,但如果在程度上矯枉過正,則將削弱2020年及以後美國經濟的長期增長中樞。

迫於亂局的階段性妥協,既不改變美國仍處於復甦通道的現實,也不意味著百年聯儲決策理性的徹底崩塌,因此,本次妥協不會走向極端鴿派,2019年重啟QE或降息不會進入美聯儲的政策菜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