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下五千年(104)鴻門宴

鴻門宴,指在公元前206年於秦朝都城咸陽郊外的鴻門(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新豐鎮鴻門堡村)舉行的一次宴會,參與者包括當時兩支抗秦軍的領袖項羽及劉邦。

中國上下五千年(104)鴻門宴

此次宴會在秦末農民戰爭及楚漢戰爭皆發生重要影響,被認為間接促成項羽敗亡以及劉邦成功建立漢朝。

事件主要參與者

  • 項羽
中國上下五千年(104)鴻門宴

  • 劉邦
中國上下五千年(104)鴻門宴

項羽麾下之參與者如下:

  • 范增 (參謀)
中國上下五千年(104)鴻門宴

  • 項莊 (堂弟、部將)
  • 項伯 (叔父、部將)
  • 陳平 (項羽手下都尉)

劉邦麾下參與者如下:

  • 張良 (參謀)
中國上下五千年(104)鴻門宴

  • 樊噲 (部將)
中國上下五千年(104)鴻門宴

  • 曹無傷 (左司馬)

背景

公元前206年,當時為沛公的劉邦率領義軍攻破武關,進入關中地區。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劉邦入關後,與秦民約法三章,並派人駐守函谷關,以防項羽進關。

當時項羽剛剛於鉅鹿之戰取得勝利,並殲滅了秦軍的主力,正向關中進攻。當項羽到達函谷關後,得知劉邦已經攻陷關中,一怒之下攻陷了關隘,並推進至戲水之西。

劉邦當時與其軍隊同處霸上,暫未有會見項羽。當時項羽的兵力大約是400,000人,劉邦軍隊共約100,000人。

事件經過

項羽的策劃

劉邦手下一位將領曹無傷派人向項羽通報,稱劉邦準備自立為關中王、委任秦王子嬰為丞相,並將據有咸陽城內所有珍寶。項羽得到這消息後感到非常憤怒,並準備攻擊劉邦。

項羽手下的首席參謀范增勸項羽儘快進攻劉邦。范增認為:劉邦性格喜好錢財、美色,但到了關中後並不曾取奪財物和女人,是志向遠大的表現。為免將來成為禍害,應該趁機攻擊劉邦。

劉邦的準備

項羽的叔父項伯得知范增的計劃。由於他和劉邦的參謀張良關係友好,因此乘夜前往劉邦的軍營,會見張良並告訴他有關計劃的詳情。項伯最後建議張良逃亡,但張良決定報告劉邦。

劉邦對這個消息感到非常震驚,並立刻向張良請教對策。由於雙方軍力懸殊,張良建議劉邦透過項伯的協助,減低項羽的疑心:

(張)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

沛公黙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

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

劉邦召見項伯,以兄禮對待(項伯比張良年長,故劉邦以對兄長之禮對待項伯),並以聯姻的承諾,請求項伯向項羽求情。項伯回到項羽軍中,向項羽表達劉邦的善意,並建議項羽亦以禮相待。項羽承諾依從項伯的建議。宴會開始

劉邦第二天率領百多名騎兵會見項羽。雙方於鴻門會面。

劉邦對項羽稱自己得入關中屬僥倖,但有「小人」從中挑撥,使兩人之間產生誤會。項羽回應道:「是曹無傷(左司馬)派人向我說有這種事,否則我也不會來這裡」。他隨即邀請劉邦參加宴會。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中國上下五千年(104)鴻門宴

宴會開始時,項羽和項伯面東而坐、范增向南而坐。劉邦坐在范增的對面,張良則在項羽對面。

范增不時向項羽打眼色,舉起自己的玉佩3次,示意項羽儘快行動。項羽不發一言,未有理會。范增於是傳召項羽堂弟項莊,吩咐他在席上舞劍,乘機刺殺劉邦。項莊進入酒席之中,向項羽請求准許他舞劍為樂,並在項羽同意後立即拔劍起舞。

項伯亦隨即拔劍揮舞,並以身體阻擋項莊,使其無法攻擊劉邦。張良立刻離開酒席,並通報在軍門外的劉邦部將樊噲。

樊噲帶著劍和盾強行闖入酒席,向項羽怒目而視(「頭髮上指,目眥盡裂」)。項羽詢問了樊噲的姓名後,稱讚他為「壯士」,並吩咐從人賞賜樊噲一卮酒,樊噲一飲而盡。項羽又賞賜一隻豬前腿(彘肩),樊噲直接把豬腿放在盾牌上,用劍「切而啖之」。項羽問道:「壯士能復飲乎?」

樊噲趁機向項羽指出:楚懷王(熊心)曾下令「先進入關中的人便可做關中王」。劉邦雖然先入關中,但並未立刻自立為王,而是退軍等待項羽到來。他認為項羽是有意殺死劉邦,要求項羽打消這個念頭: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而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

項羽未有回應樊噲,只吩咐他就坐。劉邦逃走

劉邦稱要上廁所,和樊噲一同離席。不久項羽派陳平召喚劉邦。劉邦認為應該先辭行,樊噲反對,認為現時的情況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不能再拖延時間,且言「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結果劉邦和樊噲帶同夏侯嬰、靳強和紀信等將領一同逃走。逃走前,劉邦吩咐張良把帶來的一對白璧送給項羽、一對玉斗送給范增。

張良回到席上,獻上禮物,並代劉邦向項羽賠罪。項羽收下了璧玉,放在桌上;范增則拔劍撞破了玉斗,並斷言劉邦將會奪取項羽的天下:

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劉邦回到軍中後立刻處死了曹無傷。

後續

范增的預言在數年後應驗:項羽和劉邦在隨後的四年進行了大規模的戰爭 (史稱楚漢戰爭),最後項羽敗北,在烏江自刎而死,劉邦建立漢朝,是為漢高祖。

後世不少人認為項羽在事件中缺乏當機立斷的能力,間接導致范增的計劃失敗,亦埋下了自己日後敗死的伏線。

「鴻門宴」一詞在後世被用作比喻「不懷好意的筵席」。「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以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皆成為名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