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当中的半声唱法和轻声唱法

今天为大家讲解一下歌唱当中的半声唱法和轻声唱法的训练,经常遇到一些人在唱歌时,为了追求高音量而大声喊叫,而且更多的是运用真声在喊唱,这种喊唱的声音位置低,喉音很重,声区不统一,声音缺乏美感,到了一定的高度就很难再唱上去,即使喊上去了,声音也非常的难听。

歌唱当中的半声唱法和轻声唱法

那么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实际上采用轻声唱法教学的方法,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就是解决问题的捷径,轻声唱法的训练,可以加强声带肌能的耐力,既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又能医治受伤的声带,我国著名的声乐教授王福宗,采用的就是微声唱法,他训练出国内著名的歌唱家,不仅这些人能够唱好民歌,也能够演唱比较多的,西洋歌剧咏叹调,为了能够唱出很高的音,总是努力的将喉咙打开,唱轻声,这样久而久之,可以唱出连自己都感到吃惊的很高的声音!

实践证明轻声唱法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他在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气息支持,稳定的猴头状态,有头腔共鸣的位置,用微弱的音量自然放松的歌唱具有良好的作用,他很容易让学生接受,在较短的时间内拥有较好的效果,使学生很快的能够找到声音的位置。

歌唱当中的半声唱法和轻声唱法

哼唱练习

哼唱练习很容易获得假声和混声,对声区的统一有很大的帮助,用闭口哼唱和开口哼唱交替练习,使声音逐渐变竖变圆,变集中,使集中的声音往头腔里输送,以进一步获得头腔共鸣,练习室的要求,首先要把声音的位置挂在鼻咽处,尽量找到一种晕乎乎的感觉,其次笑肌提起来,自然的面带微笑,喉咙要自然的放松打开,喉头要放在最低的位置上,在横膈膜有力的支持上去进行哼唱,全身要通畅,尤其是肩胸等部位要放松,向下叹着唱,最后在正确的哼鸣下,带去其它的母音,在带入其它母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面罩共鸣的位置,呼吸支点等都要与哼鸣相通,包括声音走动的方向,路线,感觉都要一致,交替使用开口和闭口,的发声练习,可以帮助把声音的集中点保持在头腔的最高部位,如果歌唱者在哼唱一个长音的时候,肌肉是放松的,能够把下巴慢慢的放松下来,直到一张口就能够形成一个哼鸣,哼唱的正确姿态,对以以上几个方面进行逐项检查,反复练习,一直到张口就正确,然后再将哼鸣。

歌唱当中的半声唱法和轻声唱法

哼唱抽掉

由于哼唱的用力较小,声音较轻,声音一直回旋在鼻咽和鼻腔之间,因此便于体会鼻腔和鼻咽腔的共鸣,在做哼唱练习的时候,喉头一定要放松,我们要记住哼唱是大声唱的基础,只有掌握好哼鸣的位置,哼鸣的色彩才能够使声音,往鼻炎以上的眉心处集中,而获得高位置的头腔共鸣,这一点要反复体会,反复的练习才能够体会到真假声结合的自然的歌唱状态!

欢迎大家评论留言,想知道更多音乐知识请关注爱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