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中国诗词大会》?苏泓月带你从花蕊夫人宫词中学习诗歌鉴赏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首诗中梅花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与思想品格?

这是应试版的古诗赏析。


无题

花蕊夫人

五云楼阁凤城间,花木长新日月闲。三十六宫连内苑,太平天子住崑山。

依据年代背景,分析花蕊夫人写作的地点与发生的故事。

分别介绍诗中五云楼、凤城崑山以及三十六宫斗的典故,以及花蕊夫人为什么要写这些典故?

“三十六宫连内苑”的情况在历史以及文学作品中多有发生,举例解释。

这是苏泓月历史考证版的诗歌鉴赏。


苏泓月,第十二届文津图书奖、2016年度中国好书奖得主,文学功底深厚,代表作有《李叔同》、中国古代音乐名物考《古乐之美》。

上面这首花蕊夫人宫词赏析出自苏泓月的《宣华录:花蕊夫人宫词中的晚唐五代》(以下简称《宣华录》),这本书中摘录了前蜀花蕊夫人的98首宫词,每首宫词对应一篇解析,每篇解析又配以全彩文物图片便于理解赏玩。

我们总认为诗歌鉴赏只能按部就班的从:诗眼题眼、典故引用、修辞手法、深化理解、抒情方法等方面入手。这本《宣华录》另辟蹊径从宫词本身入手,探究典故考证历史以诗证人。

我来说说这本书给我的启事。

不懂《中国诗词大会》?苏泓月带你从花蕊夫人宫词中学习诗歌鉴赏


1、读宫词是在探讨考证

五代十国时被称作花蕊夫人宫妃有三位,她们都美貌脱俗、能歌善赋、多才多艺。

其一是前蜀主王建的淑妃徐氏,在宫中称为花蕊夫人,与合德飞燕一样姐妹共侍一夫,姐妹皆受宠幸。王建去世后花蕊夫人的儿子王衍即位,花蕊夫人成为順圣皇太后。

其二是后蜀主孟昶的惠妃,青城人,孟昶降宋后,她被赵匡胤宠幸。

其三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宫人,喜欢赋诗,李煜投降后,被俘进入宋宫,后被晋王所杀。

《宣华录》的一大难点便是确定哪位花蕊夫人创作了书中诗句,当然这些线索都在她的诗中。

花蕊夫人有诗云“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诞辰日”,官家是那时候对皇帝的称呼。《蜀梼杌》中记载着:“咸康元年七月丙午,衍应圣节,列山棚于得贤门。是日,有暴风摧之……”,应圣节是皇帝的诞辰,一般道法儒三家同贺。

浦江清先生也考证,“是岁之七月朔为任辰,丙午应该是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正是七月十五。而《旧五代史》与《宋史》等典籍都表明后蜀主孟昶的生辰是天有十六年,岁在己卯十一月十四,与中元节没有关系。

由此可以排除后蜀主的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宫词有一句“缘是太妃新进入”,这里的太妃对应的是翊圣皇太妃。这位翊圣皇太妃是王建的宠妃,也是花蕊夫人一母同胞的姐姐,所以这句宫词的写作者应该是王衍的生母王建的徐贵妃。

另一方面前蜀崇尚仙道,《宣华录》中有宫词云,“五云楼阁凤城间”、“天子亲簪白玉冠”、“不羡乘鸾入烟雾,此中便是五云乡”,蓬莱仙馆、瑶池琼岛、五云山无不表现出对仙道的向往。

从这些细节都可以判断出《宣华录》中这位花蕊夫人,是前蜀主王建的徐贵妃,也就是王衍的生母順圣皇太后。

宫词是对历史的考证,苏泓月博古通今在《宣华录》中对诸多细节进行考证,让我们一睹宣华苑的风貌。

不懂《中国诗词大会》?苏泓月带你从花蕊夫人宫词中学习诗歌鉴赏


2、读宫词是通识学习的方法之一

宫词中包含大量的典故与常识,细细品读,会在感叹浅薄自我的同时有所进益。比方说下面这一首:

锦城上起凌烟阁,拥殿遮楼一向高。认得圣颜遥望见,碧阑干映赭黄袍。

这首宫词中锦城是蜀都的别称,前蜀主王建(花蕊夫人的丈夫)夺蜀建立政权。蜀一向是物产丰富的富饶之地,自古盛产茶叶、布帛,织锦的技艺尤其发达,有蜀锦绚美似繁花的说法,汉代时这里一度成为官锦的产出地。

如此富饶也给了王建丰盈的国库,王建在这里建立了一座与唐朝凌烟阁类似的扶天阁。

唐太宗李世民感念一起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其中包含: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李孝恭、尉迟敬德等,皆真人大小,褚遂良题字。

相比于唐朝的凌烟阁,王建蜀都的扶天阁气势更为恢弘,有“拥殿遮楼一向高”的气势。但这座扶天阁拥有和凌烟阁相同的命运,前者毁于战乱,后者在一场大火中销声匿迹。

如果没有这场大火扶天阁也可能会如王衍建立的宣华苑一般,亡国之际毁于一旦。

这首词中还有另一个知识点“赭黄袍”,我们知道古人尚黄色,从殷商开始,人们就认为黄色是大地的颜色,战国末期有一位纵横家邹衍以五行相生相克推出五德,被秦始皇接受,就有了后来的,用水德色尚黑,用火德色尚红,用木德色尚青,用金德色尚白,用无德色尚黄。赭黄是皇家的颜色,是万万不能僭越的。

不懂《中国诗词大会》?苏泓月带你从花蕊夫人宫词中学习诗歌鉴赏

类似这样的通识学习,在《宣华录》中随处可见,如“东内斜将紫禁通,龙池凤苑夹城中”,一句中龙池与凤苑相对应,分别指龙跃池与宣华苑,紫禁顾名思义就是皇宫。关于紫禁的称呼来源是对天象的观察,天上的恒星被分为三垣:上垣太微垣、中垣紫微垣、下垣天市垣。垣就是咱们现在说的城垣,中垣紫微垣位于永恒的北天中央,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天宫也就是紫宫,禁卫森严,因此也称紫禁。理所当然的,紫色也是尊贵的象征,一般人不能随便乱穿。

又如“立春日进内花园”一句中就可以学习关于立春的常识,依据农耕社会的传统,春季栽种,夏天生长,秋季丰收,冬天储藏。春节从节气上看应该是立春日,象征一年中春天的开始,事实上绵延两千年一直是这样的。直到民国推行公历,国民政府将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这样春节原本的意味也就消失了。

不懂《中国诗词大会》?苏泓月带你从花蕊夫人宫词中学习诗歌鉴赏


3、读诗是在解谜

古时候有一种说法迷藏二字入不得诗,对此花蕊夫人不同意,她在宫词中说:

内人深夜学迷藏,遍绕花丛水岸襄。乘兴或来仙洞里,大家寻觅一时忙。

这其中“内人”和我们提到过的“官家”一样都是指皇上,也就是王衍。夜半三更王衍和某位美人,月下迷藏,调情游戏。这种趣事也曾发生在唐明皇与杨玉环身上,坊间传闻,一日玉环与明皇在皎洁的月光下,用锦帕遮挡双目,在方丈之间,相互捉戏。玉环在衣袖上结了很多垂着流苏的香囊,不时用香囊撩弄,唐明皇抓不到人,只抓了一堆香囊在手中。

《莺莺传》中莺莺与元稹月下相会,互诉衷肠。

在花蕊夫人眼中,诗本身是一种迷藏戏,诗人在有限的空间里搭津梁、造山海,无异乎悬架迷宫。字面意思,字底意思,引申意思,暗喻意思,写诗的人,看上去在明处,诗的情景,看上去真实简白,然而落笔成韵,情义曲深,言不尽意,总有回环勾连的曲径隐藏在诗的背后。读诗的人,与诗中人隔了数层纱,蒙着眼睛,凭直觉、听觉、触觉、嗅觉去捕捉,试图解开谜底。

苏泓月的这本《宣华录:花蕊夫人宫词中的晚唐五代》便是在解谜,用一本书、98首宫词、300张配图、数年光阴、无数典籍,还原一个早已消失的繁华世界。

莎翁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应试有标准答案,而人生没有标准答案。读诗也好,学习也罢,兴趣使然,自得其乐,没有固定格式,没有固定方法,乘兴而来,探究别样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