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进入养老统筹后,这笔钱该不该上缴?

事业单位从2014年10月正式实行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并轨后,有些事业单位(比如学校)实行的是从个人工资中直接扣除“五险一金”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直接由单位财务人员从个人工资中转账,方便快捷,免不了许多麻烦。但随之问题来了,单位人员有的并不清楚自己的钱被扣了多少?是多扣了好还是少扣了好?因为扣款基数是以上一年的收入为准,因此对于有些收入(比如班主任费,奖金,绩效工资等)是否应该计入,和财务人员争论不休。


事业单位进入养老统筹后,这笔钱该不该上缴?​特别是对于其中一项――职业年金――作为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给予照顾的措施不理解,认为自己现在的工资中少了4%,工资因此缩水了,因此,认为工资基数应该小了好,上年工资以外的收入还是不要计入。

​现在,咱们就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职业年金性质其实是国家财政对于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补助措施,占本人收入总额的4%,但在扣除4%后,财政要补贴8%,个人账户养老金因此多了12%,也就是说,财政补贴在这项上是个人扣除的两倍。
事业单位进入养老统筹后,这笔钱该不该上缴?​​有人担心,如果自己退休前不幸走了,这个钱是不是充公了?其实,完全不必担心,因为按照规定,这个钱是可以继承的,无论什么时候,这个钱都不会进入公共账户。这种情况好像是公积金,只是相比较而言,这个钱退休或亡故之前不可以提取罢了。至于扣除的时候,是扣多了好,还是扣少了好,也就是上年基数大了还是少了好,就很容易看出了。

事业单位进入养老统筹后,这笔钱该不该上缴?​个人认为,绝对是扣多了,财政补贴的多,虽然眼时到手工资少了点,但长期来看还是这样划算。你说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