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中的那些鳥兒

我國古代的青銅器中,以動物為造型者在數量上不算很多,卻是精品迭出。尤其是鳥型器皿,可稱得上精粹中的精粹。

青銅器中的那些鳥兒

殷商時期最常見的是鴞鳥形象;到了兩週,鶴和鳳更為常見;秦、漢文化則常見雁形象。其中,尤以晉文化偏好美麗的鳳鳥和兇悍的鷙鳥,以精湛的設計和製作水準將古代青銅藝術推向極致。

青銅器中的那些鳥兒

鳥形器一般開口於鳥獸的背或頭,蓋上蓋子後,整器渾然一體。這些器物的設計者和製作者們,能夠捕捉到鳥最靈動的瞬間,將之凝固於永恆。看完以下器物,你一定會驚歎於中國古代造型藝術的魅力。

西周晉侯鳥尊酒器

高39釐米,長30.5釐米,寬17.5釐米。整個鳥尊以鳳鳥回眸為主體造型,頭微昂,高冠直立。禽體豐滿,兩翼上卷。在鳳鳥的背上,一隻小鳥靜靜相依,並且成為鳥尊器蓋上的捉手。

青銅器中的那些鳥兒

鳳尾下設一象首,象鼻內捲上揚,與雙腿形成穩定的三點支撐,全身佈滿紋飾。造型寫實、生動,構思奇特、巧妙。鳥尊的蓋內和腹底鑄有銘文“晉侯作向太室寶尊彝”,可證明為宗廟禮器。

趙卿鳥尊

通高25.3釐米,長33釐米。1988年山西太原出土,山西博物院藏。酒器。全器為昂首挺立的鷙鳥形。鳥有冠,雙角,圓目,尖喙。

青銅器中的那些鳥兒

細長鳥頸,腹腔中空,頸、頭、喙相通,鳥背開小口設一小蓋,蓋有鏈條與虎形提樑相連。鳥足粗壯有蹼,鳥尾下下設一虎形支腳。通體浮雕翅翼,細刻羽毛,造型獨特新穎,裝飾富貴華麗,為晉國青銅器代表作品。

鳥蓋瓠壺

高40.8釐米,最大腹徑18.2釐米。1988年太原市金勝村出土。盛酒器。壺蓋為圓雕的鷙鳥形捉手,鳥喙大張,雙目圓睜,全身飾精美的羽翎紋,層次分明;爪抓兩條奮力掙扎的小龍。

青銅器中的那些鳥兒

鳥腹下有子口凸榫,套於壺體母口內。壺頸長而側傾於一側,鼓腹上有一虎形鋬,虎口銜一環,有鏈條與蓋鳥尾連接。壺口沿下飾一週綯索紋,腹部飾4組乳丁蟠虺紋帶。匏壺與中國古代天文學中的“匏瓜星”有關。

婦好鴞尊

通高45.9釐米,口長16.4釐米,總重16.7千克。整體作鴞形,頭部微昂,圓眼寬喙,小耳高冠,胸略外突,雙翅併攏,兩足粗壯有力,四爪據地,寬尾下垂,作站立狀,形態生動。

青銅器中的那些鳥兒

其周身紋飾精美,背後靠頸處有鋬,鋬端裝飾獸頭,面中部分及胸前中部各有扉稜一道,冠外側有羽紋,內側飾倒夔紋,上有鈍角。喙表飾蟬紋,胸中部飾一大蟬,形象奇特。頸兩側各飾一身兩首的怪夔一條,張口怒目。

青銅器中的那些鳥兒

兩翅前端各有三角形頭的長蛇一條,蛇身緊盤,上飾菱形紋。頸後部連同鋬內壁面飾一大饕餮紋。尾部又飾鴟鴞,圓眼尖喙,雙足內屈,兩翼展開作飛翔狀。

鴨形盉

青銅器中的那些鳥兒

高20.5釐米,寬17釐米,長30.8釐米。以鴨腹為器身,鴨嘴部開口,上面加蓋,腹下鑄柱狀足,鴨首當流,比例勻稱,線條流暢。為西周青銅器精品,現藏於哈佛大學美術館。

倗季鳳鳥尊

通高50釐米,胎體厚重,質地精良,保存極佳。通體表現一隻昂首挺立的鳳鳥形象,頭頂花蕾狀高冠,勾喙前伸,長尾披垂。鳳鳥的背部設置圓拱形器蓋,蓋上挺立一隻小鳳鳥,一幅神情怡然的樣子。

青銅器中的那些鳥兒

大小鳳鳥通身均裝飾鱗狀羽紋等紋樣,繁複而美觀。尊蓋內側有2行8字銘文:“倗季乍祖考寶尊彝”,標明其為商周時期有名的倗氏家族某位成員所作的青銅禮器。

子作弄鳥尊

通高26.5釐米,寬22.8釐米。以鷹為形,尖喙,首與身分體,用榫卯結合,可開合。首飾羽紋、回紋和點紋。

青銅器中的那些鳥兒

頸部飾變形夔紋,內填回紋,肩部媚夔龍紋,背部飾高浮雕羽紋,腹部飾鱗紋和夔紋,足部飾雲紋。首背後錯金四字“子乍弄鳥”。此器據傳山西太原出土,很可能是晉卿趙簡子或趙襄子自用的酒器。

[聲明:本文由淘古趣平臺自互聯網蒐集並整理發佈,侵刪。同時,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