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繼承製度看中國為什麼沒有發展成資本主義而英國可以

中國清代的人口,為什麼大爆炸,達到四億多人?通常對這個問題的解釋,分兩個方面。

第一,是雍正皇帝搞的“攤丁入畝”制度,也就是皇家不再收人頭稅了,只按土地面積收土地稅。那好啊,既然生孩子不用交稅,老百姓就拼命生唄。

第二個原因,是來自美洲的作物,像玉米、番薯和土豆在中國大面積種植。這些作物產量大,而且對環境也不太挑剔,所以同樣是這片土地,出產的糧食多了,能養活的人口也就多了。

其實,中國人口多,多和少其實是一個相對概念,中國人口多,是相對於歐洲人口數量而言的。那為啥中國人口比歐洲多呢?

有一位學者提出了另一個概念:因為繼承製度不一樣。

這個角度很有意思。中國歷史上,基本採用的叫“嫡長子繼承製”。但是這個地方的繼承,是指王位或者爵位,而不是財產。至於財產,基本上從貴族到平民,都是均分財產,所有的兒子都有平等的一份。

從繼承製度看中國為什麼沒有發展成資本主義而英國可以

過去在農村,分家產那可是一件大事,往往要請長輩和村裡有威望的老人來主持。這種財產繼承製度,叫“析產製”。析,是分析的析,分開的意思。

而在歐洲,不僅爵位,而且財產,都是長子繼承製。這是我們中國人很不熟悉,也很難理解的一種制度。簡單說就是,一家子的名位、財產,都歸長子所有。那其他兒子怎麼辦呢?

該怎麼辦就怎麼辦,你長大了,在家裡混吃混喝可以,但是不可以在家裡結婚,更不可能繼承財產。所以,歐洲很多家裡的小兒子,一旦長大成人,就不得不出門去闖蕩。有的去做生意,有的去當神父,有的乾脆就流落成了盲流。這種制度,在歐洲普遍存在,英國執行的最好。

你可能會說,這沒道理啊,同樣是兒子,一奶同胞,為什麼這麼不公平呢?

公平這個事很難講,它是中國人眼裡的公平。在歐洲,這個制度早就形成了,從中世紀開始一直都這麼搞,大家也都習慣了。

問題在於,這個制度是怎麼形成的?

其實,長子繼承製是歐洲封建制度的必然結果。中世紀歐洲的封建制度是啥?假如你是一個國王,你把土地分封給一堆公爵侯爵伯爵,為的是啥?為的是你將來要打仗的時候,他們能出錢出人啊。如果他們生一堆兒子,然後把家產都分了,最後遍地都是小領主,打仗的時候,誰還能出錢出人啊。所以,從根本上,封建制度就是不允許財產分割的。

但是中國的情況就不一樣了。中國的封建制度結束得比較早,皇權制度從秦朝開始就已經建立了,這是中國在政治上的早熟。那對於皇權來說,巴不得有“析產製”啊,你們就拼命生兒子,拼命分家產,到最後遍地都是小地主,對皇權才不構成威脅。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漢武帝搞的推恩令。表面上說得好聽,推恩令就是把皇帝的恩寵推給你的每個兒子,分來分去,大諸侯變成了小諸侯,誰也沒能力跟皇權較勁了。

你看,中國和歐洲這兩種繼承製度,必然導致人口規模不一樣。

在歐洲,小兒子不得不出門闖蕩,那靠譜的職業是啥?要麼參軍,要麼進修道院當神父,要麼去當殖民者、商人、探險家。天天居無定所,而且還沒錢,上哪兒能結婚生孩子呢?

但是中國人,所有的兒子都能分到一份家產。老爺子老太太天天操心,為每個兒子娶媳婦抱孫子,這種文化傳統下,人口繁衍速度當然就快。

我看到過一份人口學的材料,近代歐洲人平均結婚年齡都在28、29歲。而中國,過去農村14、15歲結婚是普遍現象。

從繼承製度看中國為什麼沒有發展成資本主義而英國可以

所以,就拿16世紀來說,中國的明朝人口一個多億,而歐洲大陸才五千萬,英國才幾百萬人。因為英國人把長子繼承製執行的比較徹底,當時有25%的年輕人是終身不結婚不生孩子的。

這個人口規模的差異,當然就反應在經濟上。所以,中國古代經濟比歐洲要發達得多。

但是,這個繼承製的區別,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又起了完全相反的作用。英國之所以在歐洲第一個建成了資本主義,跟長子繼承製是有很大關係的。你想,因為財產不分割,很多代之後,因為結婚、聯姻,地產越滾越大,形成了大地產。這就是資本積累啊,所以工業革命在英國一開始,社會上就有成規模的資本可以投資建工廠。

更重要的是,那些被迫出門闖蕩的小兒子們,他們變成了誰?在那個環境下,就變成了商人、殖民者、冒險家。這些人你別看他沒有繼承權,但是從小生長的環境好啊,有錢上好學校啊。什麼牛津劍橋,這些大學裡面全是貴族子弟。當時英國甚至有一個現象,就是那些沒有繼承權的小兒子們,反而教育水平比長子要好,為什麼?

沒辦法,將來他們到社會上,要憑自己的本事去打拼啊。這些小兒子也沒什麼盼頭,所以進取精神、冒險精神就特別強。英國後來號稱“日不落帝國”,在全世界那麼多殖民地,哪兒來那麼多殖民者和官員?就是因為這種小兒子多啊。

從繼承製度看中國為什麼沒有發展成資本主義而英國可以

還有一點,這些受過良好教育的小兒子們,把所謂的紳士風度傳播到了社會各個階層,形成了獨特的大英帝國的紳士文化。後來,英國貴族整體社會形象比較好,跟這個也有關係。所以,英國發展資本主義,就有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大兒子出資本,小兒子們負責冒險搞經營。貨幣資本和人力資本都有了,資本主義就這麼順利地發展起來。

再來看我們中國。原來經濟發展是不錯的,但是中國的小農經濟,在資本主義時代就玩不轉了,資本積累起來困難得多。就算積累起來了,老爺子一死,一分家,又變成了一堆小資本。而且地主家的孩子,反正將來都可以分到一份家產,那混吃等死的敗家子就多,進取精神也就不夠嘛。

所以,繼承製度的不同,對於兩個民族在近代的命運,也有很大的影響。

一個文化因素不一樣,它的形成往往是偶然的,在不同的時期,發生的作用也不一樣。你在這個階段,因此獲得了一種優勢,在另一個階段,也許就變成了劣勢。這種轉換,往往出人意料。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個贊和關注一下,有不同意見的可以評論一下,專欄裡有人多有趣的文章,供看官們查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