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幼兒園教小學課程,孩子還能學點啥?

近日,教育部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禁止提前教授識字、計算、英語等課程。

業內人士稱,幼兒園的基本教學模式應該是遊戲模式,而不是教學模式。幼兒園“小學化”,會對孩子們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一石激起千層浪,部分家長表示支持,更多家長卻很無奈,“又要應試,又要素質”, “孩子在幼兒園還能學什麼東西”……

不讓幼兒園教小學課程,孩子還能學點啥?

這種擔心有必要嗎?

那我們先來看看,幼兒園“小學化”的危害有哪些?

  • 扼殺幼兒的生長天性,剝奪孩子游戲的快樂,減少了孩子自主學習、創造和探索的機會。
  • “小學化”的教育過程中往往只注重量的傳輸,卻忽視了質的吸收,不但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反而阻礙了孩子思維的發展。
  • 違背教育和孩子成長規律,卻忽視對自主能力的培養。拔苗助長,會影響小學的後續學習。
  • 讓孩子過早背上課業負擔,超出能力範圍的知識,容易給孩子帶來挫敗感,造成厭學情緒。
  • 遏制幼兒智力的全面發展,不利於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不學知識,孩子該學什麼?

不讓幼兒園教小學課程,孩子還能學點啥?

——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有研究表明,孩子早期的語言技能(如字母識別能力和語音敏感性)越好,後期學術能力越高。因此,在孩子0-6歲,培養孩子語音敏感性很重要。

要讓孩子聽到各種聲音、各種語言,培養孩子對語言理解的能力,特別是說和聽的能力。

方法:

  • 多跟孩子說話:

父母們首先要多跟孩子說話,讓他們熟悉語言,才能讓孩子對語言保持高度的敏感。

不讓幼兒園教小學課程,孩子還能學點啥?

  • 讓孩子有話可說:

儘量尋找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談論,不脫離孩子的認知範圍,孩子才能“說”出來。

  • 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意願:

當孩子說出對一件事情的理解時,不管想法正確與否,結果怎樣,家長都不要抹殺孩子的積極性。

  • 多講,多練:

語言是在實踐過程中發展的。培養孩子的口語能力,必須讓他們多講多練。

讓他們複述聽過的故事、講述圖書的內容,編故事,在日常生活中同別人交談等。

不讓幼兒園教小學課程,孩子還能學點啥?

——培養孩子學習習慣

良好的習慣對幼兒身心的健康、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都是至關重要的,將伴隨孩子的一生,使孩子終身受益。

家庭教育要有意識促進孩子的生活、學習、思維、人際交往等行為習慣的養成。

  • 利用興趣法:

要使幼兒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就必須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需求,儘可能把期望幼兒學習的內容,轉化為幼兒的興趣和需求。

不讓幼兒園教小學課程,孩子還能學點啥?

  • 細微入手法:

幼兒的教育要講細節,從細微處著手進行訓練,有目的增強幼兒的學習意識。

  • 榜樣示範法:

除了樹立良好的榜樣之外,還要適當鼓勵孩子、肯定孩子的進步,使孩子對自己有信心,以此形成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不讓幼兒園教小學課程,孩子還能學點啥?

——培養孩子的好奇心

  • 尊重寶寶的興趣

如果孩子喜歡音樂,就常常放給他聽,和他一起玩樂器;

如果孩子對昆蟲感興趣,就陪他一起捉、養昆蟲。

孩子能從那些能夠抓住自己注意力和想像力的東西中學到更多的東西。

  • 提供適合寶寶閱讀的繪本、書籍

書本是每個具有好奇心的寶寶快樂的最好媒介。

閱讀什麼類型的書籍並不是十分重要,關鍵是能夠抓住寶寶的興趣,寶寶也喜歡讀。

不讓幼兒園教小學課程,孩子還能學點啥?

  • 簡單、清楚地回答寶寶的問題

當孩子有問題時,先問問孩子怎麼想。再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理解力,做出不同回答。

如果不知道答案是什麼,也如實告之。這也是鼓勵寶寶自己尋找答案的好契機。

  • 提供可以自由創作的素材

準備黏土、盒子等一些制手工素材,讓孩子自由發揮創意。

不讓幼兒園教小學課程,孩子還能學點啥?

  • 善待孩子的“破壞行為”

爸媽可以通過一定的引導,既保護寶寶的好奇心,又把“探索”活動的破壞性降到最低。

善待孩子的“破壞行為”,如把玩具拆開,在地上亂塗亂畫等。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幼兒期的孩子自主意識開始發展,表現出一定的獨立性質,開始自主做一些決定與行動。

3-4歲時兒童行為獨立性快速發展,為今後其情感獨立和認知獨立的發展奠定基礎。

不讓幼兒園教小學課程,孩子還能學點啥?

4-5歲的孩子隨著道德感和自我評價能力的發展,兒童逐漸明白了隨意發脾氣等行為是不正確的,學會對情緒的調節和自控,有了自己的同伴和感興趣的活動,在情感上逐漸消除對父母的依賴。

3-5歲兒童的認知水平一直在提高,開始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進行思考,有了自己的見解和主張。

不讓幼兒園教小學課程,孩子還能學點啥?

——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幼兒園階段是孩子從家庭走向學校和社會的過渡期,孩子在身體、情緒、行為習慣、認知思維、同伴關係、自我表達等諸多方面獲得發展,並在社會化過程中培養相應的心理品質。

比如,角色取替能力(我能猜測別人的想法),、同理心(我能感受你的感受)、合作(我可以和別人一起完成)、分享(我需要向別人敞開自己的世界)——

不讓幼兒園教小學課程,孩子還能學點啥?


有福利,歡迎你來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