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内大办白事 占道喧闹疑扰民

近日,家住北京市三环内某小区的张先生遇到了一件烦心事。1月2日凌晨1时许,张先生和朋友聚会后,高高兴兴开车回到自家小区。快到楼下时突然发现有两个白棚子堵在路中间,隐隐约约还能听到棚子里传出的抽泣声,保安告诉张先生,小区主路旁的停车位已封停,让他把车停在小区外。

到了清晨,张先生准备带着孩子到小区里锻炼身体,可下楼后,眼前的一幕把他吓了一跳:白棚子正面摆着两个充气柱子,路两边堆放着花圈和纸马、纸人,一群披麻戴孝的男男女女在棚子与自己居住的楼道之间进进出出。张先生这才明白,昨天晚上看到的白棚子原来是一座灵堂。

“城市核心地段的商业小区内竟然摆放灵堂?”张先生说,这事可着实让自己纳闷。

现场:白棚子占道,奏乐声喧闹

接到反映后,记者来到张先生居住的小区。小区不大,院内只有一条马路,由于灵堂堵在路中间,往来的车辆只能哪儿进哪儿退。很多行人宁可原路返回或者从中间的健身场绕道而过,也不愿意从灵堂中间穿过。一位路过的居民对记者说道:“哪能这样?刚进入新年,就在我们身边搞白事,既扰民也不吉利。”

物业管理人员小陈告诉记者,这座小区中有一栋楼内都是回迁房,而张先生年前购买的房就位于这座楼中。

“这栋楼里住着的回迁村民有些旧习惯还没有改变。”小陈表示,“物业、门卫、保安都会配合好这种活动,当然我们要求做白事的家属不能过分扰民。”

在灵堂外,记者向一名家属问到是否会影响周边邻居。该家属表示,小区每年都有老人去世,大家都这么摆开的,只要时间别拉太长,居民大多也都不会见怪。

对此,张先生却有不同的见解,他指着灵堂的位置说:“我这还算隔得远,离灵堂近的好几家都不敢开窗,嘈杂的奏乐声会影响到家里老人的休息。”

傍晚时分,去世老人家属请来的乐队开始表演节目,断断续续的演奏延续到晚上九点半。在这个时间段里,记者站在小区外面也能听到声音,路过的人群中还有很多人循声往小区里观望。

晚上十点,白色的棚子开始陆陆续续拆下,小区路面也恢复了正常。

释疑:是保持习俗还是扰民

白事大操办,是我国传统丧葬文化中的重要一环,但在城市小区里的公共场所大操大办白事,是否合适呢?

对此,知名公益律师廖建勋表示,白事相关活动是一种旧的风俗,过去通常在农村等实施土葬的地区才会存在。而现在大城市中都实行火葬,悼念活动通常在殡仪馆简单、文明办理。那么在小区院内设灵堂,是对小区公共秩序的影响,同时也损害了他人的相关权益。

“针对这种行为,《殡葬管理条例》有明确规定,首先是由民政部门对这类行为进行劝阻,如果不听劝阻,可由相关部门对此类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廖建勋向记者展示相关条例,在第三章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办理丧事活动,不得妨碍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专家建议:应在专门场所从简办理

在张先生所在区域的社区派出所,李警官告诉记者,如果在社区内开展追悼活动出现扰民或者带来了冲突,公安部门肯定要去强制制止。但如果并无涉及这一块,居民也可以向社区工作人员、小区物业或社区民警报警投诉,但通常情况下,相关部门也只能去劝导和提醒对方不可扰民。李警官还提醒,如果悼念活动在小区外的街道上,涉及阻碍交通等,可以联系交警和城管前来制止。

“其实,单就组织丧葬悼念活动本身看,并不违法,也不违纪,但在人口比较集中的城市小区铺张浪费地举办,就显得有点不合适了。”民政部相关工作人员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在《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文明祭祀、环保祭祀、安全祭祀和节俭祭祀”。“而普通群众则需要的是转变旧的观念习俗,悼念活动从简、悼念地点最好选择在殡仪馆,这样才能共建一个美好文明的生活环境。”该工作人员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