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过年” 到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去

2019年春运大幕已经拉开,历时40余天,我国将再次上演大迁徙的盛景。

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预计,今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29.9亿人次,比上年春运增长0.6%。

在这浩浩荡荡的回家大军中,有一条特殊的“逆流”——他们有的是选择从原居住地去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与儿女相聚的老人;有的是举家旅行的游客;还有为赚高薪放弃团聚逆向进城的“短工族”……

本期,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了今年春运期间的“逆行”一族,记录属于2019的反向春运图景。


“逆流过年” 到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去

1月25日,北京站旅客背着厚重的行囊,踏上回乡的旅程。


旅游过年

相聚休闲两不误

黑夜之下,看着眼前闪过的繁华街景,毛毛觉得繁华是城市的,属于自己的只有黑夜的孤寂。

22岁的毛毛,来自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不久前来北京实习。

多番寻找下,她暂住在东五环边的一所单身公寓,距离单位一个小时的车程。北京对她而言,是熟悉的,因为身边人常常会说起“北漂”经历;却也是陌生的,这里没有朋友、没有亲人,只有自己。

看着街道两边挂上的红灯笼,过年喜庆脚步来得比毛毛意料的要快。“每逢佳节倍思亲”,念家的毛毛也想和家人团圆。

“来回飞机票最低都是1500多元钱。”翻着“去哪儿”APP的毛毛说。

春节七天小长假,毛毛的思乡之情很快被现实打败:从北京到牡丹江,飞机省时间,票贵;火车票来回价格也不少,而且路上耗时太久。

“干脆不回去了,留在北京过年。”单位同事的一句话点醒了毛毛。

回到公寓,毛毛和父母视频聊天时提起,一番商量过后,家人推选出毛毛妈妈和毛毛姥姥来北京。

正值放寒假,毛毛妈妈来过北京旅游,有出行经验,有她在姥姥能更安心。毛毛姥姥没出过远门儿,趁着孙女在北京,三代人一起团圆过个年,也能趁此机会在北京好好游玩一番。

“虽远隔千里,但想到家人能来陪我过年就很开心。”毛毛一边画着春节游玩攻略地图,一边讲道。考虑姥姥年纪较大,毛毛在做攻略时格外认真,从选择旅游的景点到串联景点的交通路线,从出行时间的劳逸结合到特色小吃的选择,都一一仔细标注。

最令毛毛期待的,还是春节期间的故宫之行。听说为了迎接新年,故宫动用885件文物,首次最大限度还原清代皇宫过大年的场景,让每一个前往参观的普通人仿佛穿越时空,化身为格格阿哥,切身感受康乾盛世的过年景象。

除此之外,毛毛还想带着姥姥去趟位于密云区的古北水镇,看看大戏、逛逛花会、抢抢头香……

春节,让远隔千里的家人团圆,相聚一堂;旅行,让异地的春节温暖,别具一格。在大城市的繁华霓虹之下,有很多像毛毛一样的人,他们内心虽充满对家的思念,却也不敌现实的苦恼,而“春节+旅行”的新模式,成为了解救思乡之苦的一剂良药,让他们在大城市收获更多温暖、感受更多节日欢愉。

逆流务工

“短工族”不孤单

春节临近,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年味渐浓。随着外出打工的人陆续回乡,往日里冷清的村庄变得热闹起来。

而此时,55岁的农妇安桂梅(化名)却忙着收拾行装,即将踏上开往上海的火车,当一回“春节保姆”。

安桂梅的大儿子结婚时欠下的债还没还清,小儿子又到了上大学的年纪,家庭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我表姐在上海一个家政公司当育儿嫂,前两天她告诉我,年末大量务工者返乡,公司缺人手,问我愿不愿意过去试试。”安桂梅从表姐那儿得知,春节期间,用工成本增加,工资不仅相较平时有一定涨幅,雇主方也会额外给红包。

一想到能多赚点钱,她立即应承了下来。安桂梅说:“之前照顾我瘫痪的婆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在去了公司想应聘养老家政员一职。”

安桂梅将两个打包好的红袋子放在了背包的最上层。这个细心的西北妇女,不仅买好了做保姆要用的发套、口罩、围裙,还为家里人备好了过年的吃食。

“谁不想在家过年啊。”提起春节期间背井离乡,安桂梅语气中带着苦涩和心酸。但她也表示:“现在赚钱才是大事,赚完钱再团圆也不迟。”

不过,春节南下也不是完全令她悲观。此次去上海,她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提前为儿子“探路”。

“我的小儿子学习好。”谈及小儿子,安桂梅言语间洋溢着自豪,“今年6月他就要高考了,他想考上海财经大学。到上海后,我要提前替他去看看学校。”

除此之外,除夕当晚,公司安排的集体聚餐活动也很令安桂梅期待。她说:“过去都是和家人过年,今年能和一些新的同事朋友相聚在一起,也是我人生新的体验。”


“逆流过年” 到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去

1月25日的北京站,一位父亲把行李箱当作小推车,推着孩子准备进站。


陪儿过年

飞越三千公里

冬日晚间,虽然已过18点,乌鲁木齐天空仍然亮着。地窝堡国际机场内,HU7146次航班已经开始登机。

这趟飞往北京的航班上,大多数乘客是“回”而不是“去”。与队列前方轻装上阵的商务人士相比,手提两个沉甸甸纸箱的老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上了飞机的老郭看了眼登机牌,发现自己座位在机舱最后方。对于年过6旬的他来说,提着两个箱子穿过狭窄拥挤的飞机通道,着实有些吃力。箱子里装满了他给儿子带的新疆特产:牛羊肉、熏马肠、馕、香梨、葡萄干……一年到头,在京工作的儿子回不了一次家,来看儿子的老郭,恨不得把家都搬来。

今年,是老郭第二次到北京过年。

指针拨回2013年,当时老郭的儿子研究生毕业后考入银行工作,在北京玉泉路的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家属院内,租了一间一室一厅小房,每月房租4500元。

但租了不到一年房东就要涨价,在此情境下,老郭和老伴痛下决心——给儿子买房。

几经考量后,2014年5月,老郭终于在石景山区鲁谷大街帮儿子购得一套78平米的二手房。

同年年底,老郭和老伴到京为房子购置家具。用他的话说,当时“顺便”过了个年。

在北京过年,老郭没有不适应。老郭的大舅和二舅都在北京,对他来说,北京就像第二个故乡。那年除夕,他们一大家子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地共庆佳节。

金融街的电影、空旷的二环、根本不用抢座位的地铁4号线……飞行过程中,当年过年的场景如电影般在老郭脑中回放。还没等回忆完,飞机已降落首都机场。

走出舱门的老郭看了眼时间,已近夜晚11点。再次在过年期间踏足北京,主要是因为老郭快当爷爷了,他不忍儿媳妇挺着大肚子经受旅途劳顿。

“孩子们回一趟新疆,往返要上万元。我从乌鲁木齐飞北京,打折机票只要700多元。自己折腾点儿,也不算什么。”在老郭心中,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以家庭为趋向的“父母心”从未改变,团圆才是春节永恒的主题。

候机楼顶,“北京”两个红色大字在夜幕下异常亮眼。机场的灯光照亮了老郭略显疲惫的脸。

老郭拨通电话,听见一声“老爸”后,他顿时来了精神头,“儿啊,我到了!”

短评:

再过一周,就是中国传统的新春佳节,欢乐团圆是每个中国人对春节的向往。

虽然回家过年是传统,但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生活方式与观念的转变,旅游过年、异地团聚等方式逐渐成为不少民众的新选择。

春节期间一些人反向出行、逆流探亲的做法,其实是值得认可的,“逆流”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交通运输的压力。当然,受益的不只是铁路、航空部门,反向出行还能够不同程度地提升旅客的舒适度,逆流探亲或务工的人也可以趁此外出欣赏异乡的美景。

春节、春运、过年,它们串起了一个永恒的话题,那就是爱。

不论是逆流还是顺流,心之所在即为家。新方式、新观点都会促使这个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在人们的生活中留下更多美好的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