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嚴監管來了!代表委員熱議兩會“藥點”

今年兩會,醫藥衛生領域再度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2018年,醫藥行業迎來藥品審批提速、17種抗癌藥降價納入醫保、“4+7”帶量採購試點等諸多重磅利好政策相繼出臺,今年圍繞醫藥領域的討論更為深入和激烈。多位代表委員從兒童用藥安全、疫苗問題、醫保目錄、抗癌藥定價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兒童用藥安全是底線

對於群眾最關心、危害最大的食品藥品、兒童用品、老年用品等重點領域,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張茅在11日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表示,“將採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他指出,要大幅度提高違法成本,使製假售假者傾家蕩產,公開曝光造假者,讓其在陽光之下無處藏身。同時,還要加強企業自律,形成社會的信用系統。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藥品疫苗攸關生命安全,堅決守住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防線。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秦玉峰在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舉辦的“中經醫藥兩會沙龍”上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他說,“老年人和兒童用藥安全方面是底線,製藥企業要守住安全底線,醫生在用藥方面也要守住底線,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用藥安全”。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瞭解,2017年版醫保目錄中新增了91個兒童藥品品種,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兒童用藥種類、劑型缺乏問題。“但從整個醫藥市場來看,兒童用藥銷售額僅佔我國醫藥市場的3%,大量兒童患者在使用未註明兒童用法用量、未進行過系統性兒科臨床研究的成人藥。”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醫科大學校長黃愛龍認為,兒童身體各器官發育未成熟,對藥品的用法用量有特殊要求。

他建議,加快推動兒童用藥法律法規的建立和完善,在現有監管體系中設置專門監管部門,加強對兒童藥品研發生產的監管。健全完善兒童用藥研究,建立兒童用藥安全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和指南。同時,“建立兒童藥品的評估系統,鼓勵企業通過改進利用現有藥品資源,使之成為具備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兒童用藥。而且,應加大兒童安全用藥知識的普及宣傳。”

疫苗安全,史上最嚴監管來了

疫苗惡性事件頻發,一度使得我國公眾對疫苗安全的信任度降至冰點。“疫苗”問題再度成為兩會期間刷屏級話題。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藥品疫苗攸關生命安全,必須強化全程監管,對違法者要嚴懲不貸,對失職瀆職者要嚴肅查辦,堅決守住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防線。

對此,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焦紅11日表示,目前,正在起草《疫苗管理法(草案)》,同時《藥品管理法》也在修訂中,並進一步研究制定相關配套規章和制度。據悉,“草案”中明確提出,支持產業發展和結構重組,有針對性地對疫苗實行最嚴格的監管。對疫苗的研製、生產、流通、預防接種全過程,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

焦紅透露,將重點落實“企業主體”和“部門監管”兩大責任。 疫苗生產企業,應該建立完善質量管理和產品安全追溯體系,落實風險報告制度,保證疫苗產品質量;監管部門要進一步明晰事權和監管責任,強化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生產企業的現場檢查。

在疫苗安全問題上,國家藥監局“毫不手軟”。“史上最嚴監管來了!”

醫保目錄將建立動態調整機制

醫保目錄調整同樣是今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之一。

3月3日下午,國家醫療保障局局長鬍靜林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上表示,將改革現行的醫保目錄管理辦法,建立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同時啟動2019年目錄調整工作,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藥納入醫保。同時,把“把高血壓、糖尿病等門診用藥納入醫保報銷”,這可能是開展慢性病、常見病等門診統籌的政策信號。

當前,以癌症為代表的大病是主要的疾病死亡因素和高額醫療費用支出項目,“高發病率和高致死率的癌症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生命健康”,焦紅說。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瞭解,癌症治療用藥費用偏高,惡性腫瘤平均用藥費用達15萬~50萬元,一般患者根本無法承受。2018年,國家醫保局開展了抗癌藥的談判工作,最終17種抗癌藥降價納入了醫保,平均降幅56.7%。“抗癌藥進入醫保只是第一步,對患者來說怎麼能儘快用上談判藥品是非常重要的。”胡靜林說。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恆瑞醫藥董事長孫飄揚建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應建立簡易徵收抗癌藥增值稅清單動態調整機制,每年定期對該抗癌藥清單更新一次,讓今後國內企業陸續獲批上市的抗癌藥能及時享受這一政策,以造福更多的患者。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王婉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