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中,瑞德有著幾次和假釋官員的談話,唯獨最後一次才成功,你怎麼看?

影視北閣


瑞德在電影中經歷了三次和假釋官的談話,第一次是在他入獄二十年的時候。而第三次,瑞德的“無所謂”的態度反而假釋成功,那個時候他已經在肖生克監獄待了四十年了!

瑞德前兩次的假釋為什麼沒成功?反而第三次那種“無所謂”的態度讓假釋官給他蓋了“通過”章呢?

瑞德在監獄待了二十年的時候,第一次的假釋面談的話語太過敷衍


瑞德就是一直在重複自己已經洗心革面,不會危害社會。看電影的時候覺得瑞德這個時候的想法只是想出去,對於什麼“洗心革面”“上帝為證”之類的,只是想通過的措辭,重新回到社會而已,沒有對自己的罪行有一點的後悔想法!

瑞德關了二十年後,安迪才剛剛進來,慢慢的和安迪成為了好友!


瑞德犯得是殺人罪,算是肖生克監獄的“權威人士”。第二次假釋面談中,瑞德的談話和第一次基本一模一樣

瑞德和安迪說過,在這個肖生克監獄裡面,都是無罪的,而自己是唯一一個有罪的人。瑞德這個時候已經和安迪成為了好友,他不相信安迪這樣的人會犯“殺人罪”,便承認了自己的罪行。

而第二次假釋中,瑞德還是那種“官方”的回答,只是想著能夠出去。這樣當然不會准許通過!

而在第三次的假釋面談中,可以看出來瑞德的態度雖然對於出獄很是無所謂,但是對於以前所犯下的罪行,是真的後悔了。

經歷了老布出獄後的自殺,經歷了安迪苦心19年的越獄,瑞德覺得自己不可能會成為安迪那樣的人,他出獄後,只會是另一個老布。所以這一次面談中,瑞德對於出不出獄已經無所謂了。

可以從瑞德的話語中看出來,他覺得自己已經體制化了,離不離開這片“高牆”也無所謂了。但是他依舊對於自己年輕時候所犯的罪行有了深深的悔意!他覺得,如果自己當初沒有犯罪,或許現在就像安迪一般的自由,然而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才說“假不假釋,他不在乎”

瑞德出獄過後,本來也想和老布一般早點“結束自己”,但是他答應過自己的好友一個承諾,自己必須去完成!在看到大橡樹下面的“目的地”和“車費”的時候,瑞德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起碼他還有這個出獄之前都為自己著想的好友安迪!

瑞德的前兩次“假釋面談”太過“官方”,一心只想出去,對於犯下的罪行沒有悔意!而最後一次中,瑞德是有了深深的悔意,而且對於出獄的想法不再是那麼強烈,所以被“核准通過”


娛樂T嗅


這部電影我沒看過,接到邀請後我把電影看了一遍,簡單說說我的理解。電影裡面前後共見了3次假釋官,但是根據後面10年見一次的頻率,他應該在第十年時候也見過一次,不過電影沒體現出來。

瑞德第一次見到假釋官是他進入肖申克監獄的第20年,這時候的他充滿了出去的希望,從他回答問題的表情能看出他很認真的回答了假釋官的問題,渴望能夠假釋,他還年輕。



第二次見到假釋官時,他已經在監獄呆了30年,因為經歷了布魯克出獄後自殺的事件,瑞德已經不想出去了,他回答假釋官問題時表情很猶豫,這時他已經沒有出去的強烈願望,他已經放棄了出去的希望。



瑞德第三次見到假釋官時是他在監獄裡的第40個年頭,他已經徹底失去了出去想法,甚至是害怕出去,因為這個時候他已經老了,他知道自己出去後的結果會和布魯克一樣的,他故意氣假釋官想繼續留在監獄裡,假釋成功並不是他想要的結果。事實也證明了他的擔心,出獄後雜貨店老闆告訴他上廁所不用報告時他竟然尿不出來了,如果不是安迪留下的信他的結局要麼是回到監獄要麼就是選擇和布魯克一樣了結自己的生命。



當人失去了自由以後會被剝奪一切,除了自己的思想,沒有了思想失去了希望以後就會失去活下去的動力,長期的生活習慣會改變一切,就像安迪說的監獄高牆 ,開始你會痛恨它,慢慢你會喜歡它,最後你會離不開它。人活著就就要有希望


昊子軒


有三次

第一次被拒絕 在面對著當權者的問話的時候,是帶著恐懼的。所以他說的話,更多的是像我們去參加面試一樣,帶著事先準備好的標準答案去。

第二次被拒絕 能感覺出是套話。雖然不排除他是真的這樣想的。但是明顯可以感到,這是他在權力面前,低聲下氣,小心翼翼。

第三次通過 他把心裡想說的話全部一次說 了出來。在當時應該是非常絕望的。

與其去分析這最後一次為什麼能出去,還不如去分析之前幾次為什麼不能出去作為假釋官們,每天都會跟不同的犯人打交道,分辨出哪個是真心,哪次是假意,簡直輕而易舉,<只有在你連出去都不想的時候,把你放出去,他們才能夠安心的覺得你這個人無害了。>





寧檬吖


這和救贖有關。全片第一次出現救贖,是典獄長查房的時候,指著男主房間裡的聖經說這裡有救贖。意思是叫他信上帝、信命。而男主回答說是的、這裡有救贖。因為裡面藏有挖地道的錘子,男主不信命、要抗爭。而瑞德在入獄三十年後的保釋申請中回答自己被改造好了、願上帝保佑之類的話,最後被拒絕。入獄四十年的保釋申請中什麼都無所謂反而被同意了。這是也是一個對比,說明命由己不由人。還有監獄裡管理圖書的老頭,完完全全被監獄改造了,出獄後反而不適應社會,自殺了。瑞德四十年後出獄,在同一個房樑上刻上“瑞德也來過”,表示他要和命運抗爭到底,又是一個對比。


壕坤


瑞德前兩次的假釋談話時,都有迫切想出去獲得自由的想法。他給假釋官釋放的信息是我悔改了,我一定改過自新。語言上的悔過和靈魂上的改過自新是有區別的,所以假釋官給了REJECTED.


第三次談話則不同,此時瑞德已經不再對出去抱有幻想,同時給過和安迪二十年的相處,以及自殺的老頭給他帶來思考,四十年了,他出去後一切都變化了。即使出去,他也不一定能夠適應外邊的生活了。


這時候他已經從心裡去悔過,想回到過去和那個年輕人談談話,可能當初那個自己就不會走這條路了。


或許是這句話打動了假釋官,以瑞德年老的身驅,也不再像當年那麼強壯,出去後以自己的經歷告誡那些正在迷茫的年輕人,這或許是對社會的一貢獻呢。


所以第三次放了。


米艾61


這部電影看了很多遍,確實是一部百看不膩的影片,其實第一次看的時候我也不明白為什麼前面幾次都不給假釋,但是慢慢的我發現,摩根弗里曼飾演的角色心態變了,之前他一直渴望出去,一直認為外面的世界更好,最後一次面談時,他給官員們展示出來了那種無所謂、安逸的樣子,傻恰恰就是這個樣子才讓他終於獲得了假釋的機會,也許這就是美國司法的目的,可能在他們眼裡,人只要有需求,就會有動力去做一些事,更可能會出現為了某樣物品不擇手段,他們的司法就是要扼殺這樣的思維,讓每一個假釋的人都可以放下執念和追求,清淡的度過餘生,不給社會只要麻煩,個人看法,不喜勿噴,謝謝


Yx九十多個鋼鏰


第一次,他信誓旦旦保證不再犯錯,對過往和自己的人生隻字不提。就好像電影裡的那句: Same day, old shit. 每一天在他看來就是一坨屎,沒什麼好說的。



第二次,發生在布魯克出獄自殺後,他的態度開始改變。他認為自己被肖申克“體制化”了,害怕所謂的自由,有些猶豫。也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人生。



第三次,安迪的離開讓他看到了對自己的後悔和失望。安迪是那隻關不住的鳥,可他又是什麼呢。他說:昨天已經過去,今天只剩下我這個老頭子,這就是現在的我,我得活下去。



這份真誠打動了假釋官。所以最後一次成功了。

在肖申克,瑞德的心靈也得到了救贖,獲得了自由。


兔子吥乖


不請自來。肖申克監獄認為,像瑞德這樣重犯,假釋的條件是:你必須被體制化,出獄後對社會再無危害,方可通過。前兩次只因年輕的瑞德還保留著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慾望,而假釋官不能確定這種慾望會不會成為他再次犯罪的根源,所以被拒絕。而且只要有了慾望,就不能徹底去反思,自己曾經所做的事情,有多不應該。第三次的瑞德經過了安迪那次談話,才大徹大悟。安迪認為,自己雖然沒殺害妻子,但是妻子的出軌,以及後來所遭受的不幸,和自己不善言辭表達有一定的關聯,自己理應受到懲罰,從此之後,瑞德才開始認罪,並且已徹底被體制化,這樣的年邁的瑞徳才會被假釋通過,這樣的瑞德才會被認為對社會幾乎無害。我以為,這是本片的主題之一,就是:有的錯誤,需要你用一輩子來救贖。文筆不夠流暢,不知是否能表達清楚,大家湊合著看,熱情討論。


蓬蒿君A


一共有三次,第一次去談話的時候他很隨意,不覺得自己能出去,自然也就通不過假釋。第二次的時候,他可能是真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但也沒能出去。

外面傳來了老布的死訊,讓他對出去已經不敢在抱有太大希望了。在這裡他是無所不能的瑞德,但是在外面他是個連尿尿都要打報告的人。第三次假釋的時候,他已經看淡了,生活有時候就是喜歡跟你開這種玩笑。你越想得到,就偏得不到,你對他不怎麼上心,結果就得到了。



蘇拉威西影評


這裡是十四。

我覺得到了第三次才成功可能有這樣幾個原因。

首先是有了前兩次的鋪墊,如果一直不成功的話那樣瑞德不得老死在監獄裡面了,那和安迪之間的約定該怎麼辦,那導演也不會安排安迪和瑞德說的要去找留在大樹底下的東西了。

然後最重要的原因是瑞德最後一次是真的釋懷了看開了,在沒有遇到安迪之前他壓根就沒有想到這輩子還能出去,出去後能夠幹些什麼,遇到了安迪之後他開始慢慢的學會思考了,也可以說是從安迪身上學到了東西。

最後是他年紀確實很大了,可能監獄的人也不忍心讓他老死在裡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