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為什麼沒有傳位給自己的兒子?

滄海桑田26846027

歷史上唐宗宋祖皆為一代明君。趙匡胤沒有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位給弟弟趙光義,這正是他開明的一種表現。當然,這其中也有無奈的成分。

後周皇帝柴榮和趙匡胤都是行伍出身,戰場上一起出生入死,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柴榮38歲暴病而死,傳位給7歲的兒子。後周的軍事權利落在在趙匡胤手中。公元960年,失去英主的軍隊急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人,軍士在陳橋驛發動兵變,把黃袍加在了趙匡胤身上。趙匡胤帥軍隊返京,逼小皇帝退位,自己當上了皇帝。

柴榮因為兒子太小,才失去了皇位。有了這樣的前車之鑑,趙匡胤認為只有把皇位傳給成年的有能力執政的人手裡才靠譜,趙家的江山才會順利傳下去。於是就有了金匱之盟,同意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他的想法是他傳給弟弟,弟弟傳給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兒子再傳給趙光義的兒子,交互依次傳下去。



陳橋兵變的主謀有兩個人,一個是趙普,一個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這兩個人,趙普後來做了宰相,趙光義當了京兆尹。京兆尹相當於今天的首都市長,權利不小,而且趙光義多年經營,政治實力相當雄厚。趙光義把哥哥趙匡胤推上了皇位,他自己也想當皇帝。有了雄厚的政治實力,就有了做皇帝的基礎。趙匡胤如果不讓趙光義繼位,一場慘烈的帝位之爭必將上演。趙匡胤不想殺人,他沒有殺開國元勳,而且還立下規矩不殺士大夫和上書言事者,更不想殺自己的親弟弟。

把皇位傳給弟弟,可以保證趙家的江山不丟,可以顯示他的開明,可以避免殺戮,一舉多得 。只是他的弟弟不按規矩出牌,沒有把皇位傳給他趙匡胤的兒子。這也他趙匡胤的一大憾事。


豫有得

不是他不想,而是他有不得已的苦衷啊,古代統治者誰不想死後,父死子繼,可他偏偏不得不兄終弟及,只能替趙匡胤說一句寶寶心裡苦啊😭😭😭。為什麼他不得不麼?因為他是一個大孝子,他的母親有感悟於周朝亡國的緣由,很大一部分在於主君的幼小,為了避免宋朝也因此亡國,她在臨終之時和趙匡胤談了一次話,其中原話翻譯過來是這樣子的。



杜氏問宋太祖說:“你知道你得到天下的原因嗎?”

宋太祖悲泣不能回答。

杜氏再次問他,宋太祖說:“我所以能得天下,完全是父母積德所致!”

杜氏說:“不對,只是由於後周世宗柴榮讓小孩子主宰天下之故!如果周氏有年長德高的皇帝,天下難道會成為你的嗎?你去世後應把皇位傳給你的弟弟。天下太大,頭緒太多,如能立長者為君,真是國家的福氣!”

宋太祖叩頭悲泣說:”我不敢不聽你的教導。”

杜氏對趙普說:“你一起記住我的話,不可違背。”


命趙普在床榻前寫下誓書,趙普在紙尾寫上“臣普書”。把它藏在金匣裡,命令謹慎小心的宮人掌管。這就是金匱之盟的由來。

其實趙匡胤後來也可以拒絕。畢竟他的母親所說是因為周朝國君幼小,才給了他們機會。他若是有魄力,就說自己的孩子已經成年完全有能力處理整個國家,群臣也不會明目張膽的反對,畢竟天下是他打下來的。

可怪就怪在他是突然暴斃,這才給了趙光義機會,若是再給他時間籌劃,結果就可能大不相同了。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趙匡胤倒是想把位子給他兒子,但是當時可能除了他自己,已經沒有幾個人願意把位子給他兒子了。



首先是老太太不同意。趙匡胤老媽臨死的時候,就逼著大趙發誓,在他百年以後要把位子傳給二趙,二趙沒了以後再給三趙(趙光美),三趙嚥氣以後給趙家二代目,史稱金匱盟約。大趙是個孝子。老孃說啥就是啥,只能捏著鼻子把這個給簽了。



然後就是弟弟惦記著。拜老太太所賜,二趙早早的就把儲君的位子坐穩了。把他扶上儲君的位子容易,想把他的屁股挪開就難了。等到大趙覺得這個弟弟尾大不掉,想要收拾的時候,已經是積重難返了。



最後就是滿朝文武都不和他一條心了。大趙悲劇的發現,整個開封府的人心已經被二趙收拾得差不多幹淨了,這些人領著他的俸祿,卻給二趙打工。他稍微露一點意思來,就會有很多人站出來給二趙說好話。

所以當燭影斧聲的那個夜晚到來的時候,即使大趙嚥了氣,即使皇后讓宦官去找皇子,最後聞訊趕來的,也只有那個早就覬覦皇位良久的趙光義。


青言論史

兄終弟及,在我國曆史上並不罕見,也並非只有一個趙匡胤把皇位傳給了弟弟。唐朝的武宗李炎、昭宗李曄,宋朝太宗趙匡義、金朝太宗吳乞買、元朝仁宗、文宗等皇帝,都是以皇弟的身份繼承大統。

明朝朱元璋在《皇明祖訓》更是明確規定:“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駕崩,就據此立興獻帝朱佑杬之次子朱厚熜為嗣,即明世宗。天啟七年(1627年),明熹宗朱由校駕崩,由異母弟朱由檢即位,既崇禎皇帝。

這種皇位承繼法大多皇帝迫不得已而為之。

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之後,黃袍加身,開創300年大宋,在位16年,駕崩之後,將皇位傳給弟弟趙匡義,即宋太宗。

史書記載,趙匡義駕崩前一夜,與其弟趙光義飲酒,並留宿皇宮中。第二天清晨,趙匡胤暴死,隨後登基稱帝的不是趙匡胤唯一的兒子,趙德芳,而是其弟晉王趙匡義。

趙德芳,就是後世影視作品中八賢王的原型。可見其並不是碌碌無為,昏庸之輩。而當夜,趙匡胤趙匡義兄弟倆之間發生了什麼,史書中沒有詳細記載,而民間野史稗史中確有詳細記載,但大多是猜測之語,真相如何,誰也不知。

趙匡義登基稱帝5年之後,也就是公元981年,向天下交代了“兄終弟及”的原因,既 “金匱之盟”。

公元961年,六月,趙匡胤與趙匡義的母親病重,“太祖侍樂餌不離左右。疾亟,召趙普入受遺命。太后因問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嗚噎不能對。太后固問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積慶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兒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為汝有乎?汝百歲後當傳位於汝弟。四海至廣,萬幾至眾,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頓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顧謂趙普曰:"爾同記吾言,不可違也。"命普於榻前為約誓書,普於紙尾書"臣普書"。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

這就是“金匱之盟”,也是趙匡義給天下的一個馬馬虎虎的交代。至於真正的歷史如何。知情的幾個人都不曾提及。而不知情的人,編寫了歷史。


應作如是觀

題主好,我是綠紙,一枚喜愛國學、歷史和文化的小妹紙,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幫到你。

關於趙匡胤傳位的問題,史書上很有多記載,後人也根本無法考究。再加一些野史的捕風捉影、敷衍描繪,這個問題變得更加撲朔迷離了。但說一千道一萬,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樁無頭懸案,真實的傳位過程究竟如何,誰也無法還原。後來的史學研究者也只能根據一些史料的記載做出自己的或儘可能符合邏輯的推理或猜測,但這是不是歷史的真實原貌,很難說,也只能作為一個參考罷了。

其實,對於趙匡胤傳位、趙光義繼位的問題,總結起來無非是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合法地繼位,一種說是陰謀地奪位。

一、合法繼位說

先來說正當繼位,這種說法主要見於被列為正史的《宋史》中。根據《宋史·杜太后傳》的記載:“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樂餌不離左右。疾亟,召趙普入受遺命。太后因問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嗚噎不能對。太后固問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積慶也。”

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兒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為汝有乎?汝百歲後當傳位於汝弟。

四海至廣,萬幾至眾,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頓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顧謂趙普曰:“爾同記吾言,不可違也。”命普於榻前為約誓書,普於紙尾書“臣普書”。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

根據此段文字記載可見,杜太后主要考慮前車之鑑,為了杜絕趙宋再次出現這種黃橋兵變的事情,所以希望趙匡胤兄終弟及,以保證趙宋江山穩固。結合史實和情理來看,杜太后的擔憂不是不無道理,而皇子確實年幼而晉王趙光義又勢力強大,誰也不能保證一旦太祖駕崩之後,趙光義不會鋌而走險。可以說,杜太后的提醒點醒了趙匡胤,也促成其最終傳位給趙光義。

但正當繼位說,有爭議的地方是同樣在《宋史·魏王廷美傳》裡也有類似但又略微不同的記載:“初,昭憲太后不豫,命太祖傳位太宗,因顧謂趙普曰:“爾同記吾言,不可違也。”命普於榻前為約誓書,普於紙尾書雲“臣普書”,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

或謂昭憲及太祖本意,蓋欲太宗傳之廷美,而廷美復傳之德昭。故太宗既立,即令廷美尹開封,德昭實稱皇子。”

這樣金匱之盟就出現了兩個版本,一個是獨傳約,一個是三傳約,而這也正是引起後來人爭議甚至非議趙光義的地方,認為這金匱之盟乃是偽造的,不可信。但也有很多史學家支持金匱之盟這種說法,認為是可信的,趙光義的繼位是正當的。

二、陰謀奪位說

陰謀奪位說更多見於非正史。比如《續湘山野錄》,我們來看原文:

上謂生曰:“我久欲見汝,決□一事,無他,我壽還得幾多?”生曰:“但今年十月二十日夜晴,則可延一紀,不爾,則當速措置。”上酷留之,俾宿後苑。苑吏或見宿於木末鳥巢中,或數日不見。上常切切記其語,至所期之夕,御太清閣以望氣。是夕果晴,星斗明燦,上心方喜。俄而陰霾四起,天地陡變,雪雹驟降,移仗下閣。急傳宮鑰開門,召開封尹,即太宗也。延入大寢,酌酒對飲。宦官宮妾悉屏之,但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飲訖,禁漏三鼓,殿下雪已數寸。太祖引柱斧戳雪,顧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是夕,太宗留宿禁內,將五鼓,伺廬者寂無所聞,太祖已崩矣。太宗受遺詔,於柩前即位。

由於此一段文字的記載,加之宋太祖晚期確實和趙光義的關係不睦,讓後來很多史學家猜測趙光義為了上位毒死自己的哥哥,從而奪取天下。

總之,無論趙光義是合法繼位還是陰謀奪位,最終的歷史事實上宋太宗繼承了皇室大統,這一點是無可爭議的。


社交和娛樂

樓上說的都比較偏正史說法。

有一些惡意揣摩,說給大家聽聽。首先他大兒子趙德芳已經20多啦,不是柴家時候的幾歲小孩,而且那個時候中國基本平定,所以套用非常時期立長君的說法是站不住的。

說趙匡胤他媽遺言讓他弟弟當皇帝,只是趙光義自己說的,金匱之盟是趙光義當皇帝幾年之後趙普說的,如果真有這回事,他剛當皇帝的時候為啥不說,那個時候更需要這個東西保證皇位的正義性。

趙光義說要跟大哥家的子孫輪流做皇帝,沒過幾年就把侄子搞死了。

趙光義雖然功勞大,但是他的鐵桿並不多,他長期擔任開封府尹,你沒看錯是開封府尹,不是包拯他們後來者的權知開封府尹,有實權,但是收下都是吏,不是官呦。古代官和吏差很大的。

手機碼子,寫的有點亂。


有範生活

太祖趙匡胤從960登基到976年駕崩,一共做了16年皇帝,在這期間一直未立皇太子也沒有明確誰為繼承人,至於為啥沒有傳位於自己的兒子,我個人認為有一下幾點

1、太祖正值壯年,是突然暴斃而死,即使想傳位給兒子也來不及。

2、太祖遵從母親意願,兄終弟及,死後傳位於弟弟

3、太祖幾個兒子,年齡小功勞小,太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很容易被別人篡位,所以傳位於經驗豐富的弟弟。




流洛之家

因為老趙正人生的鼎盛時期,卻突然病故,跟本來不及立太子。加之周柴榮死後他竄位的教訓趙老皇后

早有預謀。傳位二弟加之他的兒子們也沒有戰功,不服於人。光以確有戰功。威望極高。可以守著主天下。所以老趙早有心傳位於光以。老二也沒有負他所託。收後漢。統一北方。至使炎宋傳了將今三百年的江山


約定9521

不是不想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被他弟弟給殺了,皇位被弟弟奪取了,燭光斧影說的就是這一段。

其弟趙光義提出“金潰之盟”,在趙匡胤生前時就承諾過要把皇位傳於他,藉此說明自己即位的合法性。其實不就是殘酷的皇位掙奪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