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口余生——记挺过十四年抗战幸存的中国海军舰艇们(上)

抗战爆发后,中国海军军舰在日本优势海军飞机的轰炸下毫无还手之力,主力军舰几乎都被炸沉,幸存的部分小型军舰凭借吃水浅的优势上行到重庆江面日机轰炸半径之外得以保留中国海军在抗战中的最后一点骨血。

虎口余生——记挺过十四年抗战幸存的中国海军舰艇们(上)

永绥号炮舰

“永绥”号炮舰

“永绥”舰原为上海大中华造船厂为争取海军订单而设计,1928年和海军总司令部草签合同,后因监造官李世甲对大中华造船厂建造能力的怀疑而改由江南造船所执行合同,1928年5月5日开工,1929年1月27日由蒋介石夫人宋美龄掷瓶下水,8月31日服役后列编第二舰队,长期担任南京国民政府礼仪舰,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经常乘坐该舰巡视长江中游。1937年抗战爆发,本舰搭载民国国家元首林森、中华民国国玺、旗幡、档案文卷等撤离南京前往重庆。此后长时间停泊于木洞镇江面,充当从福建马尾内迁到贵州桐梓的海军军官学校的枪炮练习舰直到抗战胜利。

排水量:600吨

主尺度:全长68.58米,宽9.14米,吃水2.1米

动 力:2座3缸三涨式立式蒸汽机,2座水管锅炉,双轴推进,4500马力

航 速:12节/18节(通常/最大)

武 备:日制三年式120毫米舰炮2门,三年式76毫米高射炮1门,57毫米哈奇开斯速射炮2门,20毫米厄立肯机关炮1门,7.92毫米马克沁机枪4挺(建成时)。

虎口余生——记挺过十四年抗战幸存的中国海军舰艇们(上)

民权号炮舰

“民权”号炮舰

“民权”舰为“咸宁”号炮舰的放大改进型,1929年1月16日在海军江南造船所开工,1929年9月21日由何应钦夫人王文湘掷瓶下水(期间发生两掷不碎还没等掷第三次舰体自行滑下水的不吉状况),1930年4月1日服役,列编第二舰队,部署在长江中游。抗战爆发后本舰后撤到重庆,此后长时间停泊于木洞镇江面,充当从福建马尾内迁到贵州桐梓的海军军官学校的枪炮练习舰直到抗战胜利。

排水量:426吨

主尺度:全长60.4米,宽7.92米,吃水2.1米

动 力:2座3缸三涨式立式蒸汽机,2座水管锅炉,双轴推进,2200马力

航 速:12节/17节(通常/最大)

武 备:英制阿姆斯特朗式120毫米舰炮1门,法制施耐德式100毫米炮1门,三年式76毫米高射炮1门,57毫米哈奇开斯速射炮2门,20毫米厄立肯机关炮1门,7.92毫米马克沁机枪4挺(建成时)。

虎口余生——记挺过十四年抗战幸存的中国海军舰艇们(上)

威宁号炮艇

“威宁”、“义宁”号炮艇

此二艘炮艇为“江宁”级炮艇的放大改进型(同级炮艇共六艘),“威宁”艇于1933年5月5日在海军江南造船所开工,1933年10月10日下水,1934年1月1日服役,“义宁”艇于1933年11月12日在海军江南造船所开工,1934年2月17日下水,1934年5月服役,列编海岸巡防处巡防队。抗战爆发后,“威宁”艇于1938年6月24日在鄱阳湖被日机炸伤,送往汉口修复;“义宁”艇于次日也在鄱阳湖被日机炸伤后送往汉口修理。随后此二艇一直在长江中上游作战,幸存到抗战胜利(另四艘炮艇都被日机炸沉)。

排水量:350吨

主尺度:全长42.9米,宽6.09米,吃水1.82米

动 力:1座3缸三涨式立式蒸汽机,1座亚罗三点水管锅炉,单轴推进,600马力

航 速:9节/11节(通常/最大)

武 备:江南厂制57毫米高平两用炮2门,7.92毫米三十节式机枪4挺(建成时)。

虎口余生——记挺过十四年抗战幸存的中国海军舰艇们(上)

江元舰的姊妹舰江亨舰

“江元”号长江炮舰

“江元”舰为张之洞署理两江总督期间向日本订购的四艘长江炮舰首舰(询价期间张之洞收到了包括船政在内的多家造船厂报价,但最终“力排众议”的选择了报价最高的日本船厂),1904年6月23日在日本川崎神户造船所开工,11月16日下水,1905年2月5日竣工,编入南洋水师。1909年清政府统编海军,该舰被编入长江舰队,辛亥革命爆发后该舰驻扎南京绥靖地方,随后又跟随驻南京的海军舰只起义归附革命。民国成立后该舰长期列编第二舰队,抗战中在长江中上游活动,幸运的存活到抗战胜利后。

排水量:525吨

主尺度:全长54.86米,宽8.53米,吃水2.1米

动 力:2座三涨式立式蒸汽机,2座圆形水管锅炉,双轴推进,950马力

航 速:13节(最大)

武 备:江南厂制120毫米舰炮1门,江南厂制76毫米舰炮1门,57毫米哈奇开斯速射炮4门,20毫米苏罗通机关炮1门,6.5毫米马克沁机枪4挺(抗战爆发时)。

虎口余生——记挺过十四年抗战幸存的中国海军舰艇们(上)

楚字号长江炮舰

“楚同”、“楚谦”、“楚观”号长江炮舰

此三舰原为湖广总督张之洞为建立湖北地方舰队向日本订购的长江炮舰,为“江元”级的放大强化版,“楚同”号于1905年11月5日在川崎神户造船所开工,1906年6月12日下水,9月24日竣工;“楚谦”号于1906年9月15日开工,1907年2月21日下水,10月15日竣工;“楚观”号于1907年2月26日开工,8月14日下水,12月10日竣工。由日方船员驾驶送往武昌交付,1909年清政府统编海军,三舰被编入长江舰队,辛亥革命爆发后,“楚同”舰在武汉同民军作战,“楚谦”、“楚观”留防南京,不久随驻南京海军舰只起义归附革命,“楚同”也随清政府海军主力在九江归附革命,民国成立后,三舰长期列编第二舰队。抗战爆发后在长江中上游作战,侥幸存活到抗战胜利。

排水量:740吨

主尺度:全长60.96米,宽8.99米,吃水2.43米

动 力:2座三涨式立式蒸汽机,2座圆形水管锅炉,双轴推进,1350马力

航 速:13节(最大)

武 备:日制吴厂式120毫米舰炮2门,明治41年式76毫米舰炮2门,25毫米诺登菲尔德速射炮2门,20毫米苏罗通机关炮1门,6.5毫米保式机枪2挺(抗战爆发时)。

虎口余生——记挺过十四年抗战幸存的中国海军舰艇们(上)

湖隼号鱼雷艇

“湖隼”号鱼雷艇

“湖隼”艇原为湖广总督张之洞为建立湖北地方舰队向日本订购的旧式鱼雷艇(以单价奇高到30万两白银著称),采用当时日本海军主力鱼雷艇“第67号”型为母型,1907年5月15日在日本川崎神户造船所开工,11月17日下水,1908年3月16日竣工,6月底由日方船员驾驶送往武昌交付,1909年清政府统编海军,该艇被编入巡洋舰队,辛亥革命爆发后该艇先同民军作战,随后又跟随海军主力起义归附革命。民国成立后该艇因锅炉老旧航速衰减长期列编在长江活动的第二舰队,抗战爆发后该艇实际上已经退居二线,撤往重庆担任运输/交通船使用,因此得以幸存到抗战结束。

排水量:96吨

主尺度:全长41.1米,宽4.94米,吃水1.1米

动 力:1座三涨式立式蒸汽机,2座舰本式锅炉,单轴推进,1200马力

航 速:23节(最大)

武 备:哈奇开斯47毫米速射炮2门,14英寸鱼雷发射管3具(建成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