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公益訴訟:騷擾電話可控

“寧波經驗”證明:騷擾電話可控

12月26日本報刊發了“檢察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其中包括浙江省寧波市“騷擾電話”整治公益訴訟一案。針對騷擾電話嚴重影響公眾正常生活,甚至出現嚴重影響急救電話等特種服務電話正常運營的情況,寧波市海曙區檢察院在調查民意、徵求專家學者意見並向市人大進行專題報告後,向通信管理部門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此後,寧波的騷擾電話明顯減少,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检察公益诉讼:骚扰电话可控

圖片來自於網絡,與正文無關

相信有手機的人大都接到過推銷保險、房產或是理財產品等方面的來電,有的人甚至一天能接到多起類似電話。騷擾電話氾濫,讓公眾不堪其擾,也嚴重影響到他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現在電話響了,如果不是自己熟悉的號碼,可能很多人會猶豫要不要接通。寧波的實踐證明:騷擾電話是可控的。治理騷擾電話的“寧波經驗”何時能在全國推廣,讓更多人遠離騷擾電話,是公眾的期望,更是有關部門的職責。

針對騷擾電話問題,本報曾多次刊發深度報道,調查騷擾電話背後的利益糾葛,並邀請專家給出對策。有專家表示,從技術上說,治理騷擾電話並不存在難度。但是,如果攔截騷擾電話對通信運營商、營銷公司和群呼平臺來說,弊大於利,那麼期望他們主動攔截騷擾電話,或許難度不小。在市場主體“自我淨化”能力不足的情況下,監管部門必須給力。

“寧波經驗”告訴我們,在尚未出臺專門針對騷擾電話的法律法規情況下,廣告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可以對騷擾電話發力,治理騷擾電話不僅有法可依而且還有相應的治理技術和手段。

在寧波騷擾電話整治中,寧波市通信管理局制定了專項整改方案,三大運營商寧波分公司也根據各自的業務情況採取了針對性措施,有效遏制了騷擾電話的野蠻生長。標本在前,監管部門不應該繼續被動,挺起腰板,劍指騷擾電話,是不容推卸的職責。

检察公益诉讼:骚扰电话可控

圖片來自於網絡,與正文無關

“寧波經驗”也告訴我們,整治騷擾電話,當地檢察機關進行了審慎而又積極的探索。根據法律規定,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範圍是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在對“等”內“等”外具體外延理解有分歧,而一些嚴重侵害公益、群眾反映強烈、普通訴訟又缺乏適格主體,在這一情況下,該如何維護公共利益?寧波當地檢察機關用行動交上答案——既然公益訴訟是為維護公共利益而生,或許可以嘗試將其他領域侵害公共利益同時符合公益訴訟其他條件的情況納入“等”內。

寧波騷擾電話整治以公益訴訟的形式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社會效果,希望這一案例能在各地形成示範效應,進而得到監管部門積極回應,在全國範圍內掀起整治騷擾電話的風潮。希望再次接通電話時,電話那端傳來的,都是我們想聽的聲音。

羅山縣人民檢察院掃黑除惡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舉報電話:0376—2170161

舉報地址:羅山縣新區行政中路20號

終審編委:周培中

審核編委:周 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