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巨頭和金融機構拍拖的正確姿勢


互聯網巨頭和金融機構拍拖的正確姿勢

上週五度小滿和南京銀行達成戰略合作,後者向前者提供三年100億授信,成為互聯網巨頭與商業銀行合作史上的又一段佳話。

互聯網巨頭與商業銀行的戀愛史

互聯網巨頭與商業銀行的合作由來已久。早在2004年7月,騰訊就與工商銀行在發行虛擬聯名卡、推廣電子銀行產品、開展共同的網上安全認證、共享營銷宣傳渠道及客戶資源等方面開展了合作,這一合作的重在幫助銀行做市場推廣方面,並無過多的業務交集。

而在2007年以阿里與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合作開展針對B2B平臺賣家的信貸服務為契機,互聯網巨頭和商業銀行的合作深入到信貸業務層面。彼時二者的合作更多的帶有互聯網企業向金融機構“偷師學藝”的特點,互聯網企業重在學習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消費信貸業務的運營模式和風控理念。傳統銀行接受互聯網企業的合作則多從短期利益角度出發,沒有放下身段考慮長期戰略性合作。雙方在合作中的定位不清晰直接導致了合作進展的不順暢,到了2011年4月阿里和銀行的合作暫時告一段落。

2010年和2011年,阿里巴巴分別在浙江杭州和重慶註冊了兩家資本金分別為6億元和10億元的小額貸款公司,並向其平臺上的商家發放貸款。阿里貸款業務最開始針對的是B2B平臺客戶,但是很快發展到淘寶和天貓平臺。通過直接從事信貸業務,把信貸業務從線下挪到線上,阿里給自己貼上了貼上顛覆、變革的標籤,正如馬雲的豪言壯語所透露的:“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此後,在互聯網金融的春風下,互聯網巨頭紛紛考慮設立金融板塊,展開與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的競爭,試圖攪動中國金融市場的格局。

不得不說,競爭確實帶來了改變的契機。第一個對於金融機構帶來巨大沖擊的就是2013年年中上線的餘額寶產品,很快成為中國最大的貨幣基金,世界第二大的貨幣基金,無數寶寶類產品分流了銀行大量的居民活期儲蓄存款。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傳統銀行開始注意到互聯網思維、線上業務和大數據的價值。

狂飆突進的互聯網金融帶來了一系列的風險,互聯網金融專項整頓和金融持牌經營理念的重提,使得互聯網巨頭開始審視自身優勢,探討技術賦能金融的可能。

2017年,互聯網巨頭與金融機構間的原有合作僵局被打破,百度聯誼農行、阿里聯誼建行、騰訊聯誼中行、京東聯誼工行,BATJ和國有四大商業銀行的合作進入了新的時代。

在這一輪的新型合作中,以百度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先前在金融牌照獲取進度方面的劣勢反而轉化為了與金融機構合作的優勢。以度小滿(原百度金融)為例,其與銀行間的合作更多放在揚長避短、互通有無上。商業銀行的優勢在於牌照優勢、低成本的資金優勢,因此度小滿從一開始就定位為給金融機構賦能、做人工智能技術輸出的金融科技企業,幫助合作銀行進行業務、風控能力等全方位快速提升,但把銀行做的事仍然留給銀行。基於二者間既取長補短,又留有空間的合作模式,度小滿與農業銀行共建了“金融大腦平臺”、與百信銀行合作打造信貸風控系統,而在上週五又與南京銀行簽約就金融科技、普惠金融、消費金融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互聯網巨頭和金融機構拍拖的正確姿勢

互聯網巨頭擁有的技術和場景優勢恰恰是傳統金融機構所欠缺的,對於銀行而言,與互聯網巨頭進行合作能夠優勢互補,實現更加堅固的流量、場景、用戶支持和更加清晰的業務定位,拓寬產品類別及服務人群,進一步激發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度小滿之所以能夠自信滿滿的以“技術輸出”的身份與眾多銀行進行合作,就是因為其擁有商業銀行所不具備的百度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等金融科技優勢,並且能夠基於這些科技優勢進行產品創新以及多種策略涉及,從而更好地識別優質小微企業客戶,保證資金使用場景,有效把控信貸風險,而這些都正是傳統金融機構急需提升的業務領域。

目前BATJ與銀行合作的項目已經層出不窮,多數已取得了些實質成果,形成了比較深度的利益綁定。無論是共同建立實驗室還是風控建模,均是雙方在金融科技能力方面的深度捆綁。此外,場景嵌入也是一種簡單有力的捆綁模式。例如阿里與建行的合作中就重點在打通信用體系,騰訊向招行、中關村銀行等大量輸出金融反欺詐能力,京東和工行合作建立數字銀行“工銀小白”,百度更是和中信在國內率先成立獨立法人的直銷銀行。

正如工行前董事長姜建清先生所點明的,這個階段“金融主動擁抱科技,是金融競爭推動的結果,探尋新的商業模式和新的增長點是金融創新的直接誘因”。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不再是金融機構短期逐利行為,而更多是其出於戰略考慮的長期佈局。新時代下,金融機構開始向互聯網巨頭光明正大的拜師學藝,學習互聯網思維,提高線上營銷、線上獲客及線上風控能力的,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實現金融數字化。可以看出,雙方經過長達十餘年的磨合已找準定位,真真實現“強強聯合”,形成“利益共同體”。

這一波銀行和互聯網巨頭合作的亮點所在

與先前商業銀行和互聯網巨頭合作的扭扭捏捏不同,這次無論說是金融機構從業人員,還是互聯網從業人員都感受到了彼此合作意向的強烈,合作較之以往有了跨越式的突破。合作的亮點體現在:

第一,雙方都表現出最大的開放度。

“京東金融”改名為“京東數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互聯網巨頭佈局金融的戰略調整,開始淡化自營式金融,更多是打造開放式的合作平臺。如上週五度小滿金融與南京銀行簽署的合作協議就共同推動搭建技術平臺達成共識,通過技術能力輸出將合作成果推向南京銀行“紫金山▪鑫合金融傢俱樂部”的190多家商業銀行成員單位,讓更多的金融機構能夠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服務實體經濟,就是這種科技賦能金融思潮的產物。而目前度小滿的合作企業數量已超過500家,包括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等多元化機構,充分體現了互聯網企業開發平臺的特色。

而另一方面,銀行生態重建進行中也形成了“開放銀行”的共識,銀行開始積極走出去,實現跨界融合,實現銀行與銀行之間、銀行與非銀金融機構甚至與跨界企業間的數據共享與場景融合。開放銀行模式下,銀行即平臺,銀行不再如以往那樣直接將產品和服務傳達給客戶,而是將各種不同的商業生態嫁接至平臺之上,再通過這些商業生態間接為客戶提供各類金融服務,從而形成共享、開放的平臺模型。

第二,擁抱最廣闊的市場。

互聯網金融之所以在國內能夠興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國內廣闊的長尾客戶需求先前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互聯網企業基於對市場信息、客戶信息、企業行為信息等大數據積累,能夠豐富小微企業風控維度,降低風控成本,覆蓋傳統金融機構無法覆蓋的長尾客群,緩解小微企業和弱勢個人群體的融資難問題。但是對於互聯網企業而言,直接開展放貸業務面臨的是ROA水平過低,金融業務合規發展理念和互聯網創新導向理念兼容困難等問題。

商業銀行過去沒有覆蓋這個客群或者為這個客群的服務力度不足,不是因為商業銀行不願意服務,更多是無力服務。對於商業銀行而言,永遠面臨的是成本收益、風險收益等的衡量。隨著二者合作的逐步深入,金融機構能夠以更廉價的方式觸達小微企業主,能夠為小微企業打造更加適合的金融產品,二者合作開拓了更加廣闊的小微金融市場,為商業銀行的全面轉型奠定了良好的市場基礎。

第三,展現出最誠摯的合作誠意。

在早期合作中,雙方無法做到開誠佈公、坦誠合作:一方面互聯網企業擔心銀行拿到自身核心數據後“過河拆橋”,使得自己徹底淪落成銀行的附屬數據提供商,另一方面銀行對互聯網企業數據真實性、風控能力均存在質疑,擔心自己淪為單純的資金提供方。在明確自身優勢和定位後,互聯網和銀行放下了戒備心理,紛紛展現出合作誠意。例如2017年11月18日,百度和中信銀行合作成立了百信銀行,雙方從股權角度產生了深入的合作。作為國內首家由互聯網公司與傳統銀行深度合作、強強聯合發起的直銷銀行,百度為其注入了先進互聯網技術和用戶流量資源,中信為其注入了核心網點優勢、產品研發和客戶經營能力,二者合作可謂誠意滿滿。

針對本輪合作中金融科技企業的建議

第一,有所為有所不為,清醒認識並進一步強化自身的技術核心優勢。

金融科技企業應基於金融科技行業真能幹側環境和自身核心優勢,明確自身技術輸出的定位,在合作中對於自己的角色有所取捨。今年10月份,度小滿和北大光華合作成立了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確定了數字化資產配置、智能機器人應用、關聯網絡、監管科技和區塊鏈五大研究方向。事實上,在這五個領域,度小滿已經走在市場實踐的最前列,但是為了更好的賦能商業銀行等合作伙伴,度小滿攜手頂尖商學院試圖進一步強化這方面的基礎性研究能力,基於這些研究調動百度體系強大的技術能力,與合作機構開發出投放普惠金融市場的最先進產品。

第二,授人魚不如授人漁,強調對金融改革的貢獻。

互聯網企業在為商業銀行提供技術支撐時候,應更多的是幫助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而不是僅發揮技術外包公司的作用。例如度小滿與農業銀行的合作,不僅將百度的人臉識別、OCER識別等技術植入農業銀行業務,還共建了聯合實驗室,完成農行金融大腦一期工程的軟硬件搭建及部署,共同開展對客戶畫像、精準營銷、風險監控、智能投顧等領域的應用研究。此外,度小滿與南京銀行的合作也是基於支付結算、零售金融、公司金融等核心業務領域的長期戰略合作,旨在提高南京銀行的金融科技能力。

互聯網巨頭和金融機構拍拖的正確姿勢

第三,不在一棵樹上吊死,多渠道拓展資本市場資金資源。

直接融資市場佔比的持續提升是金融市場發展的必然。與佔國內金融市場地位的商業銀行的合作是互聯網巨頭把握當下的體現,擁抱資本市場則是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對於互聯網巨頭而言,多渠道拓展資本市場資金資源是技術賦能大金融市場的最好展現。度小滿一直致力於通過區塊鏈技術解決資本市場資金對接消費金融資產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其解決方案及實踐被收入北京大學管理案例研究中心案例庫。基於AI、區塊鏈等底層技術,度小滿開發了雲帆消費金融開放平臺2.0、磐石一站式金科平臺及ABS雲平臺等三大科技平臺,覆蓋了合作機構的貸前、貸中、貸後風險管理全流程,利用區塊鏈網絡實現了ABS項目多方數據分佈式存證與更新,推動多元化的消費信貸從業機構更為高效地對接資本市場的資金,截至今年7月底ABS累計金額已經超過300億人民幣。

作者陳文,系百舸新金融智庫創始人、北京大學新金融和創業投資研究中心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