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小升初之際,體制內外,你和孩子都考慮好了嗎?

一位家長跟我們吐槽說:

“進了一個全市1200名牛娃的群,才知道差距有多大。本來覺得孩子已經很拼很辛苦了,成績在1200名裡也超過平均分20多分。但看到那些考了250、260甚至270的孩子,簡直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學生的生活。有點動搖是不是初中應該往體制外走了。”

又是小升初之際,體制內外,你和孩子都考慮好了嗎?

雖然升學取消了奧數考試,取消了筆試,但成績依然是體制內推優和名校擇優錄取的最主要依據,這無可厚非,所以在成績之下的高分拼搏,也依然是體制內學生和家長的最終追求。

但也有非常多的家長,會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質疑,這些考試成績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到底有什麼用處,是培養了能力還是鍛鍊了人格?

所以,一直以來,體制內還是體制外的學習選擇,是很多上海家長在小升初甚至孩子更小的階段就面臨的難題。

我們一起來看看,目前最常見的選擇體制內外的家庭有哪些區別:

(以下觀點根據滬上某知名家長論壇中家長們的討論集合而成)


又是小升初之際,體制內外,你和孩子都考慮好了嗎?


又是小升初之際,體制內外,你和孩子都考慮好了嗎?

詳細來說,選擇體制內的家長,主要的考慮和顧慮如下:

絕大部分的家長還是會選擇自己熟悉的教育體制,雖然體制內到了初中、高中,功課基本輔導不了了,但畢竟還是自己經歷過的,身邊也有其他渠道在提供豐富信息的教育途徑,也知道力量應該往哪兒使。換到體制外的教育方式,不說金錢問題了,連升學的要求都搞不懂,更加兩眼一抹黑。而且絕對大部分的家長本身也適應了中國基礎教育的方式和強度,所以這還是一條主要的途徑。

又是小升初之際,體制內外,你和孩子都考慮好了嗎?

雖然奧數四大杯停賽、各種英語等級考試暫停,但成績依然是體制內學生和家長追求的唯一目標。比如,有句流傳在家長中的口號是:“小奧怡情,大奧傷身”,因為不論孩子是否參加奧數競賽,都會多多少少去學習一些奧數,不然連學校的數學可能都跟不上。

又是小升初之際,體制內外,你和孩子都考慮好了嗎?

現在優質的教育資源有限,好學校不僅有好的硬件、師資、教學經驗,還有更多的交流和推薦名額。民辦和公辦之間有差距,公辦第一二三梯隊之間差距也很巨大。不僅得逼著孩子考高分,還得準備保底的公辦學區房,家長的壓力比之孩子更為亞歷山大。

又是小升初之際,體制內外,你和孩子都考慮好了嗎?

也正是由於爭奪優質的教育資源,原先到高考才出現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現象,已經向中考、小升初前置。甚至幼升小階段也成了家長們的兵家必爭之地。現在,幼兒園小班開始讀外教英語、幼兒園大班開始學奧數,已經成了非常普遍的現象。

又是小升初之際,體制內外,你和孩子都考慮好了嗎?

從教育成本上來說,學區房再加從幼兒園開始的培訓費,可能並不比出國讀書少多少,但孩子太小,獨立能力差,自控力差,陪讀付出的代價又實在太高。而且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陪讀的能力和條件。

又是小升初之際,體制內外,你和孩子都考慮好了嗎?

很多家長都是因為體制內太辛苦而選擇體制外,但從歷年來的新聞看,國外優質大學的競爭也是及其激烈的,成績、能力、家庭缺一不可,有可能當不成逃兵,反而成了炮灰。


又是小升初之際,體制內外,你和孩子都考慮好了嗎?


又是小升初之際,體制內外,你和孩子都考慮好了嗎?

詳細來說,選擇體制外的家長,主要的考慮和顧慮如下:

雙語或國際學校都有自己的升學路徑,一般從小學、初中、高中統一路徑升學,不參加中高考。而且由於選擇這條路徑的人數本身較少、費用較高,因此競爭壓力看上去也沒有那麼大。很多好的雙語和國際學校,和海外的高中、大學都有很成熟的推薦和升學渠道。比如滬上知名的神仙學校,每年參加高考的學生基本為個位數,大部分的學生都在高考前就已經選好了心儀的海外高校;

又是小升初之際,體制內外,你和孩子都考慮好了嗎?

體制外學校採用的教學方式以多種能力培養的素質教育為主,應試刷題的壓力不大,對學生做實踐活動、野外調查和自主專研的能力比較看重,因此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比較強,時間安排比較靈活,學習內容也更豐富好玩。

又是小升初之際,體制內外,你和孩子都考慮好了嗎?

目前中國家長熱門的留學地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這些國家的教育費用昂貴,生活費用也遠遠高於中國。一個孩子在上述各國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平均都在30萬人民幣-70萬人民幣不等,因此,家庭條件成為出國留學的硬性要求。在這些高收入家庭中,本身父母是海龜、外籍,或者孩子在體制內學習非常痛苦,是選擇體制外學習的主要原因。

又是小升初之際,體制內外,你和孩子都考慮好了嗎?

不知道面臨小升初的家長們,

你們的考慮和顧慮又是什麼呢?

在小編看來,其實還存在第三條可操作的路徑:

對於體制內學習不適應,希望孩子能有國際化發展道路,但家庭經濟條件又不足以支撐孩子到英美等熱門留學的家庭,可以重點考察歐洲的一些教育未被產業化的國家,比如法國、意大利、德國、馬耳他等等。

(詳細信息可參考由EDU平臺發佈的《2018歐洲留學熱門國考察白皮書》)

這些國家的教育質量完全不比英美國家差,但教育費用得到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生活成本相對較低。以馬耳他為例,作為英聯邦教育體制,馬耳他最好的國際高中一年的學費、住宿費在6-8萬人民幣左右,生活成本比上海更加低廉。一個年收入在稅前30萬人民幣左右的家長,完全可以負擔起一個孩子在馬耳他的學習和生活消費。而馬耳他的國際高中畢業後,可以直接申請英國、法國、德國等等歐洲各國的大學。

又是小升初之際,體制內外,你和孩子都考慮好了嗎?

糾結中的各位家長們,不妨到處走走看看,說不定看到不一樣的風景的同時,也能看到不一樣的教育未來。

點擊“拓展鏈接”下載《2018歐洲留學熱門國考察白皮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