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月收入一百元,真的能够养活一家五口人吗?

岭南人士叶生


四十年前,就是七九年以前。那个年代普通工人工资在32-60之间,普通干部工资在60-120之间,个人工资过100的很少,一个家庭双职工工资合计能到100的也很少。所以,月工资有100的养活一家五六口人没有一点问题。问题的关键是只能养活,日子想过的富裕一点是不可能的,因为那个年代什么也没有。拿我个人77年为例:本人当年月工资32元。一个月定量半斤油,30斤粮食(有时候包括粗粮),每个月大概有半斤到一斤肉,鸡蛋很少,糖也是定量的。食品方面就这些。穿的方面,有布票和棉花票,一年的布票大概够一身衣服。棉花票大概要两三年才够一件棉衣。那时一双布鞋4元,可以穿三个月,解放鞋(类似现在的运动鞋),大概是十元钱,可以穿半年。皮鞋大概七十多,可以穿很多年,棉皮鞋大概一百二十多。当时我订一份杂志《科学画报》一年四元左右。另外,我买过一个口琴五元左右,吉他一把四十六元,小提琴好像一百二十多。其他东西就消费不起了。这是我个人的情况。问题的关键是,那时在全国能拿工资的人很少,存在大量临时工,工资只有二十五左右,农民收入更低。物质十分匮乏,有钱想买糖买肉买零食吃买衣服穿是不可能的。水果基本没有卖的,只能等单位分配。我们那个年代有条件,所以水果很多相当于是免费吃的。但是大部分人很难吃到水果。当然也有个别人工资很高,我们单位(科研单位)有一位国家级的科学家,月工资四百多,还有几个九级干部,工资也很高,具体多少就不知道了。所以,谁在怀念那个年代是可以想象的。


游牧天涯观日月1


老夫今年八十。七十年代,我工资五十六元,妻子四十二元,孑女二人,父亲去世早未成年弟妹五人,母亲无固定收入四十余元。孑女在单位幼儿园,弟妹全部上学。看病不收弗,弟妹,母亲半费,看一次病一,二角钱,公房二户共百余平方,交单位租金五,六元/月,未感到生活紧张。生活较宽裕。大家庭,和睦。油,猪肉,豆剩品,棉布计划供应,但鱼,鸡,牛,冰冻猪肉,经常有卖。当然这不是六十年代初那三年。但三年困难时,由于干群一条心,群众之间相互关照,精神奋发问上,也未感到什么大问题?


手机用户6445053857


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年龄不会多大,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四十年前就是七九年吧,那一年的事我记忆深刻,那一年我考上了省重点高中,当时我父亲在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那时叫地区,下辖七个县)最大的直属企业任职副厂长,我家隔壁是党委书记兼厂长家,他们都是抗日时期参加工作的老革命了。当时书记的级别是正县,几级忘掉了,但是工资我是记得的,110几块钱(我那时的梦想就是我这辈子争取能挣到110元/月),他家儿子大了都有工作不在身边,老婆是全职家属,每天的事就是买菜做饭伺候老头子,110多块钱还要扣除一点钱固定资助老家的亲戚,那时候物资匮乏,但是只要能买到的肉类鱼类鸡蛋什么的老太婆想买就买,为了滋补老头子身体,老太婆还到附近农村找到养羊的人家订了鲜羊奶,每天早上拿个瓶子挤了奶送来。我父亲当时级别低些,工资七十多块钱,我母亲工资三十多块钱,加在一起也是一百出头了,我家加上我兄妹三人一共五口人,我家每个星期可以吃两次肉,这在当时已经令人羡慕了,当时猪肉八毛钱一斤有肉票很多家都用不完,当时还有节约粮的说法,就是计划分配给每个人的粮票实际上发到手上没有那么多,要扣除几斤就是节约给国家了,我母亲基本上没有为吃饱饭穿暖衣发过愁,每年过年还能邮寄二十块的钱给老家的亲戚。当时整个厂里正式职工五六百,我家经济情况当属前三,那时候工资从六十年代就没涨过,没有什么奖金一说,也没有什么额外收入,就是工资,非常透明,谁家大人工资多少,我们这群十几岁的小孩都知道。再说说职工中低收入的,我一个同班同学男的,姊妹七个,父亲是车间工人,每月工资三十多一点吧,母亲没有工作(后期照顾进了五七工厂也就是家属工),就是说全家九口人每天只能有一块零几分花费,每月入不敷出,父亲工资只能勉强一家人吃饭还略欠,每月发的劳保手套口罩什么的都不舍得用,积攒起来织成衣服,我那同学从小学到七九年初中毕业前一年四季都没有穿过鞋子,大冬天的也是赤脚上学,直到毕业前夕数学老师把自己的一双白田径鞋给了他才有了鞋穿。他家也是全厂最贫困的家庭,每年都有贫困补贴,一年最高也就补贴不超过三十块钱。其余大部分都是双职工家庭,一家四到六口人六七十、七八十块钱收人,基本够用但也结余不多。现在想来,那时候每月有一百块钱,我那同学全家九口人也能够吃饱饭有衣穿,存钱是不可能的了,那时候大人小孩都穿补丁衣服,而且都是大的退下来的衣服再给弟弟妹妹穿,好在我们厂职工和家属看病不用花钱,有医务室,小孩自己去看病报大人的名字就可以了,这也减轻了不少负担。

啰嗦了那么多,就是想用事实告诉现在的年轻人,四十年前,每月有一百块钱,一家四到六口人的家庭可以基本衣食无忧,过的还算滋润,有病有灾的除外。但是那时候的生活标准和现在的标准是天壤之别,那时候是吃得饱穿的暖就叫生活好,现在吃穿不存在了,住的好玩得好想飞哪飞哪想买啥买啥才叫生活好。


用户66641349353


够!不但够还有节余!

我七十年代初参加工作,在贵州深山里三线工厂,第一年21元,第二年27元,第三年31元,第四年37元,第五年转正定二级工44元。每月伙食费10元,朝阳桥每包0·27元三条8·1元,其它费用不到5元。每月总共23·1元。还余22·9元,这是单身时期,抽烟是转正定级之后!

结婚后,双职工88元,住房是厂里分配,每月房租、水电5元,大米每斤0·139共40斤5·6元左右,每星期赶集购买鸡蛋、鸡5一8元一个月从高算32元,(包括国家供应的肉,油,烟,肥皂等)医疗费全免,子女托儿、上学费用全免。不到三年,靠自己的力量淘汰了厂里配发的家俱,购置了收音机、照相机,电唱机、缝纫机、风凰单车,那日子是过得有滋有味,真正的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小康家庭。

当然这是一个普通的双职工家庭,而农村,城市的干居民有许多的生活是不能以之相比的,不过贪富之差没有现在这么明显,只是吃好吃坏之分,穿好穿坏之别。现在收入翻了百倍,如果说还养活不了5个人,那是生活质量提高了,七、八十年代不敢想的事现在都实现了,高挡电器,汽车、手机、高档服装、旅游、住房……没有一样不要钱,如果能放弃高档的追求,只是为养活一家人,现在的工资还是有余的!


user5303762286193


78年,我们家六口人。爸爸7级技师,80.5元,妈妈2级普工,37.7元,三个弟妹读初中高中,我知青三年。家庭生活很好,三块手表,一辆德国钻石牌自行车,一台红灯牌收音机。那时候,人际关系很好,互相关心,单位领导经常走访职工家庭,对外分到工厂来的青年职工,到了25岁,还没有对象,女工委员师傅都帮忙介绍,因为是军工央企,县城女青年很愿意找工厂男青年。有工作纠纷邻居纠纷,工厂有调解员裁判,公正裁决,双方服气,个人有困难,邻居帮忙,我家有一对内儿医生两口子,小孩三岁,晚上查房值班,都是送我家母亲代管。当时社会和谐,人心贪坏少,真是大家怀念的。从前支左的军代表子女,现大多在省城,很是眷恋当年在我们厂的日子。现在,很多很多不敢恭唯。


每天早晨我们拥抱过


100元算很有钱了,记得那时候,冬天有棉衣发(劳保),爸妈都领给我们小孩子穿,还记得用2分钱买了一根甘蔗,一整根的那种,现在要18元(本人喜欢吃甘蔗),我们家4个孩子,爸妈工资加起来150元,还要负担外公外婆和奶奶,感觉家里吃饱没问题,住房水电看病都不要钱,小病去医务室拿药就行,大病就转院。就是物资不够多,好多东西买不到,什么都要票,那时候大家都这样也没什么,无忧无虑,单位的氛围很好,基本家门锁形同虚设,大家互相帮助,努力工作,没那么多杂事,挺幸福的。现在看起来工资高,但开销大,什么都要钱,出小区门口就要掏钱,现在的物资丰富,什么都想买,过得累。还是以前好


小酷1234567890


我1974年参加工作,因为是家中唯一子女,可留城没插队。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38元,几个插队的同学让我请客,我说你们挑地方。结果去了城里一家大饭店,点菜的时候,大家尽量不点贵的,我大方的点了一道油焖大虾,3.8元,同学们都说太奢侈了。这頓饭花掉了半个月的工资。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同学中最有钱的人,那个年代,独生子女是奇葩,我身边的同龄人家中都是四,五个孩子,真不知道怎么活下来的,应该是得益于住房,教育,医疗基本免费,粗茶淡饭,布衣糙棉。那时候病也少,特别是富贵病,据说北京的第一例糖尿病诊断出来时还引起争论,这就是传说中的糖尿病吗?我一直有个观点,人这一生实际上就两个死法,一个是饿死,一个是撑死,自己选吧。


阎氏兄弟


闲话少讲,举一实例。我家五十年代十一口人,祖父母,小姑姑,父母亲,兄弟姐妹6人,全家十一人组成生活在长沙,祖父工资四十多,父亲工资四十多,母亲工资三十多,共计一百二十多元。那时看病很便宜头痛脑热一包三分钱的何济公解决问题,肚子痛也是几分钱的十滴水,其它也没什么大病。住房不要钱,我读小学几角钱,中学元把钱,就是收个书本费。有一学期母亲没了工作,我是老大已进初中了,全家平均不到八元的收入,为此我与老二,老三,老四的学费都免了一期。可以说那时我家还不算差,除了我有新衣穿以外,下面三个弟弟就一个一个穿下去,一直到不能补为止,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很多家庭的准则。一家人其乐融融,兄弟姐妹打打鬧鬧过得也很愉快,整个社会如此也就没什么攀比,都心满意足,都认为正常,没有多大的贫富悬殊,所以说那时一百元钱五口人绝对能过好生活,用不着丝亳坏疑。


气死幺


这是一个非常搞笑的问题。倒计时四十年那就是1979年。你们知道1979年当时中国城镇与农村的经济状况吗?如果一个小家庭平均每月具有100元的收入那算较为富裕。大学讲师级每月工资59元,高中级教师四十来元,初中教师27——36元,当年有这样的说法:二十七岁(年龄),拿二十七元(工资’,吃二十七斤(口粮大米),农村有的是民办教师(拿工分),有的是工办工资制;煤矿一线工人四气及也只有52.48元;钢铁工人与煤矿工人基本相差上下;二线与三线工工资更低;政府机关(区、公社)也只不过四十八九元,一般政府工作人员三十七八至四十几元……当年很少遇到贪污案,基本上找不到嫖赌,也没有公开的行贿受贿之词,全国公民虽然没有身份证,但社会治安秩序非常稳定,住旅社招待所全凭地方政府介绍信,全国物价统一规定,例食盐0.155元/斤、茶油0.98元/斤、莱子油0.78元/斤、早米0.138元/斤、晚米0.142元/斤、猪肉0.72元/斤(供用)、猪脚头肠折半价、农家自卖猪肉0.90——0.95元/斤、邻里之间随礼1——1.5元/户、瓦工完全沏一幢红砖屋的工资也不超过300元/栋(以前没什么装修)、全国曰食用品(布票粮票)统一支配、学生小学不超2元/学期、初中3元/学期、高一5元/学期、高二6元/学期(包括练习本等并且有助学金)。农民从事农业,工人从事工业,农村当兵拿工分,工人当兵算工龄……请算一算平均每月100元收入富不富,能不能养活一个家庭(补充农村有免费医疗合社所,不过当时医朮不高,每个工厂单位包括学校都有不对外的医疗免费诊所)。


大海心怀3


六八年我还在小学,曾记得有一位同学他爸爸是个副县长(在我们心中那是天大的官)有一次和同学们去他家玩没到他家之前想象着他家肯定富丽堂煌,很大很气派的四合院……其结果和我们一般家庭一样不多什么,只不过是收拾的比较干净,最耀眼的是桌子上放了一盒大前门烟(因小时候喜欢玩烟盒知道此烟比较高档三毛六一盒,一般老百姓吸一毛多的烟)馍筐馒头和一般家庭都差不多。最羡慕的是他家有一辆八成新的加重永久自行车,那可是县太爷的坐驾,我们这些同学只有好奇的看看的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